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健 ,魏法汇,田腾腾
(1.山东理工大学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山东 淄博 255000 2. 山东理工大学 共青团山东理工大学委员会,山东 淄博 255000)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对广大青年寄予高度评价和深切厚望:“中国青年是有远大理想抱负的青年!中国青年是有深厚家国情怀的青年!中国青年是有伟大创造力的青年!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中国青年始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我国步入新时代,正处于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时期,时代迫切需要青年团员这支生力军和突击队,为伟大目标的实现注入澎湃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中国青年提出六点要求:树立远大理想、热爱伟大祖国、担当时代责任、勇于砥砺奋斗、练就过硬本领、锤炼品德修为(1)2019年4月30日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讲话原文参见人民网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19/0501/c1024-31060790.html。。而这也为明确共青团员先进性的概念,界定先进性的标准和体现,新时代高校共青团员先进性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提供了明确方向和理论支持。在此基础上坚持以人本为导向,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系统全面的评价指标体系,对高校共青团员的先进性进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在新时代背景下,构建有强针对性、可操作性和高应用价值的评价指标,提出有效对策引导广大青年团员在全方位积极发挥先进性,无疑具有重要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本文从共青团员先进性和先进性评价两个方面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其中共青团员先进性研究主要集中于发挥共青团员先进性作用的重要性、共青团员先进性建设存在的问题以及加强共青团员先进性作用发挥的举措等三个研究维度。共青团员先进性评价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共青团组织及相关工作考核评价指标体系、高校学生党员先进性评价等两个研究维度。
现有研究指出发挥共青团员先进性有利于提高共青团员战斗力、群团沟通、党团薪火相传、青年学生成长,是新时代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青团工作的重要体现。方业爱(2005)指出加强团的建设是服务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巩固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提高共青团战斗力的必然要求[1]71。姚丽莎(2017)高度重视高校团干部作用,她认为大学生团干部作为共青团员的优秀代表,在沟通群团联系中发挥桥梁作用,在工作生活以及学习中把动员广大青年不忘初心跟党走、奋勇建功新时代作为时代主题[2]261。张丹(2018)根据全国“两红两优”评选表彰工作要求指出,高校共青团干部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引领,服务青年学生成长的骨干力量[3]162-164。张宜剑(2019)结合团十八大的报告和“全团抓学校”新理念,提出强国时代的中国青年必须有理想,在思想精神上要强,必须有本领,在能力素质上要强,必须有担当,在干事创业上强[4]143。
上述文献主要是从研究共青团整体作用的宏观角度出发,部分文献在微观层面偏重于团干部的先进性意义。但众多文献对于普通团员群体关注较少,对其先进性意义研究较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代表青年、赢得青年、依靠青年是我们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保证”,普通团员基数最大,发挥作用最强,研究价值明显要高。
