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月娇
(齐齐哈尔和平医院有限责任公司,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0)
在众多分娩并发症中产后出血是较为常见的一种,若不加以及时处理将会为产妇身体造成持续的病痛,严重威胁产妇的生命安全,产后出血已然成为产妇首要的致死并发症[1]。以往对于产后出血的治疗多以子宫按摩或者注射宫缩素为主,但此种方法存在起效慢的缺点,因此,为保证产妇安全、提高止血率必须要辅以更为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计划。鉴于此,本科开展了此次整体护理在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产妇中的应用效果研究,旨在明确其实际应用价值,报道如下。
选取本院2016年01月~2017年02月收治的72例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产妇进行此次研究,采用随机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36例。所有产妇中初产妇有26例,经产妇46例;产妇平均年龄为(26.71±3.59)岁;平均孕周为(35.83±0.59)周。两组上述基线资料的对比上未呈现出统计学意义(P>0.05)。
1.2.1 参照组
该组患者予以生命体征密切观察以及用药指导等传统常规护理措施。
1.2.2 研究组
该组患者则在参照组护理基础上进行整体护理:①健康教育:将基础护理工作做到位的同时,告知产妇务必将膀胱排空,保证充足的休息和营养,对于高危产妇而言,在胎儿娩出后需马上实施宫缩素肌注同时持续静滴,以减少出血。产后出血高发时间段为产后2 h内,护理人员应时刻密切观察产妇生命体征并做好针对性的预防措施;②心理疏导:大部分出现产后出血的产妇均会存在程度不一的恐惧、紧张心理,在实施抢救时需给与产妇更多关心、安慰,鼓励其建立治疗信心,从而使患者积极配合各项治疗顺利实施;③子宫按摩:徒手对出血产妇子宫进行按摩,刺激其收缩,同时压出宫内积血,在按摩期间,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规范,对宫底加以节律性、均匀性的按摩。可一手握拳并将其放在穹隆部,另一只手对子宫后壁按压,双手紧压子宫,使宫体前屈,并加以节律性按摩[2]。
止血效果评判标准:阴道出血速度在每小时50 ml以下且生命体征平稳视为有效止血,阴道出血速度在每小时50 ml以上且生命体征趋于恶化视为无效止血,止血率=有效止血人数÷总人数×100%;采用满意度调查表评估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分为十分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三个等级,其中十分满意为评分在90分及以上,基本满意为评分在60分及以上,不满意为评分在60分以下,(总例数-不满意例数)/总例数×%=总体满意度。
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以%表示护理满意度及止血率等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经护理,参照组患者十分满意、基本满意及不满意的人数比为13:16:7,总体满意度为80.56%;研究组患者十分满意、基本满意及不满意的人数比为24:11:1,总体满意度为97.22%。参照组患者对护理的总体满意度显著低于研究组(x2=7.100,P=0.008)。
经护理,研究组有效止血人数为36例,止血率为100%,参照组有效止血人数为32例,止血率为88.89%,研究组的止血率高于参照组且组间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x2=4.235,P=0.039)。
导致产妇产后出血有着多方面原因,如产科因素、身体因素以及药物因素等,而宫缩乏力是其中最为主要的原因之一,同时也是威胁产妇生命安全最为突出的因素[3]。宫缩乏力所致产后出血比例占所有因素的三分之二以上,对于产后出血在开展积极治疗的同时,全面、科学的护理措施也是必不可少的。
整体护理要求护理人员,需要全面掌握致使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能够做出早期识别并辅助医师加以及时处理。同时从健康教育、心理疏导以及子宫按摩等众多方面对产妇开展全面的护理服务,多方协调,发挥出最为高效的护理效果,促进治疗效果得到进一步优化。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与止血率皆高于参照组且组间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在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产妇中应用整体护理服务模式,能够显著优化止血效果并促使其对护理服务给出更高评价。
综上所述,将整理护理干预应用于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产妇的护理中,可取得十分满意的护理效果,具有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