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艳香
(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医院,广东 深圳 518000)
消化内科护理作为相对重要的工作,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期间要能够进一步提升风险管理效果。护理人员对于患者以及其周边能够接触的人群可能产生的各种危险因素加以评估和测量,并使用有效的方法进行预防,这种过程中称之为风险管理,其是护理工作的主要构成[1]。为了进一步探讨消化内科较为常见的护理风险以及护理管理措施,现选择我院消化内科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100例消化内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总结报道如下。
选择我院消化内科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100例消化内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年龄分布在(21—7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5±2.5);其中男性和女性患者分别有52例和48例,按照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患者有5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比和临床症状比较上不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具有研究意义。
其中两组患者在入院之后都接受了常规护理,包括起居、日常饮食、二便、睡眠等,实验组患者在接受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配合风险管理,消化内科较为常见的风险管理包括危重疾病监护不周到、药品使用错误、病情观察不详细、意外跌伤以及坠落等,诱发这些护理风险发生的主要原因为护理人员风险意识较差、缺乏对患者进行服务意识、患者不配合以及药物使用错误等。通过对上述原因进行分析之后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2]。
首先,要能进一步提升护理分院针对风险的认识力度,让他们能够认识到风险发生的危险,对护理人员开展法律知识的相关培训,让他们能够意识到强化法律意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对其实施风险教育,进一步提升护理人员的风险防范能力;其次,引导护理人员养成安全用药的意识,例如消化道大出血的患者在使用施他宁或者多巴胺药物治疗时,要能够引导患者保持卧位;个别药物可能使用的方法较为特殊,例如泌特药物需要在饭后服用,吗丁啉则需要在饭前服用,护理人员需要随时来检查病房,发现患者出现任何用药不当行为之后需要立刻制止[3];最后,需要强化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需要将患者放在主要位置,并且需要从行为和言语上都要能够尊重患者,从而让患者更加乐意接受治疗[4]。
本文患者相关资料和数据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18.0处理和分析,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并进行t检验和x2检验,统计学数据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经过系统的护理之后两组患者都产生了显著的效果,其中实验组患者护理有效率为98%(49/50),对照组患者护理有效率为84%(42/50);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6%(48/50),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82%(41/50);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出现护理风险的几率分别为2%(1/50)和24%(12/50)。两组患者总体差异较为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消化内科因为患者相对特殊,病情类型多样化,并呈现出反复迁延的特征,从而,患者接受的治疗和护理措施也较为重要,消化内科疾病有着较为强烈的传染性,病情多变,患者大都为中老年群体,所以,这就导致整个护理工作更加难以顺利进行,护理人员需要对可能出现的各种危险因素进行综合全面的考虑,因为其本身专业知识较为缺乏,法律意识相对薄弱,医护人员若不能面对异常情况选择有效积极的处理措施,可能会导致严重后果的发生[5]。
本文实验组患者接受系统的护理风险管理之后,无论是患者护理有效率、护理满意度还是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都要优于对照组,差异较为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所以,医院需要做好风险管理的宣传工作,并且对护理人员进行相应的培训和教育,使用各种实际的医疗事故来告诫护理人员其危险性。护理人员还需要定期接受各种专业知识的考核和学习,通过实施奖励来护理他们参与到各种学习和进修中。
综上所述,消化内科患者接受风险管理护理干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出现护理风险的几率,对于提升护理有效率和患者以及家属满意度有着积极的作用,值得在临床护理中使用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