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克勤 孟焕良 徐琦
法官“袖手旁观”,AI法官助理协助主持庭审,原被告远程有序发表诉辩意见……2019 年 9 月23日,一个无实体的AI法官助理“小智”在杭州市上城区人民法院基金小镇人民法庭上演首秀,标志着浙江法院迈出了由网上审判到智能审判的新的一步。
9月23日上午10时许,一起另类的金融借款纠纷案件在杭州上城法院基金小镇人民法庭上演:“请大家安静,下面宣读法庭纪律……”一个温柔的“女声”响起,却不是本案法官袁翠玉,而是辅助法官一同办案的AI法官助理“小智”。
在“她”的协助主持下,庭审笔录同步跳动更新,双方口语化的表述被转化为完整语句,还有贴心的重点内容突出显示。随着庭审推进,屏幕上还同步出现了证据分析展示、庭审争议焦点归纳、案件风险点提示、涉案借款本息金额计算等,裁判文书一栏里的判决书稿也在自动生成,并逐步补全完善。
袁翠玉核查确认后当庭宣判,并当庭送达,案件随即进入归档程序。从开庭到结案归档,全程仅30分钟。
这是一次日常性的庭审,也是AI法官助理“小智”的首次亮相。当日,在这场示范庭审的引导下,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杭州市上城区人民法院在上城法院基金小镇人民法庭召开凤凰金融智审新闻发布会,宣告金融借款纠纷案件从传统审理向全流程智能化审判的革命性转变。
从“实验室”走进“审判庭”
AI、5G,智能浪潮席卷全球,信息化不断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也赋予了司法审判工作新的发展机遇。多年来,浙江法院依托浙江互联网产业的先发优势,深入推进“互联网+审判”改革。2018年初,浙江高院提出了“平台+智能”的智能化建设总体框架,大力推进“智审、智执、智服、智管”建设,加快推动智慧法院建设向全面智能化转型升级。目前,浙江法院智能化建设已被列为省数字化转型重点项目,并纳入《浙江省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
2018年4月,浙江高院与知名高校、科技公司共同启动智能审判研发攻关,选择民间借贷、网络购物、公安交通行政处罚三类案件作为突破口,以构建知识图谱和模型算法为核心,采用开发模拟法律思维的专家系统和机器深度学习两条技术路线进行探索。经过共同努力,完成了上述三类案由的知识图谱构建,实现证据三性自动审查认定,并在实验室环境中实现了从立案到裁判文书生成的全流程智能审判,初步探索出了一条可行的智能审判途径。
今年3月,浙江高院联合多家知名企业组建联合项目组,在去年实验室探索的基础上,加快人工智能技术在司法实践中的应用,推动智能审判的落地见效。5月,浙江高院抽调上城法院一线法官组建工作专班,绘制知识图谱,在金融机构的支持下,以金融借款纠纷为主攻方向,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在审判全流程的深度应用,首创以“人机共融、智审速判”为特征的凤凰金融智审模式。因其率先在杭州上城法院落地试点,而上城法院坐落在凤凰山脚,故得名“凤凰金融智审”。
从“单项交互”跨入“人机共融”
“判断一个机器人是否具备了人工智能,或者是不是一个优秀的AI机器人,一般理解是它能否像人类一样,具备感知、理解、推理、交流等能力。”浙江高院审判管理处处长陈增宝介绍,“小智”作为法官的办案助理,不仅能独立完成分案、排期、送达、归档等全部程序性、事务性工作,对涉及案件实体裁判的部分,也能够通过智能分析案卷材料、实时归纳庭审争议焦点、计算裁判数额、同步制作裁判文书等方式,充分提供智力支持,辅助法官裁判案件。
AI赋能的“小智”能高度智能化模仿法官辅助办案,“看得懂”起诉状、证据材料,自动抓取关键信息、认定证据;“听得懂”庭审发言,记录庭审内容;“会概括”案件争议焦点;“能预测”裁判结果;“会计算”裁判数额。此外,“小智”还能自主推进案件进展,立案审查、分案排期、程序性文书生成并送达、主持庭审并记录、电子归档等程序均可由“小智”独立完成。
“小智”工作的全过程均可展现在法官面前,法官认为有误的可直接进行修改,“小智”据此实时改变后续推理和预判结果,并自我学习迭代。如果法官判断偏离类案裁判,“小智”会自动向法官提示风险。
