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者百代之过客”新解

2019-02-03 09:33[韩]金卿东
汉语言文学研究 2019年4期
关键词:光阴天地

[韩]金卿东

摘  要:李白名篇《春夜宴桃李园序》表达的思想是及时行乐的重要,并且在文章一开头就说明了及时行乐的必要性即“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历来对“光阴”的解释不外乎“时间”“岁月”等,然而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则文脉不通。“光阴”应该是古人认知中很小的时间单位,在从“明与暗”引申至“时间、岁月”义的过程中,又有了“日月”“昼夜”等引申义。“光阴”如果译为“昼和夜”,就与“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中的“天地”译为“天和地”相和谐了。因此,“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解读为“天和地乃万物之居所,昼和夜则是百代之过客”,文意脉络才最为自然,也才最能表达作者当初想要表达的原意。

关键词:《春夜宴桃李园序》;天地;光阴

中国古典文学是人类最珍贵的文学遗产。为了发现其价值,研究学者和一般读者分别在研究和欣赏的不同层次上,不断阅读古典文学作品。无论是为了研究还是纯粹欣赏,阅读古典文学作品都应始于对每一字句的正确诠释和解读。当然,在解读中,读者不能片面执着于字词的某个基本义,更不能不假思索地直接沿用既有解读中的某些错谬解释。本文想要提出讨论的,就是有关李白名篇《春夜宴桃李园序》(本集作《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中一个词的解释。

某个春天的夜晚,李白与其堂兄弟在桃花、李花盛开的庭院中饮酒赋诗。《春夜宴桃李园序》即是叙述当时聚会的情景和感触。此文开篇首句“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是流传至今、脍炙人口的名言佳句。然而,笔者认为,中国及国外学界对“光阴”一词的解释尚有商榷余地。

首先看韩国地区的译解:

“光阴”都译为“时间”或“岁月”。而中文、日文的译解也大体相同。例如:

また時間は永遠にやすまずにこの天地の間を過ぎて行く旅人のようなものである。③

時は, 百代の間を通り過ぎていく旅人である。

光陰是百代的过客。

光阴是历代匆匆而去的过客。⑥

译为“时间”“时”“光阴”(现代汉语的“光阴”意指“时间”)。按照以上解释,“天地者万物之逆旅”的含意不难理解,“光阴者百代之过客”的解释却不是很通顺。笔者因此对“光阴”一词的注解产生疑问。

读者长期以来一直接受上述注解,是因为“光阴”一词的词典释义是“时间”或“岁月”。人们熟知的“光阴似箭”“光阴如流水”等成语,以及“一寸光阴不可轻”等名句中的“光阴”,也意指“时间”。词典释义和大量用例如此,以致人们很难对此解释提出反驳。

我们且来看原文。作者在这篇文章里想要表达的思想是及时行乐的重要,并且在文章一开头就说明了及时行乐的必要性。这在文意结构上可分为三个层次,顺序如下:

①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 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②而浮生若梦, 为欢几何?

③古人秉烛夜游, 良有以也。

李白在文中表示,为了不虚度春夜美好时光,而与诸位堂兄弟一同及时行乐,其原因与③“古人秉烛夜游”相同。同时又说明,从古至今,人们秉烛夜游的理由乃是②“浮生若梦,为欢几何”。那么,作者为什么认为“浮生若梦”呢?这种认识的根据就在于①“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古人常在时间与空间两大领域发出人生无常的感慨,这是因为人的生活离不开时间与空间。正因为如此,所以苏轼《赤壁赋》以“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来形容人生的虚无缥缈。意思就是说人生在时间上有如蜉蝣一样短暂,在空间上有如沧海一粟一样渺小。

《春夜宴桃李园序》一文也是以这两个领域为背景,作为叙述人生无常的根据。从空间上说,“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从时间上说,“光阴者百代之过客”。前一方面说明人类存在之渺小,后一方面则表示人生短暂而有限。通过与无边无际的“天地”比较,再与永恒的“百代”比较,更凸显了人类的存在是如此渺小和短暂。既然“天地”(空间)与“百代”(时间)代表无穷无尽的大自然,那么“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中的“万物”,就是浩瀚无穷的“天地”之中所有微小存在的集合体,而人类就是万物之一。换句话说,人类不过是世间万物中的一类个体,就如同苏轼所说的“沧海之一粟”。

与此道理相同,“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中的“光阴”,只是“百代”时光里的短暂瞬间。也就是说,“光阴”应该是古人认知中很小的时间单位。然而,以上用来注释“光阴”的“时间”或“岁月”,却不是相比于“百代”极为短暂的瞬间,并非时间的最小单位。以上现有各国学者的译解未能完整传达该句的原意,原因就在于此。

那么,李白文章里所说的“光阴”究竟是指什么?“光阴者百代之过客”,在时间上应是“浮生若梦”的认知根据。因此,“光阴”相比于“百代”,应是指很短的时间,也就是说应指时间的极小单位。笔者认为,满足上述条件的“光阴”的释义应是昼夜。为了证明这个观点,需要考察由“光阴”本义衍生的各种引申义。

