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 婷
(江苏省中医院手术室,江苏 南京 210000)
下肢骨折属四肢骨折,各个年龄段均有骨折可能性,直接影响身体健康,限制患者肢体运动。以下肢骨折患者为例,优选手术治疗改善骨折,但手术具有有创性特点,所以会导致手术患者不同程度的身体、心理应激反应。老年阶段患者存在肢体功能下降情况,所以其机体抵抗力、手术耐受力也明显下降,更需重视手术期间的护理干预工作[1]。人性化护理近年来广泛用于手术治疗中,护理效果显著,本文就此进行研究。
实验对象选自2017年12月~2018年7月,总计100例。纳入标准:(1)经检查确诊的下肢骨折患者;(2)老年年龄段手术患者;(3)老年患者、家属签署手术同意书。排除标准:(1)生命体征不平稳患者;(2)智力障碍患者;(3)重要脏器功能障碍患者。男性56例,女性44例;年龄61~79(70.2±5.3)岁。经伦理委员会批准分组,老年患者小组资料比较P>0.05。
参照组:给予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术前检查、准备、手术配合以及术后切口常规护理。
试验组:给予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人性化手术护理。(1)术前护理。术前进入病房了解患者情况、心理状态,结合患者知识接受能力、表达能力介绍手术流程、优势、相关配合要点,在稳定患者术前心态、提高其知识掌握程度的基础上建立患者手术信心。另外,对于有合并症的老年患者遵医嘱用药护理,以提高患者手术耐受性。(2)术中护理。护理人员对进入手术室患者再次进行心理疏导,协助麻醉医师、辅助患者舒适且合理的手术体位,保护患者隐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另外,手术期间关注患者生命体征,观看手术进程并有效配合手术医师,以缩短手术时间,确保患者手术安全性。(3)术后护理。术后做好患者皮肤清洁、手术切口包扎处理,患者病情稳定后做好相关交接工作,患者麻醉清醒后告知其手术治疗情况并进行鼓励、指导,随后送至病房。
记录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情绪评分情况以及工作满意度。
参考SAS以及SDS量表评价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护理期间心理情绪状态,分数、负性情绪呈正比。
100例老年下肢骨折患者观察指标以SPSS 21.0计算。护理满意度、情绪评分分别采取%形式展开(x2检验)、±s(t检验)。P<0.05,表示老年患者组间观察指标有统计学意义。
试验组:护理前SAS评分为(60.1±5.8)分、SDS评分为(59.7±5.7)分,护理后SAS评分为(40.1±4.2)分、SDS评分为(39.3±4.0)分。参照组:护理前SAS评分为(60.3±5.3)分、SDS评分为(59.8±5.5)分,护理后SAS评分为(49.5±5.0)分、SDS评分为(48.8±4.8)分。护理前指标评分比较P>0.05。护理后SAS评分经统计学计算t=10.1789,P=0.0000。护理后SDS评分经统计学计算t=10.7511,P=0.0000。
试验组:护理后非常满意患者36例、基本满意患者12例,不满意患者2例,总满意度为96%(48/50)。参照组:护理后非常满意患者24例、基本满意患者16例,不满意患者10例,总满意度为80%(40/50)。经统计学计算,x2=6.0606,P=0.0138。
手术属有创治疗,治疗对患者机体有一定创伤,从而导致患者应激反应。老年阶段人群机体功能呈衰退状态,手术耐受力低,加上手术治疗知识的匮乏,加剧了应激反应状态,并影响手术治疗。人性化护理融入“以人为本”理念,从患者生理、心理等方面出发进行护理干预,以维持手术患者身心稳定状态,提高患者手术治疗认知度,提高患者手术耐受力,提升患者术后恢复效果[3]。江翠金研究指出,人性化护理干预的实施可以改善老年下肢骨折患患者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4]。
结果显示:组间护理后SAS评分(4 0.1±4.2 v s 4 9.5±5.0分)、S D S评分(39.3±4.0vs48.8±4.8分)以及护理调查结果(96%vs80%)比较,P<0.05。由此说明,人性化护理的应用是提高手术患者预后康复效果的关键,具有手术室推广价值。和石云研究结果有一致性,观察组护理满意率95.8%高于对照组80.4%,P<0.05[5]。
综上所述,人性化护理符合老年患者护理需求,护理整体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