在共青团员先进性建设存在的问题方面。现有研究认为共青团员先进性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团员先进性意识与作风、团组织制度建设与管理、先进性思想引领方式与方法等方面。谭建光和袁剑(2014)指出共青团员先进性存在信念缺失、示范缺失和奉献缺失等三方面缺失;在基层团组织建设方面存在对党政的配合力、对团员的培养力、对青年的吸引力、对群众的服务力和对社会的影响力等五个方面的不足[5]41-45。蓝晨和石添元(2017)在思想,组织制度管理,服务内容和方式等三个方面剖析了当前高校共青团发展的短板[6]388。许俊伟(2018)从当前就业形势严峻的背景出发,指出当前存在团员对基层团组织的模糊认知,高校团组织对大学生创新创业帮扶力度薄弱,基层团组织影响力削弱和班级团支部对学生未来择业活动关注度低等四个较为严重的问题[7]42-44。王国栋和胡艳芝(2019)从高校工作实际出发,提出微时代背景下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存在主体话语主导不显著、媒介技术运用不深入、客体诉求回应不充分等方面的困境[8]67。
现有文献重在研究共青团员先进性建设过程中存在问题的成因和表现。其中问题成因方面主要归结于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层面的大背景,诸如政治体制改革,经济发展增速,文化思潮多元等。但对于个体、家庭、学校、教育等方面的具体成因未通过广泛调研和深入探讨作出合理解释。仅有少数文献另辟蹊径,从就业形势和互联网等角度入手分析问题表现的成因所在。在问题表现方面文献观点呈高度集中态势,表述大同小异,总体来看表述过于宽泛,缺乏安全稳定、权益维护、学风建设等方面表现的具体细化。
在加强共青团员先进性作用发挥的举措方面。现有文献主要集中在先进性思想引领教育、共青团新媒体宣传等方面。蔡荻(2009)指出高校应以政治理论学习为切入点,积极开展团员先进性教育实践[9]178-179。张华(2011)指出,团员要充分发挥作用,影响和带动广大普通青年;团员要引导青年推进党的思想的青年认同,自觉成为党的事业的追随者;团员要倾听和反映青年的诉求,满足青年发展需要,维护青年合法权益[10]1-2。郭予填和晓石(2017)指出要以系统思维综合推进先进性作用发挥,做好理论的顶层设计、制度的“立、改、废”工作、考核的严格细化以及团的组织建设、团干部队伍建设等各方面的举措良性互动、有机衔接,从整体上提升团员先进性建设工作水平[11]57-58。吴庆(2018)对团干部及团员提出发扬“精气神”的作风特征,其中“精”指争做精细工作,精神状态好的学生精英;“气”指有朝气,有勇气,有底气,有人气;“神”指奋斗有精神,工作有神思,逆境可安神[12]73。团广东省委(2017)通过以上率下“领”学,创新方式“促”学,拓展载体“导”学,主题征文“考”学等四大措施,有力推进共青团员先进性教育[13]52-53。张宜剑(2018)依据“全团抓学校”的理念,主张通过提升团青认同和社会认可度,加强“一心双环”、团学组织改革和推进青马培训工程制度等三大措施加强共青团的先进性建设[14]143-145。王国栋和胡艳芝(2019)认为当前需要从建设专业人才队伍、深度交互平台、联动管理机制三方面探寻微时代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的有效路径[15]67。
现有举措针对性不强,可操作性差,缺乏具体案例对举措做出有效支撑,仅有部分地区或院校的措施经实践检验证明可行。此外,在团员先进性作用发挥方面,缺乏明确的评价指标用以界定先进与否。上述文献提出的对策,多数缺乏长效机制用以教育引导团员始终发挥先进性作用。
现有研究更多是对共青团组织、工作的满意度、效果进行评价。依据新时代背景下共青团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四项基本工作职能设计指标的总体框架。评价指标主要包括理想信念、团员意识、青年组织、青年教育、青年发展、青年服务、形象绩效等七个一级指标。由此全面、系统,分层次、分维度、多视角评价共青团组织及相关工作。
鲁勇(1986)从受教育者角度出发,提出先进性体现在理想信念、成熟三观、务实精神、奉献意识、纪律意识公德意识健康身心大局意识这八项具体指标中,按照综合评判法评估的类别进行分类,基于类别赋权重,最终得到评估终值,是国内早期尝试对共青团工作评价开展定量研究的学者[16]24。郑畅和莫丽丽(2004)尝试运用主成分分析法,以高校共青团组织工作为评价对象,选择以推荐优秀团员发展党员工作等9项内容作为评价指标[17]393。颜上伟和龚红果(2009)由青年满意度视角入手对共青团组织青年满意度进行定义,并以此为基础,从功能和作用、指标构建、评价方式、测评分析、改进运用等方面对共青团组织进行评价[18]40-43。吴庆(2013)以利益凝聚力、沟通凝聚力和文化凝聚力三个指标为基础,建立起基本考评指标体系[19]87。
现有研究主要依据共青团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四项基本工作职能构建评价指标的总体框架。主要使用了综合评判法、主成分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和灰色综合评估法。评价指标主要包括理想信念、团员意识、青年组织、青年教育、青年发展、青年服务、形象绩效为主的七个一级指标。指标设置全面系统有层次,但关注点在其日常行为管理及作用发挥方面,而对其先进性作用发挥方面的指标涉及较少,存在设置不明确,评价不充分的缺陷。
