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翠英,王利娟
(河北省邯郸市中煤一公司岭北职工医院,河北 邯郸 056000)
急诊科患者通常发病突然,且病情复杂,加上患者治疗时间集中、用药复杂,因此急诊科工作量大且繁杂。同时因急诊科患者病情相对严重,所以容易产生不良影响,继而导致输液意外现象,使急诊科护理工作更加困难[1]。为避免急诊护理纠纷的出现,急诊科需要提高护理质量,避免安全隐患的出现[2]。本次研究探析在急诊输液中应用预防性护理的临床效果,从职工医院择取46例急诊输液患者进行研究,报告如下。
从职工医院择取46例急诊输液患者,病例择取时间范围为2017年5月~2018年4月,所选患者均具备良好的认知能力,排除皮肤溃疡、免疫系统疾病、使用免疫抑制剂、严重器官功能障碍等患者。按照数字奇偶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23例患者中,男13例,女10例,病例择取年龄范围为4~77(48.63±10.46)岁,疾病类型:2例原发疾病、4例妇科疾病、5例心血管疾病、6例消化系统疾病、6例呼吸系统疾病;研究组23例患者中,男12例,女11例,病例择取年龄范围为5~78(48.55±10.32)岁,疾病类型:1例原发疾病、5例妇科疾病、6例心血管疾病、6例消化系统疾病、5例呼吸系统疾病;对照两组一般资料发现不存在统计学层面差异,证明本研究对照结果有意义。
对照组23例患者行以常规护理,遵医嘱用药,观察患者情况,如有异常报告给医师。研究组23例患者行以预防性护理,输液时将用药情况向患者或其家属进行解释和说明,同时告知输液期间需要注意的问题,向患者发放健康知识手册,使其健康医师提高。输液期间,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情况进行密切观察,对患者感受进行询问,若输液部位不适,则需要对漏针、针头堵塞等情况进行检查和判断,并向患者做好解释说明,及时进行有效干预和处理,若患者存在并负性情绪,护理人员应表示歉意,并给予心理安抚。输液后,用棉球或棉签按压穿刺部位,避免出血,同时嘱患者注意饮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食物,戒烟戒酒,注意均衡饮食,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另外向患者说明短时间有不适症状出现的可能,使其做好心理准备,若不良反应严重,则应及时联系医护人员,以便于给予有效干预和指导,减轻患者的痛苦程度。
对两组巡视不及时、输液速度不合理、静脉炎、药物外渗以及未及时发现意外事件等安全隐患发生情况进行统计。
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通过(±s)表达,用t值检验,计数资料通过(%)表达,用x2检验,若P<0.05确认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巡视不及时发生率为13.04%(3/23)、输液速度不合理发生率为26.09%(6/23)、静脉炎发生率为8.70%(2/23)、药物外渗发生率为21.74%(5/23)、未及时发现意外事件发生率为13.04%(3/23);对照组巡视不及时发生率为39.13%(9/23)、输液速度不合理发生率为60.87%(14/23)、静脉炎发生率为34.78%(8/23)、药物外渗发生率为56.52%(13/23)、未及时发现意外事件发生率为47.83%(11/23);研究组上述安全隐患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对于急诊科来说,不仅人员流动性大,而且涉及到的药品种类繁多,如果护理措施不完善或护理服务水平低,则容易导致护患纠纷问题,进而对科室甚至医院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产生影响。在急诊输液中,急诊护理非常重要,需要引起重视[3]。要想提高急诊输液质量,则需要对输液期间存在的安全隐患予以明确,并采取预防性护理措施进行预防和干预,以表面护理安全事件的发生,使急诊输液保持安全状态,同时也是急诊科医疗服务总体质量得到有效提升[4]。在急诊输液高效管理中,预防性护理效果显著。预防性护理在输液工作中的应用,不仅可以使安全隐患发生率降低,同时也会使输液过程更加安全、规范,同时也使急诊输液更加快捷、方便,这也使得急诊护理更加人性化,使患者在诊疗中更加舒适[5-6]。本次研究中,采用预防性护理的患者巡视不及时、输液速度不合理、静脉炎、药物外渗以及未及时发现意外事件等安全隐患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这些证实预防性护理在急诊输液中应用的价值,在保证输液安全的同时避免医患纠纷。
在急诊输液中应用预防性护理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避免安全隐患的发生,具有显著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