“光”与“阴”,本义分别为“明”“暗”。“光阴”从本义“明与暗”发展为“时间”“岁月”义,其间可能存在其他引申义。根据有关资料,“光”字从本义“明”,引申至“光线、光亮”义,再引申至“光荣”“风光、景色”“时光”“光滑”“裸露” “完了”等词义;“阴”字从本义“暗”,引申至“水南、山北”“日光照不到的地方”“物体的背面”“暗中的、不裸露的”“不光明正大”等词义③。仅凭上述说明,尚难以确定本义为“明与暗”的“光阴”一词,在发展至“时间”“岁月”义的过渡时期中曾产生的引申义。但从辞典类资料中可以发现一个有意思的事实:“阴”有“夜”的含意,“阴阳”则包含“日夜”“昼夜”等意义。“阳”的本义为“日出”⑥,引申为“太阳”“阳光”“明亮”等含意。由此可见,“光阴”的“光”与“阴阳”的“阳”,在释义上是有关联的。

笔者推测,“光阴”一词在从“明与暗”引申至“时间、岁月”义的过程中,还出现了“日月”“昼夜”等引申义。因为在古代人的认知中,“明”是来自太阳(日),而“暗”与月亮出现的时间相关联,“日月”再进而与“昼夜”相联系。时间形成于“昼夜”交替的过程中,反复持续,然后成为“永恒的时间”(即百代)。因此,“昼夜”是形成“百代”的要素,也就成为“百代”的过客。李白通过“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这句话所表达的,就是这一大自然法则所显现的现象。

只不过“光阴”一词的引申义“日夜”“昼夜”在词典上查不到,于是它的最终引申义“时间、岁月”便得到古今中外学者的青睐,人们一般只将“光阴”解释为“时间”或“岁月”。然而,还是要注意,古代文人在某些情况下有可能曾赋予“光阴”一词“日夜”“昼夜”的引申义,在诗文中使用。

相关释义可从四字成语中获得确认。“光阴似箭”与“光阴如梭”,皆指时间流逝迅速,但两个“光阴”的词意并不相同。“光阴似箭”中的“光阴”被比喻为飞箭,所以应是“时间”之意,因为“时间”与“飞箭”的属性皆是一去不复返。同理,“光阴如流水”中的“光阴”也是指“时间”。然而,“光阴如梭”中的“光阴”被比喻为梭子,因此,应被解释为“日月”,而非“时间”。因为在天上交替升降的“太阳与月亮”,有如在丝线中往复来回的梭子。成语“日月如梭”,根据的也是同一道理。但值得注意的是,“日月如流”中的“日月”已使用的是意为“时间”的引申义。由此可见,古代文学作品中所使用的词汇,由作者广泛地交替运用其本义和多种引申义。我们不应执着于某个词汇的本义,也不应偏执于字典所提供的某个特定引申义。

检索《文选》可以发现,“光阴”一词仅出现于江淹的《别赋》中:“明月白露,光阴往来。”不过,该句中的动词“往来”,却颇耐寻味。“往来”意谓“来去、往返”,所以这句话中的“光阴”如果译为“时间、岁月”,则不能成立。因为时间与岁月是一去不复返的。这样看来,“光阴往来”这句话的主语、谓语在词义上如果要合理搭配,“光阴”就应解释为“日月”或“昼夜”,因为两者皆可交替,反复循环。不过,与“日月”相比,此句中的“光阴”更适合解释为“昼夜”。

江淹《别赋》是一篇歌咏离别哀伤之情的抒情小赋。该文最后一段有云:“春草碧色,春水绿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表述离别哀伤之情。接下来又继以“至乃秋露如珠,秋月如珪”,描述离别后秋天来到,离去的人依旧不在身边。该段最后以“明月白露,光阴往来;与子之别,思心徘徊”结尾。从“与子之别,思心徘徊”即可看出,“光阴往来”是指离别后时间依旧毫不留情地流逝。作者选择用来表现时间的方式,就在“昼夜反复交替”之中,因为“日月”一词本身并没有包含时间特性。因此,“明月白露,光阴往来”这几句应解读为:“在风光明媚的春天与你道别后,秋天到来却依然不见你回来。在明月与白露皆美好的秋日里,昼夜不断交替,时光继续流逝,也无从得知你何时归来。”

同“光阴往来”中的“光阴”一样,“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中的“光阴”,比起解释为“日月”,更适合解释为“昼夜”③。前文已说明,“光阴者百代之过客”是“浮生若梦”思想在时间上的根据,也就是说明人生短暂而有限之意。因此,“光阴”与“百代”相比,应是指极短的时间,也就是很小的时间单位;而“时间”“岁月”之义,则无法满足这一释义。与之相反,“昼夜”才是古人认知中的很小时间单位,意在说明如果与“百代”相比,人生不过是个短暂的瞬间。

“光阴”如果译为“昼和夜”,“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中的“天地”译为“天和地”就合适了。因为除了“天和地”之外,“天地”一词也可以在“天下”之意上使用。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解读为“天和地乃万物之居所,昼和夜则是百代之过客”,文意脉络才最为自然,也才最能表达作者当初想要表达的原意。

近年来,中国古籍的翻译工作在韩国中文学界非常活跃,有人甚至近10年来出版了140多种中国古籍译著。但中国古典文学的诠释和译解工作,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永久的难题,因此,绝不能掉以轻心。针对有欣赏或研读要求的一般读者和研究学者,古典文学领域的专业人士必须成为翔实考究的指引者。因為古典文学专业人士对于词义的正确解读,是帮助一般读者正确欣赏古典文学作品的基础工作,也是研究学者“回归原典”这条艰辛之路的应有之义。

作者简介:金卿东,韩国成均馆大学中文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典诗歌和唐代文学。

猜你喜欢
光阴天地
掬一捧光阴,握一份当下
被光阴治愈
给我一段光阴
纸雕:