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图书馆百十年图书分类沿革

2019-02-06 03:56谢昱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9年12期

关键词:图书分类;河南省图书馆;业务史

摘 要:文章以河南省图书馆开办百十年来图书分类沿革为线索,叙述了不同发展阶段使用不同分类体系时代背景及各分类体系的概况,指出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信息资源服务和保障需要进行书目数据整合。

中图分类号:G259.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9)12-0014-02

1 背景

公元1909年2月27日,清宣统元年农历二月初八,河南省图书馆(以下简称“我馆”)正式开馆,名为“河南图书馆”,今作文以记我馆百十年图书分类。

2 河南省图书馆分类史

2.1 第一阶段(1909—1949)

从《七略》的六分,《七志》的九分,《七录》的七分,《隋书·经籍志》的四分,到《四库全书总目》的四分的完善,四部分类体系能够基本适应类分当时社会的藏书。在将近两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我国图书分类法源流久长,这与我国封建社会时期延续长远有关。这些分类目录不仅反映了我国的文献史,还能从分类目录类目的演变中看到我国学术思想、文化发展的脉络。四部分类体系是以“尊儒道,褒贬得失”为宗旨,“以阐明对学、明王道者为主,不以百家杂学为重也。”

19世纪中叶,外国资本主义势力侵入,使我国统治了几千年的封建社会解体,逐渐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西方资本主义文化思想也流传到我国,新文化、新学科、新技术图书也不断涌入,旧有的四部分类体系已经不能适应新学科书籍的分类,我馆主要采取了两种模式解决新学科书籍的归类问题,一是改良旧有的四部分类体系。如李滨宣统元年(1909)的《河南图书馆书目》,是我馆的第一部分类目录,类目设置如下。

经部十四类:易类、书类、诗类、周礼类、仪礼类、礼记类、礼书类、春秋类、尔雅类、小学类、十三经类、群经经解类、四书类、乐类。

史部十四类:正史类、编年类、纪事本末类、别史类、杂史类、奏议类、传记类、史钞类、载记类、地理类(国志、水道、边防、外纪)、政书类(通制、仪制、法令、吏治)、史评类、谱表类、目录类。

子部十二类:儒家类、兵家类、法家类、农家类、医家类、天文算法类、术数家类、艺术家类、杂家类、小说家类、道家类、类书类。

集部四类:楚辞类、别集类、总集类、诗文评类。

丛书部(附)

时务部十四类(增):交涉类、商务类、变法类、公法类、宪法类、治术类、记事类、图志类、技工类、路船类、医术类、军兵类、农圃类。

我馆现藏古籍仍使用四部分类,是《四库全书总目》体系的改良版。

二是使用新的分类体系。据相关史料记载,我馆曾先后尝试使用《杜威十进分类法》(以下简称《杜威法》)、刘国均《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王云五《中外图书统一分类法》等。王云五《中外图书统一分类法》是为了适用于中国图书馆类分新书,对《杜威十进制分类法》做了一些增补、修订后的一部分类法。《杜威十进分类法》来源于新黑格尔派哲学家哈利斯为圣路易市图书馆编制的分类表。哈利斯的分类体系是以17世纪英国哲学家培根的知识分类为原则,用人的心理活动来区别知识,认为记忆的活动产生了历史知识,想象的活动产生了文艺;理性的活动产生了哲学,亦即科学,并将其倒置排列,展开为100个类。杜威把这100个类归纳为10大类,王云五《中外图书统一分类法》整个分类体系因袭《杜威法》,具体分类如下。

000总论

100哲学

200宗教

300社会科学

400语言

500自然科学

600应用科学

700美术

800文学

900史地

我馆现藏以王云五《中外图书统一分类法》分类图书有民国时期出版平装图书和20世纪50年代出版的部分图书。

2.2 第二阶段(1950—1990)

谢昱:河南省图书馆百十年图书分类沿革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分类法编制原则也有了改变: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以辩证唯物主义为理论根据,以科学分类为基础,以实际效用为目的。我国编制的几部有影响的分类法,基本体系是毛泽东关于知识分类的论述,“什么是知识?自从有阶级的社会存在以来,世界上的知识只有两门,一门叫做生产斗争知识,一门叫做阶级斗争知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就是这两门知识的结晶,哲学则是关于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即把所有学科概括成“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把指导人们思想的理论基础“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列到首位,另把不能按内容性质分类的图书概括成“综合性图书”列于最后。

