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瑞莹
[摘 要] 语文,主要指的是语言和文字,保证了人们的沟通与交流,同时也是人们一切活动的基础。语文不仅需要学生进行简单的学习,更需要对其中所包含的传统文化进行深入探究。我国当前的中职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体现了中华民族智慧和浓厚的民族精神,而文言文本身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教师在进行文言文教学时,应该侧重于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掌握。主要针对文言文在传播传统文化上的重要作用进行简单的试析,同时与大家一起探究中职语文文言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弘扬方法。
[关 键 词] 中职语文;传统文化;文言文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6-0152-02
我国的传统文化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其发展历程源远流长,国家在创新发展的过程中,始终保持对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视。政府曾在《十一五国家文化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要积极地将传统经典范文添加到中职语文课程安排中,同时增加诗词的比重,持续不断地优化中华传统文化活动,充分发挥诸如春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的真正作用,唤醒人们的民族意识。
一、当今中职学生文化精神较为匮乏
从客观的角度来说,现阶段的中职学生普遍缺乏传统文化素养。造成此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当前中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低,缺少培养与锻炼,因此,中职学生对文化方面并不重视,能够接触到传统文化的途径就是网络、电视以及手机等社交媒体,但是通过网络接触到的传统文化已经具备一些八卦性质,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并无益处。真正的传统文化应该让中职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接触学习并加以理解,培养其自身的传统文化素养[1]。
对部分中职学生而言,导致他们来到中职院校就读的原因就是在初中时并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没有树立科学的学习观念,如此一来,学生就无法准确定位自身的学习进度,也就无法明确自身的学习目标,这就给教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带来不小的挑战,同时又为学生自身的学习增加了难度。现阶段的学生对传统文化的陌生感愈来愈烈,且并无学习兴趣,正是这种传统文化的缺失,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养成了不良的习惯。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学生步入社会时,将会养成一种功利化、现实化极强的人格特征,严重缺乏道德意识,工作中也不能尽职尽责,自律性差,集体意识淡漠,将会直接影响学生未来的正常发展,他们的人生道路将得不到良好的保障[2]。
二、中职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在过去,传统文化曾一度被部分国人认为是“腐朽”“封建落后”的产物,这就致使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发生断层,即使在科学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還是存在一小部分的人对传统文化存在比较偏激的看法,他们认为传统文化是旧时代封建思想的遗留,有着一定的封闭性质,认为传统文化对公众道德与当今青少年综合素质的提升毫无帮助。而现实生活中的传统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而得以创新,逐渐脱离了旧社会的封建思想束缚,留下的只有诸如“忠孝”“仁义”“尊老爱幼”等优良传统思想,这些传统思想即使是在科技发达的当今社会,也具有一定的传承价值[3]。
中职语文教学作为中职教育的关键组成环节,其优质传统文化的内容含量将直接影响到自身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如果能够将传统文化科学合理地增加到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这将对中职语文的课堂教学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同时也有助于中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例如,中职学生在对语文课程进行学习探究的过程中,应该更侧重于结合古诗词以及文言文理解传统文化,然后利用现代的白话文对其中所蕴含的文化脉络进行更深入的感知。对中职学生而言,继承传统文化的关键就在于中职语文的教学活动中,要将传统文化的精髓与中职语文教学进行有机结合,才能较好地继承我国的优良传统文化,并在继承与弘扬的过程中不断加以完善与优化,真正实现培养与提升中职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从而进一步健全学生的人格与道德品质[4]。
三、在中职语文文言文教学中弘扬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语文作为文化的主要载体,在传统文化的传承中占据重要地位,因为文言文本身就是我国古代人们的智慧结晶,是古代文人们心血的遗留,其中不乏传统文化存在。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实施,当前中职语文文言文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对文章的字词含义以及语法知识的讲解,并且应该细致地传授给学生传统文化的真正意义。
国内目前的中职语文教材中,不乏一些充盈着传统文化气息的文言文,通过对这些文言文的学习与探究,大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综合素质的培养。例如孔子的名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体现了学习者对学习知识的恳切态度,唐代著名文学家、古文运动倡导者——韩愈曾在《师说》中提到“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以上在告诉学生应该做到尊师重道。苏轼在《石钟山记》中对自主意识的突出,教会学生不要盲目从众,任何一件事,无论大小都必须依靠自己的探索得出真相。战国时期思想家、文学家荀子的《劝学》中,一句“学不可以已”,直接点明了学生想要明确学习目标,首先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这些古代文人的文章之所以能够流传千古,是因为其中所包含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对中职学生的学业和事业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中职学生在学习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时,会更加深入地接触到人生的真正意义,从而进一步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我国古人的渊博智慧。