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在淄博市的实践研究

2019-02-06 03:56徐婷婷
现代交际 2019年24期
关键词:淄博市全村村民

徐婷婷

摘要:介绍了淄博市博山区池上镇中郝峪村的基本情况,探讨其既不靠城,又无资源,却能实现由乱到治、脱贫致富、振兴发展的原因:一个好的带头人;坚实的组织基础;政府引导和农民主体协同发力;因地制宜找准方向、走对路子;既重“硬件”更重“软件”。这五方面原因使中郝峪村成为淄博市实施乡村振兴的优秀代表,其带来的启示值得深思,经验做法值得推广。

关键词:乡村振兴 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TU982.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24-0241-02

党的十八大以来,淄博市农业农村发展取得新成就,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了坚实基础。当前,淄博市最大的发展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发展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充分。淄博市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基本实现现代化,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农业强不强,美不美,富不富,决定着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各级政府各部门充分认识到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增强“四个意识”、用实际行动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牢牢把握“一个目标定位四个着力建设、十个率先突破”总体思路和工作布局,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目标、更有力的举措,谱写新时代淄博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中郝峪村就是淄博市实施乡村振兴的优秀代表。

一、中郝峪村的基本情况

中郝峪村共113户、363人,党员20人,全村总面积2800亩,可用耕地人均0.25亩,林果面积600亩。该村从2003年开始发展以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为主的乡村产业,通过发展,不断摸索经验,按阶段组织全体村民入股,最终成立旅游开发公司,公司负责对全村所有经营项目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统一收费、统一运营。2017年,全村综合性收入达到2840万元,中郝峪村全体村民(股民)年人均收入也从2003年的不足2000元增长到3.8万元,15年的时间增长了19倍,在发展特色乡村产业的过程中,该村曾先后获得“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全国农村青年创业创新园区”“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山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诸多荣誉。中郝峪用16年的时间,采取一系列的办法,走出了一条全民参与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全民共同致富的新模式,丰富了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淄博特色。

二、中郝峪村实现乡村振兴的启示

1.好的带头人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农村情况千差万别,农民素质参差不齐,但只要有一个坚强有力的党组织,有一个素质过硬的带头人,就能带领群众走上致富路。2000年之初,在外地工作的赵东强临危受命,回村担任村委会主任;为了带领全村脱贫致富,他决定对整个村实行公司化管理,率先拿出自己的全部积蓄带头入股,并到处走访、做工作,把村里自己的亲朋好友也拉来入股,起到了良好的带头作用,也使村内有了流动资金。为加强村基础建设,赵东强又想方设法跑政府、拉公司筹措资金,修通、硬化、拓宽改造了村内纵横五条大街,修建了5000米以上的塘坝4座,10000立方米库容水库一座,并建了村委办公大楼和村民文化活动广场等。事实证明,实现乡村振兴,必须有一个好的带头人。

2.坚实的组织基础

农村要发展,群众要致富,关键看支部。中郝峪村充分发挥党支部组织优势,立足基礎条件谋发展。过去中郝峪村是池上镇有名的穷村、乱村,村民经济来源单一,收入主要依靠种植桃树、板粟等果品和外出打工获得,土里刨食,手头拮据的村民闲来无事,常喝酒闹事,上级党委犯愁,群众也不满意。2003年,村里换届,中郝峪村党支部开始着手改变这种状况,秉持“以农民为主体、让村民共同致富”的理念,推门入户征求意见,请专家、能人指点迷津,最终确定了“靠山吃山、生态发展”的总体工作思路。在党支部的带领下,全村形成合力,齐抓共管。党支部积极协调村委会、股份公司、股民等关系,20位党员积极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在乡村旅游发展中定岗定责。党员任劳任怨、无私奉献,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带领村民发展乡村旅游脱贫致富,村民参与村级事务管理、参与全村经济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党支部的威信全面提升,村务管理更加民主科学,全村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坚定,为提升村级党组织科学化建设水平奠定了深厚的群众基础。通过不断努力,2016年,中郝峪村党支部被山东省委表彰为“山东省优秀基层党组织”,10年间使中郝峪从一个穷山村变成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3.坚持政府引导和农民主体协同发力

农村群众既是乡村振兴的受益主体,也是建设主体。只有让广大农民广泛参与进来,形成一呼百应、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局面,乡村振兴才有生命力、才能可持续。同时,也要清醒看到,群众自觉性、积极性有了,党委、政府也应当发挥好引导作用。中郝峪振兴发展的过程中,从池上镇党委、政府,到淄博市市委、政府,在村庄规划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土地供应、政策争取、对外宣传等方面,都给予了悉心指导和大力支持。实践证明,只有把政府的引导作用和农民的主体作用有机统一起来,才能汇聚起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

4.因地制宜,找准方向、走对路子

中郝峪村基础差、底子薄,即使现在与省内一些强村比,集体经济还有差距。但就是这样一个穷乡僻壤,十几年来靠着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建成了美丽乡村,走上了振兴之路;关键在于从实际出发,找准了符合新发展理念的路子。他们没有一味搞破坏性开发,而是十几年如一日加强生态建设,实现人居环境、生态环境的不断优化;他们没有因循守旧,而是始终坚持改革创新,探索实施土地流转,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他们没有把眼光局限于农业,而是通过强化招商引资借势发力,推动农业接“二”连“三”,做大搞活旅游文章,每一步都扎扎实实、精准有效。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我们市有两千多个行政村,各地情况不尽相同。这就要求各个村庄立足村情,认清各自优势和短板,因地制宜、精准开发,形成多元化发展模式,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各显神通、各成其美。

5.既重“硬件”更重“软件”

中郝峪村让人印象最深的,除了中郝峪的富裕,更是村容的整洁、村风的文明和村民身上淳厚进取的精气神。中郝峪从小事着眼,严格执行村规民约;从党员做起,带动群众向善向上。通过建立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倡家风、育乡风、养民风,振人心、聚人心、美人心,实现了“颜值”“气质”双提升。搞好乡村振兴,“面子”“里子”都要有,既要把村庄建漂亮建美丽、让农民更富裕更宽裕,更要提升农村群众的道德素质、法治观念、精神文明,推动乡村由表及里内涵式地振兴发展。

三、结语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淄博市中郝峪村只有在组织引领下,将这五点统筹谋划,整体部署,协调推进,扎实实施乡村振兴。真正实现让农业有奔头,让农民有欢笑,让农村有未来的乡村振兴。

参考文献:

[1]闫政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原则与路径[J].乡村科技,2018(25).

[2]李铜山.论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底蕴[J].中州学刊,2017(12).

责任编辑:孙瑶

猜你喜欢
淄博市全村村民
淄博市大力推进交互式在线教学系统应用
走进苏村,共赏苏村民歌
盏盏路灯照亮村民“幸福路”
全村唯一收件人
非暴力
地球村民们的笑容
我的妈妈是“超级侦探”
我家的小客人
Beams Up
那片土地 那座村庄 那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