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教学改革与教学资源建设研究

2019-02-07 05:37胡元军
无线互联科技 2019年22期
关键词:教学资源教学改革计算机

胡元军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教学开始向多元化发展,然而当前的教学资源建设仍无法适应这一转变。文章从当前计算机教学的现状入手,分析了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各类问题,进而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并从解决策略中引申出教学资源建设的必要性,进一步分析了计算机教学资源的收集、归类管理。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改革;教学资源;建设

当前,信息化已经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军事等各个领域,计算机应用能力已经成为高校学生未来踏入社会的必备技能。当前高校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通过科学、系统地构建“能力体系—知识体系—课程体系”,从而加大了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深度与广度。

1    计算机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内容模式化,缺少学科交叉知识的延伸

近年来,随着各高校不断扩招,在校学生数量不断增加,教师资源相对匮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部分教师长期超负荷进行教学工作,没有精力提升自身素质、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当前,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仍停留在传统的固定内容模式,缺少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知识延伸,学生所学的计算机知识与本专业知识的契合度不够,导致学生在利用计算机解决本专业实际问题时,缺乏计算机思维,很难学以致用。

1.2  计算机课程知识点增加而课时减少

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计算机教学内容不断增加,例如网页制作FrontPage和Access数据库、IE和OE操作等内容。计算机课程具有内容涉及广泛、知识点众多、实践性强、掌握难度大等特点,在课时有限的情况下,为满足计算机等级考试大纲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不得不删除Word等考试不涉及的内容,但实际情况是Word是日常应用中最为广泛的知识内容,这一知识点的删除对高校的人才培养极为不利,教学效果无法达到预期目标[1]。

1.3  应试教学与实用技能的冲突

当前社会对计算机证书的认可度越来越高,为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学校鼓励学生参加各种计算机证书的考试。在这个大前提下,教师为了提高考试合格率,在教學内容上不得不有所侧重,整个教学内容不得不围绕考试内容开展,计算机的上机实训也改为了证书考试模拟,大量课时消耗在了证书考试的相关内容上,衡量高校学生学习成果的计算机技术水平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却被忽略。学生毕业时不会论文排版、制作PPT、设计求职简历等,毕业后不得不通过各种渠道重新学习计算机实用技能[2]。

1.4  教学环节与实践环节脱离

当前,高校都有自己的计算机机房,但由于计算机机房数量有限,无法满足全校学生在机房边讲授基础知识、边进行实践操作的需求,只能无奈选择传统的授课模式,即集中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将实践操作集中起来安排上机练习,采用传统模式学生无法及时巩固所学知识,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2    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策略

2.1  建立分层教学体系,制定个性化与规范化相结合的教学方案

高校大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需求大致分为基础知识、应用知识、创新知识3个层次。计算机基础知识主要是为计算机应用知识提供理论基础,基础知识的内容主要包括对传统办公软件及多媒体的应用,互联网信息安全、数据采集与分析处理等内容。针对不同专业教学,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知识解决本专业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动手能力。另外,组织学生完成实践项目也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手段,实践项目包括教学实验、计算机竞赛、科研项目等。还可以建立校级教学资源库,将日常的教学视频、学生感兴趣的计算机应用实例视频、各专业与计算机相关的知识延伸、学科最新动态等内容进行收集、归纳,方便学生利用闲暇时间进行学习[3]。

2.2  建立计算机基础精品课程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个体间存在明显的差异性,例如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基础知识储备量上的差异等,为解决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授课信息量大、操作步骤多、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无法全部掌握教学内容这一矛盾,应大力建设计算机基础精品课程,将课程相关的教学课件、自学素材、课外知识拓展等资源进行收集、归纳,方便学生随时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计算机基础精品课程成为计算机课堂教学的补充,学生充分利用闲暇时间,满足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对学习的需求。

2.3  针对计算机证书考试编写实训教材

计算机课程实践性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培养主要依靠上机实践环节,为维持应试教育和实践能力的平衡,应该转变教学思路,运用任务驱动法编写实训教材,明确实训内容和步骤。另外,为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可以在网络教室完成计算机教学,利用多媒体环境构建“教—练—考”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具体来讲,就是由教师启发式案例讲解,学生当场讨论、沟通,再由教师进行当堂测试。“教—练—考”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大大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4]。

2.4  采用案例教学法,教学与实践紧密相连

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目的应该集中在学生运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案例教学法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通过对案例进行深度剖析,使学生自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通过解决问题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3    计算机教学资源整合

在计算机网络中,计算机教学资源以各种形态存在着,资源质量参差不齐,对教学资源进行有效筛选、整合十分必要。

3.1  计算机教学资源的收集原则和步骤

教学资源的收集应遵循一致性原则、交互式原则、个性化原则、更替性原则。一致性原则指的是在对计算机教学资源的收集过程中应采取统一的筛选标准;交互式原则是指计算机教学资源应以用户体验感为核心,设计反馈环节,方便用户沟通交流;个性化原则是指计算机教学资源面对的不是单一的个体,不同学科、不同年级的学生对计算机教学资源的需求是不同的,在资源筛选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各阶段学生的不同需求,根据需求进行资源筛选、整合;更替性原则是指对收集到的教学资源进行定期整理,紧随时代主题,对热门技术、热门信息进行及时更新,实现课程、资源的动态更新,实现知识技术的实时传播[5]。

对于计算机教学资源的收集应该通过多种渠道,例如教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和课堂视频、互联网在线书籍、电子文库等,对优秀的教学资料扫描后进行整理录入,将纸质材料转化为多媒体资料。另外,对收集到的计算机教学资源进行格式整理,转化为计算机支持的统一格式,实现计算机教学资源的数字化。

3.2  计算机教学资源的分类整理

计算机教学资源的分类应遵循简洁便利、灵活变通、高标准重科学的原则。简洁便利性原则是指在资源分类时要有一定依据,将同类资源分为若干子类,以此类推,并给予使用者清晰、明确的指引,提高使用者的使用感受。灵活变通性原则是指计算机教学资源的分类可以遵循不同的标准,方便使用者调用,例如根据资源传播形式进行分类可以分为文字传播、图片传播、视频传播、音频传播、动画传播等。按照学科层次进行分类可以分為文科、理科等。高标准重科学原则是指在计算机教学资源的筛选过程中查漏补缺,就资源中存在的错误和不足进行修改和补充,运用科学化手段对资源进行梳理。

4    结语

计算机技术更新换代快,教学内容要与时俱进,教学资源需要及时更新,因此,计算机教学资源建设是一个长期而持续的任务。近年来,各高校对数字化校园的建设越来越重视,教学资源建设问题渐渐凸显,教学资源建设不规范的现象时有发生。为满足高校师生对计算机学习的需求,应形成以计算机教学素材资源为核心的教学资源库,带动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资源开发,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惠.基于教育云平台的高职计算机专业信息化教学改革研究[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2):53-57.

[2]梁伍七,李翔,袁薇.远程开放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和实践—以安徽分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改革为例[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2):44-45.

[3]施珺,李慧,陈艳艳.论新工科背景下高校程序设计类课程体系重构与教学改革—以淮海工学院为例[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10):127-130.

[4]高辉,潘海为,鹿泽光.“互联网+”背景下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软件工程,2018(2):56-59.

[5]刘雪丽,刘彤彤.网络环境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J].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17(2):57-60.

猜你喜欢
教学资源教学改革计算机
计算机操作系统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初中语文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探索
初探教学资源开发的系统思维
临床实验教学中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化与应用
Fresnel衍射的计算机模拟演示
土木工程科研资源转化为实践教学资源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