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全江 杨浩杰
摘 要:目前,我国部分地级市面临工业经济结构单一、创新驱动力不足的问题,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区就是其中之一。本文以曲靖市沾益区为例,结合沾益区工业经济发展现状提出沾益区工业经济发展思路、發展战略及保障措施,为我国地级市工业经济发展提供几点建议。
关键词:工业经济;发展;保障措施
中图分类号:F4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9)12-0061-02
2018年,沾益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05.8亿元,按年平均常住人口45.41万人计算,人均GDP为45323元,按年均汇率计算,约合6849美元,低于全国9750美元的水平,为云南省平均水平5595美元的122%。按照世界银行对高低收入国家和地区划分标准,沾益区已达到中等收入国家和地区水平,正处在工业化中期走向工业化成熟期阶段。2019年,沾益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1~8月,全区主要经济指标运行基本稳定,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增长11.9%,增速预计排名全市第一,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6.1%。但是,沾益区面临工业经济结构单一、创新驱动力不足等问题。沾益区的地区经济发展在我国有典型性的特征,结合沾益区经济发展现状,明确沾益区经济今后的发展思路,分析沾益区经济发展的战略和重点并提出保障措施,将为沾益区经济发展找到新的增长点、明确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不足提供参考,也为我国其他地市的工业经济发展提供有意义的参考意见。
一、 我国地级市工业经济发展的思路——以曲靖市沾益区为例
曲靖市沾益区立足沾益工业发展底蕴,依托沾益优越的区位交通、资源保障、产业基础、技术装备、服务环境、产城融合优势,坚定不移推进工业强区战略。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题,以创新驱动和项目建设为支撑,以产城融合、两化融合、三产融合为突破口,打造园区建设、政府服务、产业集群三大平台,切实抓好节能减排,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奋力推进沾益工业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二、 我国地级市工业经济发展战略及重点——以曲靖市沾益区为例
(一)创新驱动
一是形成集群式产业。进一步巩固煤焦化、煤气化、电解铝、生物制取、机械装备制造技术的行业领先地位和独特优势,在此基础上进行产业补链和企业集聚。在行业比重、产业体量、企业数量、技术含量、企业质量、发展增量上形成综合集群效应。二是培养创新型企业。细化落实国家、省、市出台的促进企业创新发展政策措施。以产业和企业为中心,充分发挥政府的桥梁纽带作用,研究产业政策,联系科研机构,协调创新资金,整合信息资源,使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建立政产学研资技术创新机制。三是建设创新平台。充分建立完善企业技术中心运行的体制机制,建设行业发展孵化器、院士工作站和专家工作站。加快科技创新、产品创新、业态创新、市场创新和管理创新,在化工、有色金属、食品、生物产业、装备制造、建材等领域,通过引进、培养、再塑等渠道,使工业经济领域,既能涌现一批独当一面的专家,更有一批在行业中能上擂台争霸的匠人。
(二)产城融合
树立跳出工业看工业的宽广理念,创造有利于工业发展的原材料供给环境、有利于产业工人生活的稳定环境、有利于企业集群发展的平台环境,达到有业、有人、有城,促进产业化和城市化同步发展。一是绘好三张规划蓝图。绘好产业规划蓝图、基础设施规划蓝图、城乡规划蓝图,要从沾益区的实际情况出发,着眼于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努力形成“种植入乡、制造入园、产品入网、景观入游、农民入城”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按照统筹发展的总体要求,以“城乡一体化”为目标,超前谋划,合理安排,做好城乡基础设施规划。二是促进三业并举。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提升现代服务业水平。三是引导三个集中。引导企业向园区集中,促进工业转型创新发展;引导农业的适度规模集中,推动农业的产业化发展;引导居民向县城、集镇和中心村集中,推进城镇化进程。
(三)两化融合
加快工业化和信息化的两化融合进程,加快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发展。以智能制造、两化融合、发展智能装备和智能产品为主攻方向,推进生产过程智能化,培育新型生产方式。在工业领域加快实施“互联网+”先进制造行动计划,培育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
(四)质量提升
一是建立产品质量提升长效机制。以“两型三化”为核心,以科技创新为基础,建立产品质量提升长效机制,开展质量品牌提升行动。提升产品技术创新能力,提高产品生产、研发、销售环节的信息化水平。二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行企业循环式生产、产业循环式组合、园区循环式改造,建立循环型工业、农业、服务业发展体系,提高资源利用水平。三是鼓励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空间发展,鼓励和支持企业建立实验室和研发中心,提升产品品质。通过知识产权的应用,着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引导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强化知识产权服务,培育和发展知识产权服务业。
(五)结构调整
一是新型煤化工产业,增强煤化工产业关联发展,加快煤化工产业园区化、产品差异化、生产柔性化建设,促进产业结构向高端化、精细化发展,产品结构向质量型、差异型发展,技术结构向先进性、实用性发展,完成向新型煤化工转型升级。二是生物资源加工业。充分利用沾益区丰富的粮、畜、药、薯、桑、花、林、果、蔬、菌为主的10类生物资源,培植特色产业基础。围绕“高原粮仓、特色经作、山地牧业、淡水渔业、高效林业、开放农业”六大产业板块,加快发展高原特色农业。三是有色金属及装备制造业。发展以铝、铜为主的先进有色金属材料制造业。以打造云南最大的铝产业深加工基地为目标,优化提升铝材精制产业,加快原铝材料向终端产品转换力度,提高铝产业科技含量,加大精深加工力度,延长铝加工产业链。
(六)产业发展
建设以化工、冶金、生物产业为主导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一是推进煤化工深度延伸。建设以新型煤化工、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为主导的化工、冶金及建材循环工业片区。二是优化提升冶金建材产业。建设以绿色水电铝为主导的能源、冶金、铝深加工及装备制造产业循环工业片区。依托现有钢结构生产基础,发展新型结构制件,提高建筑产品的工业化率。
