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芳,沈 研,闫立欣,陈继营*
(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北京 100144;2.解放军总医院,北京 100036)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以骶髂关节和脊柱附着点炎症为主要症状的疾病。一般累积到髋膝等大关节时可考虑关节置换手术,改善功能活动;AS患者发病时间长、手术风险大、术后并发症多等特点。本研究针对强直性脊柱炎合并髋关节强直进行双侧髋关节置换手术前后的情况做好细节护理、预防术后感染、康复训练[2]。
本研究借助解放军总医院关节外科2014年1月至2016年7月行强直性脊柱炎双髋强直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42例。男性37例。女性5例;年龄24—38岁。平均28.5岁。病史最短2年。最长15年。手术方法:植入生物型陶瓷界面人工全髋置换术42例。随访时间12-36个月,随访结果30例患者均可达到独立,10例患者基本自理,2例患者需要少量帮助。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AS患者一般为中青年人,均具有病程长、行动困难、不愿意社交或社交活动少,然而往往渴望提高生活质量,由于长时间的疾病折磨。故而对手术效果要求高,俩缓解生活和工作所带来的压力。针对AS患者这类特殊群体,对护理人员的要求要提高,做到尊重患者的隐私,更具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与术后相关问题。AS患者术前髋关节强直大小便只能站立不能蹲下,经常会有粪便占到衣服上,医护人员同情或支持的目光甚为重要,留意AS患者的起居情况,适当给予帮助,树立患者信心,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关节置换手术,建立良好护患关系。
2.1.2 并发症的护理
通过对2014年1月至2016年7月AS患者进行资料整理与收集并做进一步随访调查。发现长期卧床造成臀部、脚踝等部位产生褥疮,部分产生感染病灶,惑活动受限,清洗不及时常常诱发会阴处湿疹或皮肤感染病灶,术前一天建议洗澡、清洁皮肤,更换住院服。备皮在术前1 天进行。减少感染机会;AS患者往往体重不达标,血红蛋白低于正常水平,需加强营养,纠正贫血。护理人员需主动配合主刀医师或分管医师进行对症处理。针对感染病史的AS患者加强术前预防性应用抗生素,防止一过性菌血症而引起术后感染。
2.2 术后护理 ,
2.2.1 病情观察
术后移入病房后观察患者意识状态,监测心率或脉搏、呼吸和肢体温度、血压、尿量、伤口出血及渗血情况。首先观测动态负压引流量,避免出现失血性休克。出血量在术后12h内一般在100~200mL,若出血量超过400mL需引起高度重视。其次观察尿量,若小于25mL/h,尿比重增加,可出现肾血管收缩或血容量不足,通知值班医生处理。再次注意患者有无呕吐或呕血血、腹部隐痛等应激性溃疡症状,出现症状时及时报告值班医生对症处理。
2.2.2 并发症护理
术后疼痛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遵医嘱给予药物止痛或止痛泵给药止痛;减少外部刺激,取得患者家属支持,保持周围环境安逸舒适,均可有效缓解疼痛。深静脉血栓在置换术后也较为常见,一般采取的措施是弹力袜应用与预防性口服或皮下注射预防血栓药物,如利伐沙班或低分子肝素等均可有效预防,并建议患者做踝泵练习,早下床活动起到物理性预防血栓的效果。预防感染要从细节护理着手,如引流管防止倒流,24-48小时内拔除;保持室内干净,通风,鼓励患者深呼吸,有效咳嗽促进痰液排出预防肺部感染;导尿管24小时拔除预防泌尿系感染等。在医师的指导下给予抗生素控制感染也是预防感染的主要途径之一。
2.2.3 康复护理训练
手术后麻醉消失后嘱病人作踝泵训练促进静脉血回流;术后第2天拔除引流管嘱坐位无不适感后下地站立,可适当根据情况拄双拐活动;AS患者术后4周内无特殊锻炼方式,在床上平躺练习屈髋的动作和踝泵锻炼,下地拄双拐活动为主; 4周后可适当拄单拐,以相对恢复良好的患肢拄拐,一般6周后练习屈曲侧抬锻炼臀中肌、股中肌及股四头肌力量并弃拐;12周可以练习下蹲,回归正常生活。要求按照术后3、6、12个月进行随访。随访后在随访卡上本人或家属签字,康复护师确认签字,以防漏访。
RA术后1年进行3次随访,分别是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每次随访进行评估登记,总结随访结果,可以明确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改善强直性脊柱炎并双髋强直患者生活质量有效的方法之一,RA患者围手术期护理至关重要,有效预防患者焦虑紧张的情绪,积极主动配合医师治疗;在预防感染、脱位等并发症方面起到了醒示的作用,减少了感染和脱位率;RA患者自入院后由护理人员进行基本评估,制定有效的护理方案。配合医师完成术前准备,在短而有效的时间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术后严密观察各项生命指标,如体温及大便变化;RA患者羸瘦,胃肠功能普遍较差,适量给予能量合剂,补充维生索、蛋白等预防电解质紊乱。因此,护理人员在完成各项护理的同时已有效降低手术风险,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围手术期细节护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RA患者生活质量,减轻了社会和家庭的负担[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