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小宁,南 敏*
(沭阳县人民医院,江苏 宿迁 223600)
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为临床上一种肝病晚期病症,患者会发生腹水等严重并发症,病程较长且久治不愈,目前为止并没有针对性的特效疗法,预后效果差,生存率极低(5年的生存率约为14%左右)。临床上主要以抗病毒方法对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治疗,但由于病程长,患者容易逐渐失去治疗耐性,使治疗依从性降低,经调查发现,绝大多数患者均是由不遵医嘱用药后才导致肝功能恶化,病情加重[1-2],所以临床上应重视此类患者治疗期间的护理干预,帮助其提高治疗依从性,病情改善。本研究选取了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实施创新性护理,探究临床护理效果。
选出于2016年2月~2018年10月这段时间,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82例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以入院接受治疗时间顺序为准分组,每组均41例患者。研究组男性26例、女性15例,年龄33~62岁,平均(47.56±4.84)岁,病程1~6年,平均(3.55±0.87)年;在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16例,年龄34~63岁,平均(48.54±4.82)岁,病程2~7年,平均(4.53±0.86)年。对比乙肝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病例信息,发现数据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
对照组:应用常规方式对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进行护理。治疗期间护理人员严密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变化情况,遵医嘱用药指导,实施饮食护理,向患者急家属进行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相关知识讲解等。
研究组:在行常规护理模式同时实施创新型护理方案:
(1)护理内容制定:入院后护理人员应及时对患者具体病情、疾病史等信息了解与掌握,以此为根据制定饮食、用药、睡眠、健康宣教等的详细护理措施,对患者整个临床治疗过程加以干预,以护理人员为主进行全面治疗介入,减轻患者痛苦,确保其身体、心理均处于较好的状态。
(2)早期护理干预:在了解患者具体病情、疾病史以及机体素质的情况下,为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及时观察监测,明确治疗效果,及时护理方案调整。
(3)饮食护理: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在饮食方面,既要有所节制,又要确保机体内所需的营养,日常饮食应以维生素、蛋白质、矿物质、脂肪、糖类有适当比例的食物为主,确保其清淡易消化,不可暴饮暴食,以少食多餐为原则,戒烟忌酒。如患者合并浮肿、血压升高、复水症状,应将每日的钠摄入量控制在0.5至0.8g,并以前一日尿量为根据,增加500ml水摄入量。
(4)健康教育指导:患者出院时,护理人员对患者实施出院指导,嘱咐日常生活中应注意的相关事项,出院后的3个月内按时电话方式随访,了解患者的健康情况并记录,叮嘱患者及时到医院复诊。同时,进行护患微信群建立,患者可在微信群中同护理人员交流互动,在医师审核通过后,护理人员可以图片、视频或文字的形成进行相关信息发布,给予相应的心理疏导、用药、日常休息、运动指导等,针对患者的疑问,护理人员应在微信群中及时回复,并按时对患者的身体健康情况进行询问,1次/月,3个月/周期。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收集所有数据,整理后详细临床记录。
用SPSS24.0软件统计后对相关数据加以整理,计数资料%表示,x2检验。在P<0.05时,表明本组间数据对比,存在着显著差异。
研究组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中,有1例感染、1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共2例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4.88%;对照组患者有4例感染、5例上消化道出血者,共9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其发生率为21.95%。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更高,组间对比差异性明显(P<0.05,x2=5.145)。
肝硬化属于乙肝疾病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3],而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的病情较重,治疗期间很容易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电解质紊乱、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使总体上的治疗效果受到很大影响,且患者也会因生理上的痛苦而产生烦躁焦虑、不安恐惧等的消极负面情绪,甚至会排斥、拒绝临床治疗,很容易导致症状恶化,加重病情。所以临床上必须对治疗期间合理、有效护理干预的实施更为重视,常规护理模式虽具有一定治疗辅助效果,但护理针对性差,已无法满足现代临床护理的需求,应用效果并不理想。创新型护理属于临床上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护理人员会在掌握患者具体病情的基础上制定有针对性、创新性、系统性的护理方案,将护理措施全面介到治疗过程中,帮助患者心理状态改善、生理机能提高,从而更有效的疾病治疗、预后效果改善。根据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实施创新型护理方案后,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感染、上消化道出血的并发症发生率较常规护理患者更低,说明该护理模式的效果显著,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综上所述,对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实施创新型护理方案,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几率,有利于治疗效果提高、预后效果改善,值得被广泛应用于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护理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