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恩菊
[摘 要] 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是职业教育的重点和难点。在新时代,技工院校人才培养要将职业核心能力作为战略目标并在课程教学中加以贯彻和实施。语文教学与职业核心能力存在一定的同质关系,需从理念、内容、模式、考核方面进行改革,充分发挥语文工具性、人文性和实用性的特点,提升职业核心能力,服务发展,促进就业。
[关 键 词] 职业核心能力;语文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6-0300-02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经济要靠实体经济作支撑,这就需要大量专业技术人才,需要大批大国工匠。职业教育前景广阔、大有可为。”但职业教育仍存在“体系建设不够完善、办学和人才培养质量水平参差不齐”[1]等问题。尤其在当今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背景下,企业和社会需要具备较高职业核心能力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而非传统的纯技能型人才。這就要求技工院校在培养人才时,需将培养和发展职业核心能力作为战略目标,并在课程教学中加以贯彻和实施。
一、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与语文教学的关联
(一)职业核心能力的内涵
所谓职业核心能力,是指除岗位专业能力之外的、伴随终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主要包括与人交流、数字应用、信息处理、与人合作、解决问题、自我学习、创新革新、外语应用八种能力[2]。
当前,培养职业核心能力已成为各发达国家和地区职业教育的焦点。如德国职教改革专家胡格主张:以学生为中心,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出发点,教育教学活动需围绕学生未来所从事的职业进行。也有美国学者指出:“今天的学习、教育就是为了掌握今天还没有出现的技术,解决今天还没有碰到的问题,适应今天还没有出现的工作。[3]”
可见,培养学生具备完成今天任务、适应未来工作的能力,是职业教育的双重使命。具体而言,在以就业为导向的技工院校教育阶段,既要培养学生面对第一份工作的胜任力,又要着眼于培养学生未来面对不确定工作的适应力。因此,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是职业教育的重点和难点,需切实在课程教学中加以贯彻和实施。
(二)语文教学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同质性
作为一门技工院校面向各专业开设的公共基础文化课,《语文》具有很强的工具性、人文性和实用性,其教学内容、教学任务都属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范畴,存在一定的同质关系。比如,“听、说、读、写”既是语文教学能力训练的重点和主要任务,也是人际交往中表达与沟通的手段和接收、处理信息的途径。又如,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既有利于学生查找资料、提升自我学习的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团队组织协调、分工合作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再如,阅读经典文学作品,接受人类优秀文化的熏陶,能促进精神发育,提升良好的职业品质,增强职业适应力,使学生更好地面对未来职场竞争和社会挑战,推动创新革新的发生。
二、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策略
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抓手。但根据笔者多年的观察和教学实践发现,仍存在教学理念滞后、教学内容随意、教学模式陈旧、考核评价单一等问题;加上学生基础薄弱和教材内容职业性差、实践性弱等客观因素。作为一门最基础的学科,语文离“培养和发展学生职业核心能力,为未来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的目标相去甚远。
因此,技工院校语文教学必须充分发挥工具性、人文性和实用性的特点,进行以“服务发展,促进就业”为方向的改革探索,实现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任务目标。
(一)更新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语文教学观
改变过去“一切以考试为中心,依赖教师,依赖课本”的陈旧理念,确立“学生是发展的主体和教学之本”的新理念。在新课堂里,学生在教师有设计的引导和组织下,主动学习、积极提出问题、开展自主合作探究。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也为将来走向社会与他人交流合作打下基础。
“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时时现生活。”作为课程资源,教科书不是唯一的存在,教师要区分“教教材”和“用教材教”的差异,适时适地引进相关课程资源,让语文课堂这半亩方塘引来现实生活的活水,日日新,常常新。
1.因地制宜地开展专题性教学活动和各类综合实践活动
如阳春三月春驻校园,可举行以“春天”为主题的“咏春、品春”诗文诵读会或开展寻找“校园的春天”综合实践活动,以图文、观影、歌咏等形式抒发对校园春天的热爱,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
2.整合校园内外语文教学资源
积极创设感悟、实践的机会,开拓学生视野和学习空间,强化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与能力。如不定时向学生提供相关网络资源,根据需求筛选学习材料、整合信息,通过博客、QQ留言、论坛等形式,分享体会、交流心得,依学生个体兴趣的差异和能力层次的不同,自主选择完成任务菜单。
(二)改革教材内容,构建核心能力培养框架
多年来,职业教育中语文教学“目标不清晰、教学内容随意”一直成为业内人士诟病的焦点,加上“重技能、轻人文”的课程设置,如果在有限的课时数内,简单照搬普高的教法,不遗余力地教教材,势必无法完成教学任务,其效果也可想而知。
技工院校是培养生产和服务第一线应用型人才的摇篮,企业和市场对不同专业岗位的学生能力要求也不相同。因此,语文教材改革要构建以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为中心的课程框架,教材内容与学生的专业、职业需求紧密结合,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能力紧密结合。
1.可对现有教材进行选择和整合
除了使用指定教材外,还可以取舍其他出版社的教材,补充因一种编排体例而客观存在的不足。利用《中华经典诵读》,增加诵读材料,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精选《论语》内容,训练学生的思辨能力。
2.重视实用,穿插应用文写作教学
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说过,“大学毕业生不一定会写小说、诗歌,但一定要会写工作和生活中实用的文章,而且非写得通顺又扎实不可”[4]。同理,即将走向社会,面临求职、入职的学生也应该掌握常用文书的写作方法和注意事项,提升及时处理信息和有效表达信息的能力。
