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90后”大学生抗挫折能力调查及对策研究

2019-02-06 03:53郭荣春
新西部下半月 2019年12期
关键词:挫折心理健康心理

【摘 要】 本文对陕西省五所高校的“90后”大学生进行了抗挫折能力调查,分析了“90后”大学生挫折成因、挫折心理和受挫表现,提出了“90后”大学生挫折教育的主要对策和建议: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发挥大学生在挫折教育中的主体作用;家庭和社会要在抗挫折教育中起重要的引导作用。

【关键词】 “90后”大学生;抗挫折能力;心理健康

“90后”一直在幸福的环境中逐渐长大,这一代人已经步入了各大高校中;然而,近年来国内有不少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和研究表明,大学生自杀率高于同年龄段的非大学生和一般人群,[1]大学生抗挫折能力有所下降。[2]众所周知,“90”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关系着社会的长期发展与兴旺发达。在这个高速发展、安定幸福的社会中,越来越多的因素影响着“90后”的身心成长, “90后”大学生也面临着各种新环境、新挫折。[3]为了更好地研究“90后”大学生抗挫折能力,新时期大学生挫折教育研究课题组在陕西省开展了“90后”大学生抗挫折能力的调查,旨在了解陕西省“90后”大学生抗挫折能力的现状,并分析其形成原因,进而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

一、研究方法

1、调查对象

针对西安交通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安邮电大学、延安大学、宝鸡文理学院五所高校的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800份,回收问卷547份,回收比例约为68.4%,回收问卷有效率为96%。在有效问卷中,被调查大学生出生年份在1991年至1996年之间,其中男生249人,所占比例47.3%,女生277人,所占比例52.7%;农村家庭学生282人,所占比例53.6%,城市家庭学生244人,所占比例46.4%。男女比例、农村城市家庭比例均相差不大。

2、调查内容

参考世界上最著名的心理健康测试量表SCL-90(90项症状检查表),以抗挫折能力为主要调查内容,自制调查问卷,其中包括挫折类型、挫折成因、挫折心理、挫折应对这四个方面的测试,共100道调查题目,可以用来检测大学生所面临的挫折类型、形成心理,及如何应对挫折,从而帮助教师主动掌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

二、数据分析

本调查运用因子分析,借助SPSS专业软件对挫折类型进行归类和影响度划分,系统地分析了“90后”大学生挫折产生的原因和应对挫折的表现。

1、“90后”大学生的挫折类型

从数据分析可知,“90后”大学生遇到的挫折主要分为学习挫折、经济挫折、感情挫折、人际交往挫折和就业挫折这五大类。在这些挫折里面,就业挫折、学习挫折和经济挫折是 “90后”大学生遇到最多的三大挫折,所占比例分别为30.9%、26.7%和21.4%;感情挫折和人际交往挫折所占比例分别为7.7%和10.1%。另外,从男女不同性别来看,男生在学习和感情两方面遇到的挫折明显少于女生;而就业挫折、人际交往挫折则在性别差异上相差不大。

调查发现, “90后”大学生虽然在幸福的环境中长大,他们思想活跃,热情洋溢,但是在学习上的挫折,主要表现在对所学专业不满意、对大学生活和学习方式不适应,经济挫折主要发生在农村家庭的学生和已谈恋爱的学生,就业挫折主要表现在大三、大四的学生。

2、“90后”大学生的挫折成因

在挫折成因的调查中,笔者发现学校因素是影响“90后”大学生挫折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所占比例为36.2%,其次是社会因素的影响和自身因素,比例分别为30.1%和23%,而家庭因素所占比例则比较小,为10.7%。

调查显示,制度方面的因素是影响 “90后”大学生受挫折能力的主要因素,在当前这种教育体制的影响下,人们都已经形成了一个思维定势,即成绩代表一切,这也就给成绩不好的学生造成了很大的挫折。另外,“90后”大学生普遍反映,学校、社会对挫折教育的不够重视,都没有充分的认识到挫折教育的重要性。而在家庭挫折的学生,表现出缺乏基本的生活技能和社会交往能力的锻炼,他们均认为父母把他们置于家庭的保护圈中,从而缺乏耐挫能力的培养。

3、“90后”大学生的挫折消极心理及表现

从图3中可以发现,焦虑和退缩是 “90后”大学生中最常见的两类消极应对挫折的心理,所占比例分别为38.7%和31.3%。19.5%的调查者表现出固执的情绪,10.5%的调查者表现出攻击、反对的情绪。同时,我们可以看出,男生应对挫折的能力比女生要稍微强一些。

在调查结果中,“90后”大学生在遭受挫折后,常表现出不安、紧张的情绪,一部分学生开始退缩,找各种借口摆脱挫折;而相反,也有学生性格比较固执,他们在面对挫折后,不能够正视挫折,选择不理智、变本加厉的方式应对挫折,甚至向挫折来源发起反击,这些都是极其消极应对挫折的表现。

