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 晴
(苏州市立医院本部,江苏 苏州 215000)
护理健康教育是一系列旨在促进人的身心健康的系统性、计划性和评价性的教育活动。它是一种综合的、动态的、有反馈的教育活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临床护理服务和服务质量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理的领域也在不断拓宽和延伸。2017年初,苏州市立医院儿科开始实施“全程健康教育指导”,并在实际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回顾随机抽取的苏州市立医院903例住院患儿资料。对照组362例,其中支气管肺炎281例,泌尿道感染81例,年龄0-6岁;2017年5月至8月在苏州市立医院住院的患儿541例作为观察组,其中,388例支气管肺炎,尿路感染153例,年龄在0-8岁。两组在年龄和疾病方面分布均匀。
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宣教,宣教对象为患儿家属,内容包括疾病知识、护理知识、注意事项等。观察组采用自行设计的《健康教育全程指导表》进行全面、系统、有计划的个性化宣教指导。根据指导表,床位护士完成从入院后的全面、系统、有计划的健康指导,采取了口头讲解、演示、反演示、问答等多种方式,采取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指导。采用一对一宣教模式,使用的语言一定要通俗、容易理解,宣教可采取分阶段或路径式的方法实施。如果照顾者改变,床位护士应该重新对相应的疾病知识作再次宣教。床位组长应每天检查当天的健康知识内容的掌握程度。最后由护士长定期检查健康教育的进展情况,以便及时了解患儿或其家属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护士长检查和督促可以落实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出院前检查患儿及家属是否达到预期目标,提出建议,作出相应改进。《健康教育全程指导表》最终入病案归档。
自制宣教结果评价表,设置十条关于患儿对应疾病知识的提问,每个条目下有“全部了解”、“部分了解”、“不了解”三个选项,分别计分3、2、1,总分值在10~30分,≥20分者视为全部掌握,11~19分者视为部分掌握,≤10分者视为未掌握。评价标准则统一采用我院护理部的“住院病人满意度调查表”进行满意度调查。根据上述评价标准,对所有受试者的观察指标进行统计总结。
采用SPSS20.0软件统计对研究结果数据进行分析,其中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而计数资料以为n(%)表示,并采用x2检验,当P<0.05时表示差异显著。
2.1 两组患儿对疾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比较,x2=239.2,P<0.05。
2.2 两组儿童及其照顾者满意度调查结果比较,x2=49.8,P<0.05。
健康教育是一门研究传播保健知识和技术、影响个体和群体行为、消除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科学[1]。健康教育的目的是帮助患者了解疾病相关知识,从而自觉的进行有益健康的行为,消除或减轻危及健康的风险[2]。对于儿科护理来说,积极主动掌握孩子们及其照顾者的健康知识,通过对患儿及其照顾者的评价,鼓励护士在多方面、多领域开展工作是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结果表明,观察组知识掌握情况优于对照组,《健康教育全程指导表》对提高健康知识知晓率有积极作用。健康教育全程指导表可指导床位护士根据计划引导患儿及其照顾者形成系统、动态、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过程,确保每一个孩子都能从入院到出院均得到及时的指导,减少儿童和他们的家庭心理上的恐惧及不了解相关知识的压力,改变了一些旧的不科学的生活习惯,提高了患儿的自理能力。通过个性化指导、回答问题,不仅有利于儿童早日康复,而且能更为迅速地提高患儿及其照顾者的护理能力。
结果表明, 全程指导式个性化健康教育能显著提高患儿及其照顾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有利于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通过及时和有效的护患沟通,使孩子和他们的家庭得到满足,因此,和谐护患关系建立,患儿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大大提高了患儿及家属的满意度。
儿科护理工作的难点在于护理对象特殊、工作环境复杂,疾病多变,再加上家属对护理人员的不理解,医患关系严峻,严重影响着儿科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3〕。而解决医患矛盾一直以来都是医院护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尤其对于儿科来说,因患儿主诉不清、依从性差、耐受性差,对于护理工作的要求更高。儿科健康教育因其特殊性而受到广泛的关注。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不同于其他部门故护理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理论水平,促使护理人员主动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4〕。
综上,实施个体化健康教育后,可以显著提高患儿及其家庭成员的疾病认知和总体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并广泛运用到儿科护理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