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慧婧
(上海市普陀区长寿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 200063)
老年高血压老主要是指患者的年龄大于65岁,且血压值持续多日超过标准血压的诊断标准,导致各器官出现退行性变化,动脉出现硬化,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患者在出院后,通过社区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率[1],为了更好的为患者提供服务,本文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通实施社区护理干预,分析该护理方法的临床效果。
在本院2018年3月到2019年3月期间,接受患有老年高血压患者中随机挑选600例进行随访,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比组(n=300),并对其分别进行社区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其中观察组男女比例为(175:125),平均年龄为(67.78±5.56)岁,病程为(5.78±2.87)年;对比组男女比例为(167:133),平均年龄为(67.49±4.89)岁,病程为(5.98±3.67)年。可以进行对比(P>0.05)。纳入标准:(1)病理学上被确诊为老年高血压患者。(2)取得本院伦理委员会的同意。(3)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晓本次研究的相关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精神疾病的患者;(2)重大肝、心、肾功能衰竭的患者。
1.2.1 对比组
对该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确定患者病情和临床症状后,建立相关病例,并对患者进行常规的随访护理,通过电话拜访了解患者的血压等指标的控制情况,对指导患者进行相关的药物护理,使患者了解相关的护理措施[2]。
1.2.2 观察组
对该组患者进行社区护理干预。(1)建立病例: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病情,建立相关的病例档案,根据患者的病情,将患者分为重点随访对象和一般随访对象,在对患者进行随访的过程中,主要采用电话随访和家访,另外,在家访过程中,对患者的血压等指标进行测量。(2)心理护理:患者患病后对高血压存在恐惧心理,出现各种不良情绪,导致在护理和治疗过程中出现不配合的情况,因此对患者进行相关的心理护理,通过面对面交流的形式,解决患者心中的疑惑,采用图片、视频、音乐等方式缓解和转移患者的注意力,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3)知识宣教:由于患者年纪较大,对高血压疾病的认识较少,导致病情被耽误,在对患者进行社区护理的时候,通过知识宣教,使患者了解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等,使患者学会相关的自护措施。(4)运动护理:在随访过程中,对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护理建议,通过建议患者每日进行散步、打太极等方式改善身体的各项指标;(6)饮食护理:在家访过程,对患者的饮食进行干预,建议患者食用含有丰富维生素、蛋白质的食物促进患者的血液循环,并食用具有降血压的食物例如芹菜、秋葵等[3]。
对比两组的护理效率、血压改善情况。显效:血压得到明显稳定,症状得到明显控制;有效:血压基本稳定,症状基本得到控制;无效:上述无改善。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血压改善情况。血压的变化情况用血压计进行测量,标准值参考《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其中正常范围为:90mmHg<收缩压<140mmHg、60mmHg<舒张压<90mmHg。
将数据纳入SPSS19.0统计软件中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比较,以率(%)表示,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x±s)表示,若(P<0.05)则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4.33%(283/300),显效134例,有效149例,无效17例;对比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0.33%(241/300),显效109例,有效132例,无效59例。(x2=8.546,
P=0.018)
观察组患者通过护理后,舒张压为(88.98±4.78)mmHg,收缩压为(11 3.7 6±1.6 7)m m H g;对比组患者通过护理后,舒张压为(9 4.6 7±2.4 1)m m H g,收缩压为(125.89±1.04)mmHg。(t=10.385、9.434,P=0.014,0.015)
社区护理干预是一种基于患有老年高血压的患者,对其进行全面的、具有针对性的、舒适的护理模式。该护理方法主要通过社区医院,建立相关的病例档案,并在电话随访和家访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知识宣教、运动护理、饮食护理等。在护理过程中,通过运动护理和饮食护理,能够增强患者的素质,使患者得到有效康复,从而使患者的各项指标得到有效控制。
综上所述,患有老年高血压患者通实施社区护理干预以后,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效率,使患者的舒张压、收缩压得到明显控制,从而提高患者的预后效果。因此,该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