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佳丽,李培杰
(新疆民政康复医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94)
小儿脑瘫是指幼儿在大脑发育的过程中因多种原因导致的姿势以及运动功能障碍,是一种非进行性脑发育缺陷脑损伤综合征。小儿脑瘫患儿一般都伴随着语言障碍等现象,语言障碍现象严重的影响了患儿的交流,不利于患儿接受康复治疗和恢复。而小儿脑瘫患儿也因为自身病情影响到了家属的情绪,导致家属无法有效的配合医师对患儿进行康复治疗,影响了患儿的治疗。这种情况需要医护人员在对患儿进行治疗护理的过程中积极的利用沟通技巧与患儿及其家属进行沟通交流,帮助患儿及其家属更好的配合医师进行康复治疗,提高治疗效果,帮助患儿更好的康复[1]。
将2017年11月~2018年4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0例小儿脑瘫患儿分为了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其中观察组男性25例,女性10例,年龄1~7岁,平均(2.36±1.65)岁;对照组男性22例,女性13例,年龄0~6岁,平均(3.14±1.25)岁。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给予对照组患儿常规护理,每日对患儿进行康复锻炼,使患儿可以有效的接受康复运动,帮助患儿更好的恢复。并根据患儿的情况调整患者的康复治疗计划和治疗措施,通过脑电波反射治疗等来对患儿进行康复治疗,指导患儿家属对患儿的康复治疗进行有效的辅助,通过对患儿家属的康复训练指导来使患儿家属也可以在医院外的环境中对患儿进行康复训练,保证患儿持续的接受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沟通护理,从患儿入院时便开始耐心仔细的为患儿家属对院内的环境以及患儿的病情进行讲解,帮助患儿家属了解患儿的具体病情,缓解患儿家属的焦躁情绪,使患儿家属可以有效的提高对小儿脑瘫的认知,帮助患儿家属了解病情以及需要接受的治疗情况。与患儿进行接触,利用语言以及动作等消除患儿的陌生感,与患儿之间建立起信任以便患儿可以更好的接受治疗,解决患儿家属提出的问题,并与患儿家属建立起友善的信任关系,使其可以更好的帮助患儿接受治疗,对患儿家属进行心理疏导,提高患儿家属对疾病的了解。在患儿出院时认真对患儿家属进行出院注意事项的交代,使患儿家属可以有效的在院外环境中保证患儿的持续康复治疗,并教导患儿家属康复治疗的方法,并在患儿出院后保持与患儿家属的联系,随时观察患儿的康复情况,并提高与患儿家属的沟通交流[2]。
本次研讨采用了统计学软件来进行数据的处理工作,对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护理满意度达到82.86(29例)%,比对照组的62.86(22例)%较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114,P<0.05)。
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护理效果为有效28例(80%),效果一般5例(14.29%),无效2例(5.71%),总有效率为94.29%。相比对照组患儿的护理效果有效18例(51.43%),效果一般12(34.29%),无效5例(14.28%),总有效率为85.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82,P=0.043)。
小儿脑瘫作为一种非进行性脑发育缺陷脑损伤综合征,在临床中较难被治愈,在患儿的治疗方面有着非常大的困难。虽然小儿脑瘫的病变部位在患儿的大脑,但是也对患儿的四肢以及智力、行为、精神和语言都带来了一定的障碍,使患儿无法如同正常幼儿一样活动,影响了患儿的正常发育。小儿脑瘫不仅给患儿带来了身体障碍,也为患儿的家属带来了心理负担,影响到患儿家属的情绪稳定。患儿家属在了解患儿的病情后并不能进行接受,无法有效的缓解情绪的紧张,不能有效的配合医师对患儿进行治疗,影响到患儿的康复治疗。有效的沟通技巧可以帮助医护人员快速的取得患者及其家属的信任,有利于医护人员对患者的病情和日常行为进行了解,帮助医护人员更好的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3]。沟通技巧的合理运用是对医护人员进行工作的保证,在提高医护人员工作效率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在小儿脑瘫患儿的治疗和护理中,沟通技巧也可以起到非常明显的辅助作用,沟通技巧的运用可以有效的帮助患儿家属稳定情绪,缓解患儿家属的紧张等负面情绪,并通过宣教以及合理的沟通交流对患儿家属进行疾病认知的提高,使患儿家属了解到小儿脑瘫疾病的危害和特点。有效沟通交流可以帮助患儿家属更好的了解到医护人员对患儿进行的康复治疗的作用,提高患儿以及患儿家属的配合程度,帮助患儿有效的接受康复治疗。也可以提高医护人员的职业形象,在工作中获得患儿家属的尊重,并且在治疗的过程中可以有效的提高康复治疗以及护理的质量,也可以提高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帮助医护人员更好的对小儿脑瘫患儿进行康复治疗工作的进行。
综上所述,在小儿脑瘫患儿接受康复治疗的过程中,利用沟通技巧对其施加沟通护理可以有效的帮助提高患儿的护理效果和护理满意度,对患儿的康复治疗有着非常有效的促进效果,可以有效的提高护理质量,值得在临床中应用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