这一阶段,我馆于1957—1977年使用文化部社會文化事业管理局于1957年8月作为试行草案予以公布的《中小型图书馆分类表草案》(以下简称《中小型表》)。《中小型表》就是上文所述之体系,它所确立的“五分法”基本体系和混合制标记符号也为后来的《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以下简称《中图法》)所继承。

1977年至今,我馆中外文图书、期刊开始使用的《中图法》亦是“五分法”,馆藏各类文献使用类目有所区别。1975年10月出版《中图法》第一版,1980年6月出版《中图法》第二版,1981年5月国家标准局正式将其批准为国家标准分类法,现已出版到第五版。

我馆现藏以《中小型表》分类中文图书有1950年代至1977年国内出版的图书;以《中图法》分类有1997年至今出版的中文图书,馆藏各语种外文图书,以及用《中图法》期刊表分类的期刊;馆藏古籍仍延用四部分类体系。据相关史料记载,这一阶段我馆曾尝试使用《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现藏没有用《人大法》分类的图书。

2.3 第三阶段(1991至今)

这个阶段的标志性事情有:一、1991年6月25日—29日在江苏省常熟市召开了“全国《中图法》(第三版)使用经验交流会”。这次会议倡导“粗排架,细分类”改编原有图书及目录的策略,“粗排架,细分类”符合图书馆在使用分类法组织目录和分类排架时,对分类的不同要求:分类目录要求细分,以提高检索效率;分类排架要求粗分,以提高文献的提取和归回的效率。二、1990年代我馆开通了《河南省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系统(HNILAS)》,为我馆业务工作的规范化、自动化、网络化管理打下了基础。三、2019年自主设计的河南省图书馆古籍管理集成系统的建设,使我馆各分类体系的数据整合成为可能。

“粗排架,细分类”是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提高了馆员的工作效率,计算机管理系统的设计使用,则给我馆使用不同体系分类的图书目录加以整合提供了可能。书目数据整合是指书目资源优化组合的一种存在状态,是依据一定的需要,对各个相对独立的数字资源系统中的数据对象、功能结构及其互动关系进行融合类聚和重组,重新结合成一个新的有机整体,形成一个效能更好、效率更高的新的数字资源体系。书目数据整合是一种组织、管理书目数据的理念,是一种优化、重构书目数据的过程,也是一种有效利用书目资源的环境,书目信息资源整合的主要目标就是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信息资源服务和保障。

3 结语

我馆现存图书分类体系如下:一是使用四部分类的馆藏古籍,它的分类体系是以“尊儒道,褒贬得失”为宗旨,“以阐明对学、明王道者为主,不以百家杂学为重也”的编制原则;二是使用王云五《中外图书统一分类法》分类的民国时期出版平装图书和20世纪50年代出版的部分图书,它的分类体系是以17世纪英国哲学家培根的知识分类为编制原则;三是《中小型表》分类的1950年代至1977年国内出版的图书和《中图法》系列分类的其他中外文图书及期刊等文献资料,它们的分类体系均以毛泽东关于知识分类的论述为编制原则。

我馆三种不同的图书分类体系的存在,有着不可回避的历史因素,也给当代人利用我馆馆藏带来了许多不便。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现代网络技术在我馆的具体应用,为整合不同分类体系的图书目录资源提供了技术手段,书目整合系统建设应该早日进入我馆业务规划之中。

百年前,清学部参事罗振玉言“保固有之国粹,而进以世界之知识,一举而二善备者,莫如设图书馆”。百年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向外输出文化精萃,莫如图书馆整合书目数据,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信息资源服务和保障。

參考文献:

[1] 王爱功.河南省图书馆志[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

[2] 北京大学图书馆学情报学系《图书分类》编写组.图书分类[M].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

[3] 彭斐章.目录学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编校:崔 萌)

收稿日期:2019-11-20

作者简介:谢 昱(1965— ),河南省图书馆副研究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