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丽丽
(盐城市响水中医院,江苏 盐城 224600)
脑梗死是指由于心脏附壁血栓、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肿瘤细胞等各种原因造成的栓子在血液中流动[1],跟随着血液进入脑内动脉而发生阻塞血管,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性坏死,局部脑神经功能受损[2]。本次主要通过对60例脑梗死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对他们实施中医护理干预联合常规神经内科护理后的临床护理效果。
选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脑梗死患者,其中30例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41~71岁,平均年龄(55.48±5.5)岁;其中30例观察组:男15例,女15例,年龄42~70岁,平均年龄(54.45±5.3)岁;对比两组资料(P>0.05),可行分析。
1.2.1 对照组患者给予内科护理常规
(1)环境的护理:病房每天开窗通风两次,每次30分钟,保持病房的干净整洁,保持病房适宜的温度与湿度,以及适宜的光线,为患者提供一个良好的住院环境。(2)心理的护理:患者会担心疾病的预后、自己肢体功能的恢复情况等问题,而产生焦虑的心理。责任护士要主动为患者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康复的注意事项,并嘱咐患者家属的陪护。护士定期在病房内开展小讲课,以图文的方式讲解相关疾病进展过程,并请恢复的比较好的患者讲解自己疾病康复的过程,以此解除患者焦虑的心理,对疾病的治疗增加信心。(3)饮食的护理:指导患者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的软食为主,多吃富含维生素的水果及新鲜蔬菜,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油腻的食物[3]。多吃富含膳食纤维丰富的食物,保持大便的通畅。(4)生活的护理:注意患者口腔的清洁,及时漱口。及时为患者清洁身体,勤换衣裤,保持清洁。对于肢体偏瘫行动不便的患者,及时协助患者翻身,避免压疮的发生。(5)康复护理指导:指导患者进行肢体功能位的摆放以及肢体功能锻炼,并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训练,鼓励患者家属一起参与。
1.2.2 观察组患者在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护理的同时给予中医护理干预
对于有风痰阻络症状的患者可以服用三七等中成药制剂;对偏瘫侧肢体的曲池、合谷、足三里、手三里、外关、血海等部位进行药膏贴敷,贴敷药方为制南星、马钱子、白芷、细辛等具有通经活络作用的药物,每天贴敷一次,每次四小时,15天为一疗程[4];对患者的偏瘫侧肢体进行穴位的拍打,上肢穴位主要选择风池穴、曲池穴、尺泽穴等,下肢穴位主要选择足三里、涌泉、太冲等部位,可以用实掌拍打、捶打、五指点击的方式,每次5-10分钟即可,每天2~3次[5];对偏瘫侧肢体进行中药熏洗,药物组成有黄氏、红花、伸筋草、四季葱白、痰浊瘀阻加白附子、气血虚加当归和鸡血藤,每次熏洗30 min,每天一次,每周三次。
(1)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有效率。(2)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
通过SPSS 18.0分析,P<0.05有统计学差异。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有效率为93.3%(28/30),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有效率为70.0%(21/30),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差异。
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6.7±1.4)分,对照组患者的NIHSS评分(8.3±2.4)分,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差异。
脑梗死的发生大多数是急性起病,主要临床表现为:(1)一般症状如头痛、头昏、恶心、呕吐、严重者发生昏迷。(2)脑部神经症状如中枢性的面瘫或舌瘫、假性延髓性麻痹,如饮水呛咳和吞咽困难。(3)身体症状:一侧肢体的偏瘫、一侧肢体的感觉障碍、肢体无力、大小便失禁等。严重者可发生脑血肿、甚至脑疝[6]。脑梗死容易复发,且病死率高。通过本次研究表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这些结论说明对于脑梗死患者实施中医护理干预联合常规神经内科护理措施后,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临床护理有效率;有效的提高了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提高了临床护理质量。因此在临床上对脑梗死患者实施中医护理干预联合常规神经内科护理是值得进行应用与推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