中职语文文言文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很好地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而中华民族传统精神的核心就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其能够有效地加强我国的民族凝聚力,大力推动国家整体的创新发展进程。中职院校所学习的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与古诗词,具备较高的思想水平,对学生的领悟能力也有着一定的要求,其中内容有的是称赞祖国大好河山,有的则抒发了作者的胸襟与抱负,还有的阐述了一定的哲学道理,现阶段的中职语文教材里的文言文与古诗词几乎全部都存在对社会真善美的描述以及对人生理想的追求。中职学生在学习语文文言文的过程中,必然能够体会到,同时会潜移默化地受到其中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通过以上描述可以得出,中职语文教学除了要保证文言文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以外,还需要弘扬与继承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与传统精神[5]。
四、实现中职语文文言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结合
我国当前的中职语文教材是经过了权威专家与教师协同编撰并花费了数十年时间进行考量而保留下来的,现阶段的中职语文教材,蕴藏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其最关键的核心思想更是存在其中,可以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天然载体和最佳体现。中职语文教师首先应通过对教材内容与课内延伸的科学应用,使学生能够高效地学习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这无疑是中职学生增长见识、提升认知的有效途径,从而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体会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真正魅力。
(一)教学观念的创新
随着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网络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国内各领域,因此,网络信息技术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影响也逐渐加深。现阶段很多中职学生对蕴含在语文教材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存在一定的偏见,他们认为在信息技术发达的当今社会,传统文化是旧社会封建思想的残留。为彻底改变部分中职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偏激看法,中职语文教师可以试着将优良传统文化和现代化思维模式进行有机融合,充分利用课上、课下等一切空闲时间调动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结合中职语文文言文教学过程,教师可以针对部分晦涩难懂的文言文内容,以班级微信群或QQ群的形式,分享一些与该文言文相关的解析内容。例如,在对语文教材中《荆轲刺秦王》这一章节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分享诸如《英雄》之类的相关影视作品,使学生能够自主判断刺客无名为何到最后没有刺杀秦王。实际上,《英雄》这部影视作品就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以天下苍生为重。
其实,中职学生并不是厌恶或者不重视传统文化,只是传统文化缺少一种适当的表现形式来展示给中职学生。在如今这个网络信息技术发达的时代,电影、动漫、网剧等都能够成为帮助教师开展传统文化教学的最佳辅助工具。
(二)鼓励学生展开阅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备其他任何文化都没有的博大胸襟与丰富内涵。在信息技术发展迅速的今天,人们应该觉醒自身的民族意识,维护祖先的智慧結晶,并加以弘扬、继承下去,维持传统文化的内涵。
因此,中职语文教师在进行传统文化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更多地鼓励学生通过展开阅读的形式获取相关知识,拓展自身见识。例如,在学习《林黛玉进贾府》这一章节的知识内容时,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在课下多去阅读《红楼梦》原著,并提出读后奖惩机制,如果在阅读后,能够回答教师的相关问题,就会获得相应的奖励,基于此,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与主动性,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高中职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与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水平。
(三)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开展,外来文化越来越受人民群众的推崇,外来动漫逐渐取代了中国古代经典神话故事,此类现象还出现在音乐领域、教育领域等行业。由此可见,现代中职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不重视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当今社会的认知出现偏离正轨的问题。虽然外来文化以深入我国,但是我们不能盲目推崇,而是应该利用我们的优良传统文化去辩证,对传统文化的忽视,无疑是我国民族文化发展的一大阻碍。
五、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的民族传统文化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其涵盖丰富的民族文化精髓,在世界文化的融合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因此,在中职语文文言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清楚认识到传统文化对语文教学和学生未来发展所具备的重要意义,从而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能够进一步有效运用传统文化。谨以此篇供相关人员参考借鉴,以期为我国的中职语文教学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汪丽.关于中职文言文教学中专业元素的“有机融入”[J].职业教育研究,2013(9):123-125.
[2]潘蓓.浅析中职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现状[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2,13(2):76-79.
[3]曹娜.中职语文创新教育浅析[J].语文学刊,2015(18):141,168.
[4]蒙健全.微课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8(10):100-101.
[5]杨长青.中职语文教学现状浅析[J].职业,2007(17):31.
◎编辑 张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