在“小智”的支持下,“凤凰金融智审”实现了“三自动、五实时、三当庭”:即庭前自动审查立案、自动分案排期、自动生成程序性文书并送达当事人。庭前实时向法官推送包含案件送达情况、争议焦点等内容的庭前报告。庭审中,对当事人上传的证据实时分类,经质证后,对证据三性进行判定;实时记录庭审内容并进行智能语义分析,动态生成争议焦点,整理推送可能遗漏的要点;根据庭审内容和法官认定的证据,实时完成金额计算和结果预判,并向法官提示风险点;实时生成裁判文书,并根据庭审情况进行动态优化。在法官对智能生成的裁判文书进行审核确认后,实现当庭宣判、当庭送达、当庭进入电子归档程序。
“像今天的金融借款纠纷案件,从立案,到排期开庭,再到庭审,再到撰写判决书、送达文书、整理卷宗归档,以前少说也要40天时间。不仅自己要投入大量精力,立案庭、档案室的同事,还有法庭书记员都要参与进来。”袁翠玉说,但“小智”把立案、送达、归档这些工作都一手操办,连裁判文书的起草也不用其操心,一个案子从立案到归档,她仅需投入50分钟。
在“小智”的帮助下,金融借款案件实现“即诉即办、即审即判”,比普通的在线审理模式效率更高。这种效率的提升,不是靠人力的投入,而是靠AI的赋能,因此能够让当事人和法官有更多获得感。一方面,“小智”使案件审理信息更直接、更快速地抵达当事人,可在第一时间对当事人的需求进行反馈,且算法是客观的,对待所有诉讼参与人均一视同仁,可最大限度地保证裁判公平。另一方面,在“小智”的高智能化辅助下,法官工作量大大减少,进一步从机械的重复劳动、低智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可集中精力解决难案、难题,有效提升办案质效。
“小智”的出现让人们重新检视计算机与法官的关系。在传统工作模式下,计算机只是法官工作的一种辅助工具,法官基于工作习惯可以选择是否使用该工具,计算机与法官之间是一种单项交互。而在“法官创造机器、机器帮助法官”理念指导下创设的“小智”,则使法官和机器的协作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AI赋能的法官助理“小智”由Robot变成了Cobot(合作伙伴),由“主仆关系”变为“伙伴关系”。二者各取所长、互补共进,法官和机器成为真正的办案伙伴,达到一种“人机共融”的状态。
从“在线审理”迈向“智能审判”
在新闻发布会召开后的第三天,“小智”支持下的“凤凰金融智审”亮相2019杭州云栖大会,在科技界也引起热烈反响。
“未来,简单案件由机器主导审判,复杂案件由机器智能辅助法官审理。”阿里巴巴达摩院高级算法专家孙常龙介绍称。在去年实验室环境下三个案由的创新成果以及“凤凰金融智审”试验的经验下,民间借贷案由的全流程智能化审判又被提上了日程,预计在年底前将有所突破。
近年来,浙江法院信息化成果亮点纷呈,涌现出互联网法院、移动微法院、在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等一批重大创新成果,并被推广到全国。立案、调解、审判、执行等活动纷纷从线下搬到线上,当事人、律师足不出户就可以参与诉讼,司法领域的“最多跑一次”改革不断深化。
如果说互联网法院是将案件由线下搬到了PC端,移动微法院是将案件由线下搬到了移动手机端,那么“小智”则是在这些电子诉讼经验模式基础上探索出的全流程智能审判模式,推动浙江法院迈入了司法智能化建设新阶段。“小智”的首秀,实现了案件全流程在线审理向智能审理的革命性转变。这是一次大胆的、勇敢的尝试,在全国乃至国际领域都属开创性成果。
随着系统的不断迭代升级,“小智”与审判结合的紧密度也会越来越高。在浙江法院智能化建设的战略蓝图中,AI法官助理还将在法院其他类型案件的智能化审判中进行延展探索,在更多类型案件的办理中崭露头角,成为一种常态化、实战化的智能审理模式。
不论是此前的互联网法院、移动微法院,还是如今的AI法官助理“小智”,浙江法院一直秉持着“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浙江精神,坚持以更强的科技手段,努力为当事人、律师和法官服务。接下来,浙江法院还将继续对全流程智能审判模式进行深耕,尽早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让企业、民众在遇到法律问题时,首先想到的是向AI法官寻求咨询帮助,作出判断,不再使所有纠纷都涌入法院、对簿公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