张小云
(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甘肃 兰州 730000)
膝关节损伤主要分为膝关节的韧带损伤,膝关节的半月板损伤,膝关节的髌骨脱位肌腱断裂的情况。在治疗中使用关节镜治疗,具有较好的效果。在治疗中创伤较小,患者在手术后恢复较快,并且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小[1]。现临床上对于早期骨性关节炎等疾病的首选诊断方式为膝关节镜,并且在手术治疗中,膝关节镜也能为术者提供良好的视野,保证治疗效果。但另一方面,由于膝关节结构复杂,在手术过后易发生疼痛、肿胀等情况,严重影响术后恢复。基于此,本文重点分析探讨膝关节镜术后采取亚低温冷敷技术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及相关表现。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针对我院2017年8月至2018年7月期间收治入院的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68例进行研究,其中女性55例,男性65例,年龄区间为15~58岁,平均年龄(34.9±5.6)岁,致病原因:36例为交通事故,35例患者为运动过度,28例患者为高空坠落,21例为其他原因。所有患者均在我院接受膝关节镜手术治疗,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3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
对照组采取冰袋冷敷:术后采用纱布棉垫弹力绷带加压包扎伤口,外加膝关节腿套和固定带连接特制的冰桶,加压持续冰敷72h。观察组采取亚低温冷敷技术:采取医用物理降温仪进行冷敷,冷敷时间为48h,冷敷持续时间为1min,间歇时间为60min,冷敷温度为15℃[2]。
(1)采取HSS评分对患者膝关节活动功能进行评价,分值越高,活动功能越好。(2)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患者的疼痛程度,分值为0-10分,10分为剧烈疼痛,0分为无痛,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疼痛程度越严重[3]。
使用SPSS21.0软件对本文中涉及的数据实行分析统计,其中计数资料进行卡方检验,使用例数以及百分比来表达,如果卡方检验中出现P<0.05,表示具有较大的差别。
对照组H S S评分为(44.5±5.7)分,VA S评分为(6.7±1.5)分,观察组HSS评分为(84.2±5.9)分,VAS评分为(3.1±0.5)分,组间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
膝关节周围疾病在临床上是常见的骨科疾病,常见于中老年人,其症状为关节功能下降、活动受限。关节损伤患者的骨与关节损伤、肌肉无力均会不同程度的影响患者的体位调整以及沉重情况。同时该类患者还具有关节本体感觉的缺陷,对患者的平衡能力造成影响,造成姿势异常,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临床上针对此类疾病越来越多的使用关节镜治疗。膝关节镜治疗创伤较小,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低,治疗效果较好。但同时,由于创伤手术的刺激性,患者在术中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关节损伤,影响治疗以及恢复效果。亚低温治疗在临床上首先应用于脑血管疾病的复苏治疗中,由于其能够降低脑细胞耗氧量,降低脑能量代谢,减少脑组织乳酸堆积,减轻酸中毒,保护血脑屏障,从而减轻脑水肿以及降低颅内压。在周围关节的冷敷治疗中采取亚低温技术,其原理是降低组织代谢的耗氧量,从而减少组织液以及淋巴液的生成,减少渗液形成,消除组织水肿[4]。另外,局部亚低温冷敷能够降低局部组织的温度,从而使得血管加以收缩,避免出血肿胀所引起的疼痛加重,并且降低了组织液的渗出,避免关节肿胀发生。在本次治疗中所使用的的低温装备为冰毯机,其使用起来方便简单、比以往的冰袋冷敷更加容易让人接受,并且在冷疗垫上还有加压装置,能够对局部组织加压包括,从而减轻血肿形成[5]。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HSS评分为(44.5±5.7)分,VAS评分为(6.7±1.5)分,观察组HSS评分为(84.2±5.9)分,VAS评分为(3.1±0.5)分,组间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亚低温冷敷技术应用于膝关节镜手术后,能有效的起到消炎镇痛的作用,从而帮助患者术后良好的恢复,尽快恢复其膝关节功能,并且治疗起来操作简单,安全快捷,适合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