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影像学检查增强扫描中造影剂外渗的护理对策

2019-02-09 07:40武成莉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9年30期
关键词:外渗造影剂影像学

武成莉

(河南省人民医院放射科,河南 郑州 450000)

CT增强扫描对于诊断疾病的具体情况尤为重要,扫描之前于静脉注射适量的造影剂,主要是用来病变部位显示程度更为明显,可有效提高肿瘤定位等方面的准确性,而造影剂容易发生外渗情况,若为及时处理,会刺激到患者的局部组织,使局部皮肤出现红肿、疼痛等现象,严重可致溃疡和坏死,不仅会影响到患者的身心健康,还会带来一定的医患纠纷。基于此,本次研究对CT增强扫描中针对造影剂外渗现象采取有效的护理对策,旨在观察其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8年5月~2019年5月期间行影像学检查增强扫描的600例患者临床资料,参照盲选法原则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00例,男168例,女132例,平均年龄(42.58±2.69)岁;观察组300例,男170例,女130例,平均年龄(43.10±2.56)岁。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方面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首选需要对患者的药物过敏及病史进行了解,准备检查过程中需要用到的物品,判断患者血管情况选用适宜的穿刺血管,应用静脉留置针充分固定静脉通路,使用高压注射器吸入适量的照影剂,并连接好静脉套管针头与注射器,将注射速度与压力设定好,并在检查过程中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首先需评估患者的血管情况,若存在血管较细、较硬、弹性差、脆性大等特点,说明易出现造影剂外渗情况,需要加强关注,检查前积极与患者沟通交流,告知患者CT增强扫描的作用,消除患者的不适感与紧张感,并在每位患者检查前注射流速相同的注射前20ml生理盐水进行预注射,密切观察其血管有无存在红肿和渗出等现象,若出现造影剂外渗情况则立即停止注射,拔出留置针,并按压穿刺部位,充分挤出血管内的造影剂,之后局部再涂抹派瑞松在贴土豆片儿,避免血液外渗而使肿胀严重,防止感染情况发生。

1.3 观察指标

造影剂外渗程度:造影剂外渗量<10ml代表轻度,造影剂外渗量达到10~20ml代表中度,造影剂外渗量>20ml代表重度;护理满意度:应用我院自拟满意度量表,总分100分,将大于90分表示非常满意,70~90分为一般满意,<70分为不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对照组重度外渗2例、中度外渗5例、轻度外渗7例,造影剂外渗率为4.67%(14/300),

观察组重度外渗0例、中度外渗1例、轻度外渗1例,造影剂外渗率为0.33%(1/300),比较结果为(x2=3.867,P=0.048)。观察组造影剂外渗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3 讨 论

CT增强扫描作为临床上诊断患者病情的重要依据,能够增强患者组织密度对比,进而提高病情检查的准确性,而在增强扫描中会用到造影剂,具有渗透压高、推注快、浓度高等特点,同时加上患者自身疾病、血管等因素,使得患者配合度较差,护理人员穿刺时选择血管不适,或操作技术上有误,会出现造影剂外渗情况,对患者及诊断均会带来不良影响。为了减少和避免造影剂外渗情况发生,需要加强采取合理有效的护理对策。

通过在检查中护理人员严格遵守操作流程开展相关操作,为患者注射时保持高度认真仔细,能够避免注射失误情况发生,同时在高压注射前使用氯化钠静推,可提前了解患者皮肤有无存在不良反应情况,并在检查前积极与患者沟通能够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防止心理过于紧张,导致检查时发生血管扩张和血流加快情况,会增加造影剂外渗发生率,并密切关注患者情况,发生不良反应及时给予有效处理,能够在最大程度上避免发生造影剂外渗情况,确保患者的检查效果。

综上所述,对于影像学检查增强扫描中造影剂外渗情况应用护理干预具有显著的效果,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猜你喜欢
外渗造影剂影像学
G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影像学表现及随访研究
循证护理在增强CT检查中减少造影剂外漏发生的作用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特殊部位结核影像学表现
增速预注射在降低肿瘤非首疗程化疗患者CT增强检查对比剂外渗率中的应用价值
影像学检查增强扫描中造影剂外渗的护理对策的应用效果观察
造影剂肾病的研究进展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吡拉西坦氯化钠注射液局部外渗1例护理体会
放疗患者CT定位造影剂外渗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