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秀娟
(齐齐哈尔市第一社会福利院,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6)
高血压是临床常见且多发疾病之一,该病具有发病率高等特点,而饮食、心理等因素等造成高血压疾病的主要因素。对于更年期女性来讲,自身卵巢功能逐渐减弱,而且性腺及神经系统调节功能紊乱,造成处于更年期女性呈现诸多病理及心理变化,包括肠胃功能微乱、敏感多虑、失眠、焦虑等[1]。基于此,本次研究针对接收的高血压病伴更年期女性患者采取优质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随机划分2018年1月~2018年10月,通过我到综合医院搜集病例,接收的76例高血压伴更年期女性患者,每组38例,对照组,年龄42岁~58岁,均值(52.36±2.15)岁;患病时间1年~6年,平均(3.21±0.85)年;研究组,年龄43岁~56岁,均值(52.28±2.09)岁;患病时间1年~5年,平均(3.18±0.79)年;在基线资料上,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患者入院后为患者详细介绍院内环境、医护人员等,并开展生活指导等。
研究组接受优质护理:①健康教育:告知患者更年期属于正常、自然规律,对于每一个女性来讲,均会迎来这一阶段,而护理人员则需要负责为患者讲解更年期表现,了解患者文化程度,利用一对一交流方式开展健康教育,以便患者保持乐观心态,自主配合医护人员工作。此外,为患者讲解情绪调整方法,合理宣泄自身情绪;②饮食指导:根据患者血压控制状况合理规划饮食。有效限制每日盐份摄入量,保证每日盐摄入量低于5 g。减少腌制食品、酱油等摄入量。此外,合理控制患者体重,以便控制血压水平。③建立良好、和谐的护患关系:主动与女性患者接触、沟通,了解内心真实想法,以患者真实心理变化为依据开展心理指导,从而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④心理指导:深入分析更年期高血压患者负面情绪产生因素,根据结果实施解决对策,进一步提高女性患者治疗及护理积极性。治疗期间,播放舒缓、轻松音乐,协助患者将自身不适宣泄出来;⑤运动指导:科学、合理的运动方案有助于血压合理控制,指导患者开展有氧运动,包括散步、慢跑及太极等,提高自身免疫能力及抵抗能力,达到血压水平降低的目的。
统计各组PSQI(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HAMA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及血压水平。PSQI分值越高,表示睡眠质量及心理状态越差。HAMA评分越高表示焦虑症状越严重。
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 21.0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的表示方法与检验值分别是±s)和t值;若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在PSQI评分及HAMA评分方面,对照组分别是(9.15±2.94)分和(21.35±5.68)分;研究组分别是(6.18±2.14)分和(15.84±4.51)分;研究组均相比于对照组更低(t=5.035,13.183;P=0.000,0.000)。
在舒张压及收缩压方面,对照组分别是(87.54±6.95)mmHg和(138.51±7.54)mmHg;研究组分别是(76.51±6.84)mmHg和(125.34±7.45)mmHg;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t=6.973,7.659;P,0.000,0.000)。
在诸多因素作用下,包括心理、饮食等,极易诱发高血压。就处于更年期的女性而言,自身卵巢功能逐渐减弱,临床表现包括性腺调节紊乱及神经系统调节紊乱等,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自身心理状态,使其产生抑郁、多疑、敏感、焦虑等现象,有些患者甚至出现失眠、胃肠功能紊乱等[2],因此,临床人员应加强对高血压疾病治疗的关注。
药物治疗更年期高血压疾病期间,联合优质护理可有效控制血压水平,协助患者从其他角度认识血压知识,增强患者自身免疫能力及抵抗能力,将药物血压控制效果充分发挥出来[3]。由本次实验结果分析,在PSQI及HAMA评分方面,研究组均较对照组更优(P<0.05);可见,予以高血压伴更年期女性患者优质护理,在合理控制血压水平的同时,有助于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及负面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