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立彬,陆小燕,王 洁,李宇明*
(江苏省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妇产医院,江苏 南京 210004)
颗粒细胞瘤是指在纤维卵泡膜瘤样间质中至少10%的细胞在形态学上与发育中的卵泡颗粒细胞非常相似的肿瘤[1]。虽然总体来说这类肿瘤不常见,仅占全部卵巢肿瘤的1%~3%,然而却是除纤维瘤、卵泡膜细胞瘤之外最常见的性索-间质肿瘤。肿瘤具有雌激素分泌功能,极少发生转移,但可局部扩散,故认为是低度恶性肿瘤。本文总结本院2015年1月~2018年12月经住院手术后病理证实的10例患者MRI表现和临床资料,以期提高术前诊断准确率。
9例患者年龄为23岁~69岁,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如表1所示。
采用飞利浦Achieva 1.5T超导MR系统。选用正交体部线圈,患者仰卧位,膀胱适度充盈,扫描范围从耻骨联合扫至髂前上棘或者脐部[2]。全部病例平扫加增强,常规采用T1WI/TSE(Turbo spin echo)序列、T2WI/TSE序列作横断位扫描;T2WI/TSE序列矢状位扫描;T2WI脂肪抑制序列横断、冠状位扫描;DWI(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取扩散敏感系数b值为800 s/mm2;注射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后,T1WI作横断位增强扫描及矢状位、冠状位延迟扫描。
由两名经验丰富的主治医师阅片,以子宫肌层信号为等信号参照,主要观察分析病灶位置、大小、信号(囊变、坏死、出血)、增强等。
表1 临床资料
9例颗粒细胞瘤患者均为单侧发病,来源于左侧卵巢4例,来源于右侧卵巢5例,病灶直径约3.7 cm~13.3 cm。病理诊断均为成人型颗粒细胞瘤。8例病例肿瘤包膜完整,呈类圆形,1例出现自体破裂。肿块实性部分质地中等,切面呈灰白或灰黄,囊液呈淡黄色清亮,若伴出血呈暗红色。
9例病例中8例位于盆腔,1例超出盆腔达腹腔。病灶包膜完整,呈圆形或椭圆形,其中8例呈囊实性,1例呈实性。实性部分T1WI呈等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囊性部分T1WI呈低信号,伴出血时呈高信号,T2WI呈高信号。9例囊实性病灶中1例出现自体破裂,1例出现囊变中见液平。增强扫描后,病灶实性部分明显强化,囊性部分分隔或囊壁明显强化。
37岁女性,因发现盆腔包块入院,月经不规则:月经量增多后淋漓不净。病灶T2WI呈等稍高信号,见大小不等蜂窝样小囊样改变。
52岁女性,因不规则阴道流血50余天入院。病灶以实性为主,T2WI呈稍高信号。
成人型颗粒细胞瘤起源于原始性腺中的性索及间质组织,是少见的肿瘤,好发于围绝经期或绝经后妇女[3]。雌激素分泌增多是此类肿瘤一大特征,可出现内分泌异常的临床表现,月经改变(月经不规则,月经量增多等),绝经后阴道流血,围绝经期或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增厚等。在MRI上,典型或常见的表现为T2WI上见包膜完整的囊实性肿块,囊性改变大小不等,呈蜂窝状或海绵状。肿瘤若呈囊性,表现为T2WI多房改变,囊壁及分隔较厚,易误诊为囊腺瘤。若为实性,T2WI呈稍高信号。DWI一般呈高信号,ADC值一般在1.0×10~3以上(若伴有坏死会比较低)。增强后实性部分明显强化,囊性部分囊壁及分隔明显强化。
鉴别诊断:成人型颗粒细胞瘤要与以下肿瘤鉴别(1)纤维-卵泡膜细胞瘤,其信号要比颗粒细胞瘤低一些,囊变、出血、坏死少,增强扫描后强化程度为轻度强化(2)囊腺瘤或囊腺癌,囊腺瘤的壁及分隔比颗粒细胞瘤薄,增强扫描后壁及分隔的强化程度低于颗粒细胞瘤;囊腺癌的边界不清,有壁结节或乳头、菜花样实性成分,其囊性部分的壁及分隔厚薄不均(3)子宫浆膜下肌瘤/阔韧带肌瘤,在T2WI其信号一般低于子宫肌层,增强扫描后病灶明显强化。若颗粒细胞瘤为实性时要与其鉴别,在T2WI表现为稍高信号。(4)生殖来源肿瘤,典型的畸胎瘤含脂肪,在压脂后局灶信号降低,囊性畸胎瘤较少出现蜂窝样改变;卵黄囊瘤,一般发病年龄较低,AFP数值升高(5)盆腔其他肿瘤,如肠道肿瘤,卵巢转移瘤等,临床上会出现相应的症状。
综上所述,成人型颗粒细胞瘤在MRI有一定特征性,结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对术前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