关于个体先进性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多集中在学生党员质量评价、大学生综合素质及相关能力评价等方面。学生党员质量评价与共青团员先进性评价存在共同性,前者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郑廷友等(2007)对全国不同高校的一万名学生进行高校学生党员先进性评价的调查,提出构建“发展、教育、考察、评议、整改”五位一体的教育模式及对应的五级互动体系[20]186。严玲红(2008)坚持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静态评价与动态评价相结合等原则,运用关键业绩指标法构建大学生党员先进性考核评价机制[21]38-39。周菲(2011)以政治思想、政治观念、廉洁自律等方面作为评价指标,并综合利用层次分析法,关键事件法和行为评价法进行高校党员先进性评价[22]41。周业安(2012)运用特尔斐法构建指标体系、评价标准。指标体系由思想政治、学业表现、实践创新和行为表现等4个一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构成,并对其分别进行相应赋值[23]105-111。徐若仪(2017)基于PTA量表分析工具优化设计三级考评标准及其权重分支[24]10-12。孙宏岩(2017)通过多维度、多评价视角、多评价内容构建学生党员评价考核体系[25]77-78。薛琳、姚柳菁和何伟(2017)运用经验性初步筛选和优化筛选相结合的方法定性定量筛选指标构建高校学生党员先进性评价指标体系,并选取一批学生党员作为评价客体,引入序关系-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构建评估模型[26]24。陈源波(2018)从公平性、全面性、实效性、可持续性4个方面分析构建原则,并主张从德、智、体、劳4个维度进行构建评价体系[27]95-96。权书文和李海霞(2019)依托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工作站,党员发展不同阶段的四类群体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分析法和德尔菲法,确定了思想政治素质,党性修养,学习,民意支持,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竞赛与参与等六项一级指标[28]76-77。
综上所述,对学生党员质量的评价方法主要有综合评价法,关键业绩指标法,层次分析法,关键事件法,行为评价法,固定平均分值法和特尔斐法等方法,采用PTA量表分析工具或引入序关系-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构建评估模型。评价指标主要包括:思想政治,党性修养,道德品质,学习能力,服务意识,先锋作用,群众基础,工作能力,廉洁自律,创新实践,志愿奉献等方面。但党团员两者间的评价指标共同性有限,团员先进性评价生硬套用党员标准不甚科学,难以发挥评价考核作用。
基于文献述评,当前对共青团员先进性及先进性评价的相关研究仍存在以下不足:其一,在探讨发挥共青团员先进性作用的意义方面,现有成果侧重共青团干部的作用发挥,对普通团员群体关注较少,缺乏针对性;其二,在发掘共青团员先进性建设不足的成因方面,现有成果主要归结于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层面,而对具体成因缺乏深入研究,与实际情况联系不够紧密;其三,在加强共青团员先进性作用发挥的举措方面,现有成果多聚焦短期提升,忽视常态化教育机制建设;其四,在构建共青团组织及工作考核评价指标的体系方面,现有成果关注点在其日常行为管理及作用发挥方面,而对其先进性作用发挥方面的指标涉及较少,存在设置不明确,评价不充分的缺陷;其五,在研究高校学生党员先进性的评价方面,现有成果研究丰富,但党团员之间的评价指标共同性有所不同,参考意义有限。
针对上述不足之处,本文认为应从以下5个方面对共青团员先进性研究加以完善:其一,结合高校共青团工作实际,以普通学生群体中的团员代表为例,深入发掘共青团员先进性作用发挥的重要意义所在;其二,基于高校共青团工作实际,从与青年团员相关的权益维护、创新创业、学风建设等具体方面入手,细致调研,摸排成因;其三,明确评价标准,完善考核体系,聚焦长效机制,探寻新时代高校共青团先进性建设的有效路径;其四,指标设置由日常行为管理转向先进性作用发挥,从理想信念、品德修为、责任担当、专门知识、身心健康、创新创造等六个层面入手,改变原有单一评价指标;其五,通过借鉴高校学生党员评价体系的研究角度、指标确定、评价方法,着力构建并完善团员评价指标体系。
同时,对新时代高校共青团员先进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研究提出以下展望。基于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与新时代共青团工作任务要求,从机遇与挑战、指标体系构建与权重确定、指标体系评价与对策建议等方面进行深入探析,为共青团先进性的研究拓展新视角。依据知识图谱法、主成分分析法,从理想信念、品德修为、责任担当、专门知识、身心健康、创新创造等6个层面构建新时代高校共青团员先进性评价指标体系,为高校共青团员先进性指标体系构建提供了新路径。依据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指标体系进行权重确定与等级评价,整体分析各指标的影响作用,提出提升共青团员先进性的具有理论依据的对策建议,为高校共青团员先进性评价研究提供了新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