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琴?
【摘要】目的 观察叶酸+维生素B12辅助治疗对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认知功能、细胞因子、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2月~2019年2月于我院就诊的AD患者,共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盐酸多奈哌齐与盐酸美金刚治疗,在上述基础上观察组加用叶酸、维生素B12辅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具体治疗情况。结果 观察组认知功能、细胞因子、神经递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治疗AD患者时,经叶酸+维生素B12辅助治疗后效果显著,能够更好地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细胞因子与神经递质,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关键词】叶酸;维生素B12;AD;认知功能;细胞因子;神经递质
【中图分类号】R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9.33..01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病变,特点集中表现为记忆力减退、人格情绪改变以及认知功能障碍,具有复杂的发病机制且尚未确定,临床上缺乏有效的治疗方式[1]。现选取50例患者进行研究,详情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50例AD患者为研究对象,男女各有32例、18例,分组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观察组25例年龄56~83岁,平均年龄(73.28±2.30)岁;对照组25例年龄57~82岁,平均年龄(73.22±2.16)岁。两组间差异性不明显,P>0.05。
纳入标准:经临床诊断,患者的病情得以确诊;MMSE评分不足24分;患者知情,均为自愿加入。
排除标准:将血管性痴呆和因颅内占位性病变、物理、化学因素所造成的痴呆患者排除;排除对多种药物过敏、合并心肺肝肾和血液疾病的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每晚睡前口服5 mg盐酸多奈哌齐,一日一次,经过一个月的治疗后剂量增加到10 mg;盐酸美金刚每次口服5 mg,第一周一日一次,第二到三周每日两次,每次5 mg,第四周每次10 mg,一日两次。
观察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每次口服5 mg叶酸片、500 ug维生素B12,一日一次。
两组分别开展6个月的连续治疗。
1.3 观察指标
(1)评价患者认知功能时采用MMSE(简易精神状态量表),情况与分数高低呈正比;
(2)在患者空腹状态下采集5 mL静脉血,静置后进行血清分离,然后对细胞因子与神经递质进行科学测定[2]。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22.0分析,P<0.05具统计差异。
2 结 果
2.1 认知功能
观察组治疗前后的认知功能评分为(17.42±4.19)分、(23.71±4.58),对照组分别为(17.36±4.62)、(18.21±5.03)分。
治疗前,两组的认知功能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尽管均有所提高,但是观察组仍然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细胞因子
观察组的BDNF为(32.93±4.52)ug/L、VEGF为(189.45±22.35)ng/L、IL-6为(20.31±3.32)ng/L、IFN-y为(35.14±5.32)ng/L;对照组分别为(24.51±3.36)、(141.32±15.68)、(39.41±5.28)、(48.31±6.41)。
观察组的BDNF、VEGF明显高于对照组,IL-6、IFN-y较低,组间差异(P<0.05)。
2.3 神经递质水平
观察组:Ach(39.47±5.41)nmol/L、5-HT(68.59±7.68)ug/mL、GABA(30.18±4.42)umol/L、Glu(93.95±9.94)umol/L,分別高于对照组的(29.44±3.48)、(57.23±6.68)、(24.26±3.28)、(80.31±8.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经研究发现,AD发病机制之一为同型半胱氨酸代谢异常,叶酸与维生素B12作为代谢中的辅助因子,在含量不足的情况下会造成代谢障碍,并蓄积在体内诱发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损伤神经功能的可能性较大[3]。在疾病发展中同型半胱氨酸会损伤神经,经高浓度蓄积可以对神经元产生直接破坏,致力于多种保护细胞因子分泌的减少,同时具有促炎活性作用。在本次研究中,相比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经辅助治疗后认知功能、细胞因子与神经递质具有显著优越性,P<0.05。
综上所述,叶酸+维生素B12辅助治疗在AD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许秋仁,刘淑华.叶酸联合维生素B12、B6治疗阿尔茨海默症30例临床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5,24(05):56-57.
[2] 刘洪涛,钟善全.叶酸、维生素B_(12)结合运动治疗阿尔茨海默病临床观察[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2,32(06):860-861.
[3] 张晓琳,黄家福,吴耀建.血清Hcy、维生素B12、叶酸水平与阿茨海默病的相关性研究[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8,39(2):173-175.
本文编辑:李 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