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 敏
(咸丰县人民医院,湖北 恩施 445600)
子宫腺肌症是育龄女性的常见病,指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侵入子宫肌层,所形成弥漫性或者局限性病变,患者是以进行性痛经、月经过多以及子宫体积增大等为主要表现,对女性生殖系统健康具有极大的危害性[1]。为探寻有效的治疗方案,我科在2017~2018年对88例患者进行分组研究,以研讨曼月乐的应用效果及价值。
子宫腺肌症患者纳入研究小组后,样本数量为88例,均有痛经、经量增加等症状,符合第7版《妇产科学》[2]中的相关诊断标准。患者年龄分布在24~48岁范围内,中位值为(37.5±5.5)岁;产次在1~4次之间不等,中位值为(1.5±0.5)次,可开展此次研究。
以上已将患有子宫肌瘤者、宫内节育器禁忌症者、肝肾功能障碍者剔除研究小组。入组患者对于此次研究均有知情同意权。
实验组:本组患者采用曼月乐(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国药准字J20090144)治疗,在月经后的第3--5日开始,放置曼月乐,在B超监测下确定宫内情况,妥善置入曼月乐,确保孕激素与子宫内膜充分接触,要避免脱落。
参照组:本组患者采用妈富隆(荷兰 N.V.Organon,注册证号H20090423)治疗,在月经来潮第1日开始使用,连续用药21日,之后停药7日,在下一次月经来潮第1日开始,重复以上治疗,共治疗6个月。
(1)VAS评估值:在治疗前、6个月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患者的痛经程度进行评估,最低分为0分表示无痛,最高分为10分表示剧烈疼痛[3];(2)经血量;(3)不良反应发生率。
将研究所得数据录入统计学软件SPSS 20.0进行分析,当P<0.05时说明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治疗前,二组患者的VAS评估值、经血量比较无差异,P>0.05;6个月后,实验组患者的VAS评估值低于参照组,经血量少于参照组,组间比较P<0.05;
实验组中,出现头痛1例,乳房胀痛1例,痤疮1例,发生率为6.82%(3/44);参照组中,出现头痛1例,恶心2例,乳房胀痛1例,痤疮1例,发生率为11.36%(5/44);统计学检验结果为x2=0.5500,P=0.4583,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子宫腺肌症属于激素依赖性疾病,主要是受雌激素调节,其病因较多,包括慢性子宫内膜炎、人工流产等均可诱发子宫腺肌症,究其根本,主要是由于子宫内膜基底受损后,子宫内膜向肌层侵入并增长所致[4]。临床对于子宫肌腺症的治疗分为手术疗法与非手术疗法,手术具有一定的创伤性,会对盆底功能、生育能力、经期等造成较大的影响,因此对于病情较轻者或有生育需求者,非手术治疗是首选方案。曼月乐是由T型宫内节育器所组成,可以持续释放左炔诺酮,左炔诺酮属于抗雌激素活性的孕激素,可对异位病灶产生直接作用,促使病灶逐渐萎缩,进而达到缓解痛经的效果。同时,该药物还可影响子宫内膜雌激素、孕激素受体的表达,促使子宫内膜对血液中雌二醇的敏感性下降,从而抑制内膜生长、减少月经量。在治疗期间,左炔诺酮的血液浓度较低,对卵巢功能及生育能力的影响较小,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此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VAS评估值低于参照组,经量少于参照组,组间比较P<0.05;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这一结果也充分凸显出了曼月乐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综上所述,采用曼月乐环治疗子宫腺肌症,可获得理想效果,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