3.从日常生活中寻找教学素材
语文教学不应囿于教材,困于课堂,应引导学生拓展、延伸至生活的各个领域,把学习和工作、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在更广阔的课堂里历练语文学习的能力,发掘潜力、认识自我、增加阅历、感悟生活。如在教学《看吧,我终于办到了》时,请学生谈谈自己克服压力的经历,并总结:看吧,经过 ,我终于 了!由此,可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并获得自我肯定和幸福感。
(三)创新教学模式,有效实施行动导向教学
技工院校语文教学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往往重视讲授法,而忽略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使教与学陷入枯燥、低效的泥淖。创新教学模式即要跳出思维的框框,通过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有效實施,发挥语文优势,改变陈旧模式,提高课堂效率,达成全面培养和发展职业核心能力的目标。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一种遵循教学规律、认知规律,注重心、脑、手并行学习,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理念。现以三种常见的教学方法为例,探究“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以人教版教材为例)。
1.项目教学法,提高阅读欣赏能力
语文教学要提高学生的阅读和欣赏能力,为今后的学习、生活和职业发展奠定基础。教散文《石缝间的生命》时,笔者就将项目教学法运用在教学中。课前,根据预习情况与学生意愿形成组别,下发任务单,明确项目目标。课中,依据教学进展情况,实施项目计划。经引导与点拨,课堂在各组的分工合作中往前推进。在重点环节进一步明确项目阶段目标,通过反复诵读、圈点批划、讨论交流达成目标。课末,通过组内评价、组间互评、师生共评,总结项目活动得失之处。
项目教学法开展的过程是教师实现教学目标、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也是学生团队协作、自主表达、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探索创新等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过程。
2.角色扮演法,提升表达沟通能力
表达与沟通是语文教学的主旋律。角色扮演法是教师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和教学内容设置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在其中扮演指定的行为角色,然后评价和反馈,让学生察觉不足,知晓改进,从而达到学习的目的。
教口语交际《介绍》时,笔者设置情境:某知名公司来学校招聘销售人员,你很期望得到这个工作机会,但专业与该企业的招聘要求不符,如何说服公司招聘人员而得到这个心仪的岗位。要求:每组安排两位同学模拟招聘人员,一名同学模拟应聘人员,展开现场表演。实践证明,角色扮演法的巧妙运用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积极性,掌握今后工作行为规范和沟通技巧,有效提升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3.案例教学法,强化理解分析能力
案例教学法是以案例为基础通过对某个教育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分析和思考,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从而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5]。在教哲学论文《人生的境界》时,为了消除学生对哲学的隔阂,引发对哲学的关注与聚焦人生境界,笔者引述了《三个泥水匠》的案例,并设置一系列问题,因势利导进入对主题的解读。在延伸环节又呈现案例《洗钵去》,组织讨论和分析“怎样使平凡的人生达到更高的境界?”敦促学生向内反省,向外求索。
案例教学法给课堂注入活力和生机,也给学生提供了独立思考、深入探究的平台,独立的思考、清醒的判断,这些恰恰是未来职业生涯中可贵的品质。
(四)突出核心能力,形成多元考核评价体系
“考试分数只能作为反映学生学习成就的一项数据,如果只看考试分数,就会偏离现实。[6]”目前,在技工院校的语文教学中仍较多地沿用针对基础知识的传统考核模式,忽略了对学习过程、运用能力及学习品质的考核。这好比是考驾照,理论知识掌握情况用书面的标准化考试容易反馈出来,但操作部分及驾驶过程中的安全驾驶、礼貌行车等能力与素养却无法评估。
因此,有必要构建一套多元化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把学生的学习态度与品质、学习过程和核心能力纳入考核范围。首先,注重学生日常课堂表现的考核。学生的出勤情况、发言次数与优质发言的记录,甚至参与学校朗诵、演讲、辩论等比赛都可以加分计入平时成绩,占考核的50%。其次,丰富考试内容和方式。除闭卷测评外,不妨在部分单元实行开卷考试,以考查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除传统的封闭式题型外,增加开放性试题的内容,以训练学生理解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和思辨能力。增加综合技能类考试,如以团队分工合作形式开展的口语交际、模拟面试、情景表演、项目成果展示等,既可锻炼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也可全面测评“与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及开拓创新”的职业核心能力及综合素质。
三、结语
综上所述,技工院校教育承载着发展、壮大人才队伍的使命,是职业教育的重要力量。新时代,技工院校语文教学应更重视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通过多方面改革和实践探究,最大限度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力,满足市场和社会需求,助力区域、国家经济发展,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宇.国家技能振兴战略[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1999(2):4-7.
[2]伯尼·特里林,查尔斯·菲德尔.21世纪技能[M].洪友,译.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1.
[3]何建民.大学生应用写作[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
[4]井绪伟.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3.
[5]李茂.在与众不同的教室里[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编辑 冯永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