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明珠,刘圆圆,曹 青,李晓韦
(江苏省泗阳县人民医院,江苏 宿迁 223700)
当前医院的诊疗活动中手术治疗为最重要的治疗方法之一,现代医学技术发展,各类手术方案的完善,临床手术风险性普遍降低,手术成功率明显提高,但在手术室切口感染始终存在[1]。鉴于手术操作普遍深达肌层甚至脏器,发生手术室切口感染后危害性极大,对手术效果、患者术后康复均有较大不利影响,对此落实好手术室切口感染防控是提高手术质量,保障患者手术治疗安全性的关键[2]。对此,本文通过对本院60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便明确手术室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并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一定指导意见。
对本院2018.8~2018.12收纳的60例行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此60例患者中男性34例,女性26例,年龄26~78岁,平均46.97±3.64岁,其中四肢手术21例,胸腹腔手术39例,患者均已知悉本次研究,愿将其临床资料借用与此次研究中。
以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是否为择期手术等进行分组对比,观察不同因素下手术室切口感染发生情况。
组间数据比较将使用SPSS 23.0软件处理,%表示计数资料,x2检验,并利用logistics回归分析完成相关性分析,P<0.05有统计学意义。
此次观察中60例患者共有3例出现手术室切口感染,手术室切口感染发生率为5.00%。
对比观察中择期手术患者手术室切口感染发生率为0.00%(0/29),急诊手术患者为9.68%(3/31),择期手术患者手术室切口感染发生率显著更低(x2=10.172,P=0.001);手术切口长度≥5cm患者手术室切口感染发生率为9.09%(3/33),手术切口<5cm患者手术室切口感染发生率为0.00%(0/27),手术切口<5cm患者手术室且切口感染发生率显著更低(x2=9.523,P=0.002);手术时间≥3h患者手术室切口感染发生率为10.71%(3/28),手术时间<3h患者手术室切口感染发生率为0.00%(0/32),手术时间<3h患者手术室切口感染发生率显著更低(x2=11.316,P=0.001)。经回归分析发现,手术时间长短、手术切口大小、是否为择期手术,均为将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的相关因素(r=0.561,P=0.005;r=-0.598,P=0.001;r=0.941,P=0.001)。
手术室切口感染为手术治疗常见并发症,掌握手术室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对于临床手术室切口感染预防有重要价值。本次观察中发现,手术时间长短、、是否为择期手术、手术切口大小均为将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的相关因素(P<0.05),其中手术时间≥3 h、急诊手术、手术切口≥5 cm等属于手术室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对比手术时间<3 h、择期手术、手术切口<5cm的患者手术室感染发生率明显更高(P<0.05)。分析认为手术时间过长导致术中患者可能接触病原菌风险增高,因而更易发生感染,而急诊手术由于准备不充分,手术仓促导致感染风险增加,大手术切口增加了伤口与空气、手术器械接触面积,更易发生手术室切口感染。
3.2.1 术前
当由护理人员对患者病情进行全面评估,初步预测患者需要的手术类型,必须给予急诊手术还是可择期手术,若病情允许,当尽可能避免急诊手术。并指导患者将做好个人卫生护理,帮助患者清洁局部皮肤,避免出现皮肤破损,并强化知识宣教及心理护理,保障患者术中可主动配合,为手术顺利开展奠定良好基础[3]。
3.2.2 术中
严格落实无菌操作,要求护理人员熟练掌握手术器械的使用、消毒、传递等,尽可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感染发生风险,术中谨慎配合,尽可能减少手术创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控制手术切口大小,可使用腹腔镜术式者给予腹腔手术治疗。术中限制手术室人员出入,减少参观人数。
3.2.3 术后
手术结束后清点手术器械,观察患者手术切口情况,根据需要给予相应抗菌药物治疗。每名患者结束手术后将手术器械交由消毒供应室集中清洁消毒,将手术床残留血污清理干净,使用紫外线消毒保障手术室无菌化,为下次手术开展奠定基础。
手术室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较多,本次仅从手术时间、手术切口大小、是否为急诊手术3个方面进行考察,研究缺乏全面性,且收集总样本量较少,研究结果可能存在一定偶然性,对此在今后的研究中需予以完善。就本次研究结果可知,上述3项因素均为手术室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临床护理活动中可结合此3点因素进行手术室切口感染风险评估,并落实护理干预对策,以充分预防手术室切口感染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