三是巩固发展能源产业。围绕工业园区能源配套一体化建设,加强大型煤矿基地建设,提高煤炭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和安全化水平。做好风电测风观测的前期工作,争取建设大石山风电场、大营盘风电场、红土地风电场。积极支持阿特斯光伏发电项目,寻求专业研发企业建设大中型沼气发电站。四是大力发展现代生物产业。建设以生物资源加工、生物医药及现代商贸物流为主导的产城融合示范片区。以建设云南多样性生物资源开发基地为目标,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手段,以品牌建设为根本,实现生物资源价值最大化,努力挣脱原料基地的低端地位。五是积极培育新材料产业。以新型功能材料、结构材料制备技术为重点,对传统材料产业调整与新材料产业相互渗透融合,延伸新产业链,突破发展有色金属新材料、碳系新材料、高品质特殊钢及新型合金等结构材料。六是推动发展装备制造业。积极发展以数字化、柔性化及系统集成技术为核心的高端装备制造,进一步提升装备制造业水平,引进先进的在线监测控制系统,促进制造业智能化、精密化、绿色化发展。
(七)园区建设
围绕“产城一体,一园三片”的功能组团,优化工业布局,实现工业产业聚集化、工业产品名牌化、工业企业集群化,实现行业配套、产业配套、大中小企业配套和产学研配套。一是把工业园区作为产业优化升级的主阵地、主战场,进一步明晰园区主导产业,积极建设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轻重工业协调发展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及云南乃至西南最大的电铝一体化产业园区。二是深化产业园区管理体制改革,大胆创新园区开发建设管理模式,优化园区公共服务环境,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项目承载、科技创新、招商引资、公共服务四大平台。从投融资模式上大胆创新,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推进速度,打造良好的招商引资硬环境,吸引更多高新技术企业到沾益投资兴业。三是在园区建设上靠前指挥,明确职责分工,倒逼工期,压实责任。实行一线工作法,现场研究解决项目推进中的问题和困难,加强服务和协调,坚持边规划、边设计、边招商、边施工、边同步办理招标手续的办法,确保工程建设按时完成。
三、 我国地级市工业经济发展的保障措施
(一)机制保障
实施工业强区战略,必须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政策措施,营造好上加好的社会共享环境,培育创新文化和创造文化,全力支持和保障各项规划的实施。一是落实中央深化改革政策,深入推进依法行政,简政放权,创新政府管理方式,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和产业治理水平,合理配置资源,推进生产要素等供给侧改革。二是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共创共享的社会环境,加强准入管理,实施负面清单管理,加强事中事后监督,全面清理和废止不利于统一市场建设的规定。三是健全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加强制造专业人才统筹规范和分类指导,组织实施人才培养计划,形成县、乡、村三级培训培养培育的人才培养体系。
(二)环境保障
加快融入麒沾马一体化发展。要进一步提升社会公共服务水平,加快发展教育事业,全面提高医疗卫生水平,引进名校、名医、名店。实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推动社会保险由制度全覆盖向人员全覆盖转变。
(三)资金保障
一是加强银企对接合作。构建银企合作新渠道,开展多层次、多方式、多平台的银政企对接。加大对有发展前景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科技型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切实解决企业融资难题,满足企业信贷需求。二是创新企业融资方式。积极帮助符合条件的企业开展短期融资券、票据贴现、公司债、中小企业私募债、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等直接债务融资业务。
(四)要素保障
一是加强电力保障。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积极推广节能节电新技术、新设备,提高电力使用效能。严格执行峰谷分时电价和差别电价政策,引导企业科学用电、节约用电。二是保障成品油天然气市场供应。搞好产销衔接调运,优化管网运行,确保油品供应不断档、不脱销;要加强天然气需求侧管理,优化用气结构,科学调用储气资源。三是加强物流运输保障。开通大宗工业产品物资运输“绿色通道”,提高重要生产生活物资运输效率。积极争取铁路部门的支持,确保铁路运输渠道畅通。用足用好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政策,减轻物流税收负担,降低工业企业物流成本。四是强化人力资源保障。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加强企业家培训,实施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搭建企业家交流合作平台。进一步加强企业员工技能培训,强化高技能人才培养,提升职工素质。
(五)组织保障
加强组织领导。各有关部门要切实把加强要素保障、搞好工业经济运行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将企业服务工作分解细化到部门、到乡镇、到个人,建立严格的督办机制和奖惩考核机制。
参考文献:
[1]沾益市统计局.沾益区1—8月“1+4”主要经济指标基本稳定[EB/OL].http://www.zhanyi.gov.cn/lypd/tjgk/022356123
81323201706,2019-9-30.
[2]龙锴.习近平新型工業化思想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18.
[3]江飞涛,武鹏,李晓萍.中国工业经济增长动力机制转换[J].中国工业经济,2014(5):5-17.
[4]赵祚翔,李晨妹,王圣博.“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境外合作园区投融资模式的实践[J].商业经济研究,2019(22):178-181.
[5]陈尚金,赵玉珍.“一带一路”背景下非公企业家队伍建设现状及对策:以江苏省连云港市为例[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15(11):62-64.
作者简介:
张全江,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区统计局;
杨浩杰,厦门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