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志军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进步,很多行业都有了非常大的发展,其中养鸭业的发展尤为明显,平均产值正在以每年10%到15%的速度增长,据农业部统计,养鸭业的年产值已经将近300亿元人民币,随着我国不断推出的惠能政策,这些数字还将进一步增长。尽管养鸭业的发展良好,但也必须要面对养殖业最害怕的问题,那就是病害的影响。对于养鸭业来讲,在小鸭阶段的病害影响最为严重,同时也最复杂,因此对小鸭阶段的流行疾病进行研究,从而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非常重要。本文以广西省百色市田阳县小鸭疾病为例,认真分析流行疾病的特点和防治,为养鸭业提供参考。
一、 小鸭疾病的流行特点
小鸭阶段如果处理不得当,非常容易使小鸭感染疾病,而一旦感染疾病将使养殖户遭受非常大的损失,这是因为小鸭疾病具有以下几点主要特征。
首先传播快、流行广是小鸭疾病的主要特征,比如一个养鸭场的一只鸭出现了疾病,那么很快就会扩散到其他小鸭身上。同时如果一个区域出现了小鸭疾病,如果控制不好很容易造成大范围的流行。其次小鸭身上原有的疾病会更为严重,如果小鸭身上出现大肠杆菌病等“老牌”小鸭病的话,通常比新出现的传染性鸭病致死率更高。再次是混合型感染,在实际的诊断中经常能够发现一只小鸭身上感染了好几种的疾病。最后是防治的难度比较大,小鸭疾病的致病源会不断变异,通常同类型疾病第二次出现其致病原都和上次不一样,因此给防治造成了比较大的困难。
二、 小鸭主要的疾病
(一) 鸭瘟
鸭瘟是常见于鸭、鹅等家禽身上的病毒性传染病,鸭瘟病毒是这种疾病主要的发病原因。通常在20日左右的小鸭身上容易出现鸭瘟病,一旦小鸭感染了鸭瘟就会伴随着高温、呼吸困难、流泪、粪便颜色偏绿且稀等症状。另外对病死鸭进行病理检查还会发现在食道粘膜上覆盖有纵向排列的黄褐色假膜;肝表面存在黄白色坏死病灶,病灶通常都大小不一而且中间有色泽鲜艳的出血点;肠道内大面积出血等,通常在病死鸭的肝脏和脾脏里能够找到鸭瘟病毒。
(二) 鸭病毒性肝炎
通常鸭病毒性肝炎有Ⅰ型、Ⅱ型、Ⅲ型这三种,其中Ⅰ型鸭病毒性肝炎在我国的小鸭身上比较常见。目前我国有防治鸭病毒性肝炎的疫苗,但在实际的防治工作中难以取得良好效果,这是因为鸭病毒性肝炎出现了变异。在3周大小左右的鸭身上最容易出现病毒性肝炎,且一旦小鸭感染这种疾病很快就会死亡,几乎没有时间挽救。通过对病死鸭解剖进行病理检查发现,感染了病毒性肝炎的小鸭肝明显增大,并伴随呈红褐色、大小不一的出血点,并且在肝中很容易检测到致病病毒。
(三) 番鸭细小病毒病
这种疾病由番鸭细小病毒引起,多发于3周左右大小的小番鸭身上,因此部分地区将番鸭细小病毒病称为三周病。感染了这种疾病的番鸭通常都会表现出粪便稀且颜色偏绿、喘气、扭颈等症状。经过病理检查会发现感染了这种疾病的番鸭小肠腔膨胀变硬,同时在番鸭的肝脏和脾脏中可以检测到致病病毒。
三、 小鸭疾病的防治
(一) 提高免疫
对鸭群进行免疫干预可从种鸭群开始,首先对种鸭的致病原进行清理可有效遏制疾病对小鸭的感染,从而便可为提升小鸭抵抗力提供保障。其次可以对小鸭进行外部免疫干预,例如可以大面积接种含有多种血清型的疫苗。同时如果养殖地的条件允许,可以建立一套完善的免疫系统,通过和鸭疾病研究部门进行合作对小鸭的疾病进行研究,同时根据研究结果采取最有效的防治措施。
(二) 强化卫生管理
鸭养殖离不开水,因此水质和鸭的健康状况联系十分密切,养殖人员要定期对水质进行检测和清理,以此为小鸭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另外如果养殖场地条件允许应采取流水养殖的方式,如果无法提供流水养殖环境最好能够定期换水。小鸭的是饲养密度也和疾病有密切联系,鸭养殖场应将根据场地大小合理養殖,并且要做好鸭粪等杂物的清理,并定期对鸭舍以及小鸭经常活动的区域进行消毒。
(三) 适当采用微生态制剂进行干预
通过在育雏期和出现疾病症状后采用微生物制剂进行干预可有效调节小鸭肠道的内环境,从而控制致病菌的繁殖,并且增加小鸭肠道内的有益菌数目。同时有益菌随着小鸭粪便排出体外以后,可以通过繁殖和有害菌争夺生存环境,这样反复循环小鸭就可以保持良好的肠道内环境,从而降低肠道疾病发生的概率。
(四) 提前确诊、尽早治疗
对小鸭易发生疾病进行早期诊断是防治工作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同时在诊断疾病的过程中不可漏掉混合感染和继发性感染的状况。在诊断完毕之后要就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这里要注意一点,如果联合用药的话务必要保持各种药品的配合以及用量。同时为防止小鸭出现耐药菌而影响药性,应交替使用不同的药物,另外要将不同批次的小鸭分开养殖,这样可以对药物敏感性不同的小鸭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
综上所述,鸭养殖业是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力,且近年鸭养殖在我国有了非常大的发展,但养殖过程中受到很多疾病因素的影响,需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治,从而为后期的经济收益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