三、“90后”大学生挫折教育的对策

1、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

(1)高校应高度重视大学生挫折教育。高校應该重视大学生挫折教育的作用,并在实践中落实它。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应该做到改善课程设置,开设挫折教育课程,充分的发挥课堂在大学生挫折教育中的主要作用,科学定位,优化课程结构,从而提高大学生挫折教育实效性。另外,可以以网络为平台,如通过人人网等社交网站了解处理突发事件,将突发性挫折控制在传播中的征兆期。[4]并开拓高校挫折教育的新途径,“想学生之所想”,用科学的心理学知识对大学生进行引导,“举办各种样式的新媒介素养学术论坛、专题讲座,与校园的各类组织、项目和显性课程相结合,相互配合才能达到系统培育新媒介素养挫折教育的功能”,[5]增加一些线上交流、线下互动、知心工程等,尽可能的加强挫折教育的系统性和引导性。

(2)注重教育内容的创新。高校应当从“90后”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一方面加强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育,能够使 “90后”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和自己的社会责任,从而为大学生的人生提供导向,也为其心理活动提供“定位系统”,为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奠定基础。[6]另一方面,要加强大学生恋爱心理教育,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恋爱观,正确处理恋爱和学习的关系,并给予学生及时性、前瞻性的关注与引导。学校应积极组织相关的教育,和人生观。

(3)实施健全的就业指导。就业指导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既要考虑到不同年级的专业程度和接受特点,有针对性的有侧重点的制度不同需求的职业规划指导,还要综合大学生整体的素质技能和具体困惑,引导其个人发展意愿、实际岗位需求和社会发展前景,帮助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

2、发挥大学生在挫折教育中的主体作用

(1)正确认识挫折,树立正确的挫折观。首先,“90后”大学生应该辩证的看待挫折,不仅要清楚的认识到挫折的必然性和普遍性,还要认识到挫折的两面性。其次,要克服错误的认知方式,必须克服自我意识主观性和绝对化,不能以自我为中心,避免大发脾气、焦虑、抑郁等情绪的发生。另外,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失败”观,在成長过程中遭受失败是很正常的事情,只有树立正确的失败观,才能使大学生在遭遇失败后,能够很快的恢复,并找到正确的前进方向。

(2)锻炼良好的意志品质。良好的意志品质是促使大学生坚定不移的为自己的人生目标而奋斗,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保障。“90后”大学生要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不畏艰险、勇敢前进、坚强奋进,应当具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精神动力。要注重细节,从小事做起,从生活中的小事锻炼自己的意志。在挫折和困境中应该知难而进,在学习中要勇于攀登,在社会生活中要不惧障碍,在事业上要不畏艰险,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其良好的意志品质。另外,要加强自我控制,注重自我磨练,进而培养自己良好的意志品质。

(3)积极进行自我适应。要想提高自身的抗挫折能力,大学生要善于运用心理防卫机制,保持自己的心理健康,调整认知结构,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科学合理的掌控自己的情绪,[7] 培养丰富的情感,并进行积极合理的发泄,恢复心理的常态。大学生既是挫折教育的对象又是挫折教育的目的,“90后”只有认识了自己的主体地位,调动自身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提高自身抗挫折能力。

3、家庭和社会在挫折教育中要发挥重要的引导作用

从家庭层面来分析。第一,父母应该正确认识并重视挫折教育。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大学生是特殊的敏感的迷茫的群体,生理成熟而心理还未成长。父母不要认为上了大学就不管不顾,认为成人交给老师,而任其自由发展。要重视正确价值观、恋爱观、心理健康、素质教育及智商情商的多方面引导。第二,如何引导对于家长是非常必要的一门功课。需要多沟通、多发现子女的优点、掌握子女的需求及心声、尊重其选择的基础上还需循循善诱,这需要父母两人合力解决问题。

从社会层面需要解决很多的实际问题。如政府在高校挫折教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导向作用。政府大力宣传、相关制度文件进行规定奖励、加强群众舆论引导等,那么社会和学校机会就会非常重视。所以要为大学生挫折教育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行之有效的制度。再如,政府还要解决很多的相关实际问题,提供相关的岗前培训及职场心理咨询业务、大学生关心的就业问题、创业环境和政策、相关的竞争秩序问题,减少大学生在就业中的挫折感。

四、结论

“90后”大学生是我国青年中的知识精英,将来是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中坚力量。[8]他们的抗挫折能力和心理健康状况关系到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前途。因此,家庭、学校、社会必须高度重视 “90后”大学生的挫折教育, “90后”学生也应该进一步培养自身抗挫折能力,适应社会的需求。随着国家和社会以及广大教育工作者对“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日益重视与深入研究,笔者认为我们在挫折教育方面定将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参考文献】

[1] 王中杰.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大学生自杀危险性评估与干预模式研究[D].郑州大学,2019.

[2] 王光芝.浅谈《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的教学方法[J].中国科技信息,2013(09)182.

[3] 包兴敏.大学生挫折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探究[J].教育探索,2012(12)135-136.

[4] 袁晓芳等.基于人人网的高校突发事件舆情传播情景分析[J].新闻知识,2014(03)11-13.

[5] 李洁.关于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通识教育的思考[J].新闻知识,2014(03)92.

[6] 郝桂荣.论大学生知、情、意三维挫折教育模式的构建于实施[J].前沿,2013(01)149-151.

[7] 陶宇.大学生自我控制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J].学理论,2013(08)289-290.

[8] 顾晓雯.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3.3(10)65-66.

【作者简介】

郭荣春(1983.2—)女,汉族,陕西西安人,硕士,西安邮电大学数字艺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网络与新媒体、数字媒体.

猜你喜欢
挫折心理健康心理
Holism in Education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挫折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终身不遇
心理小测试
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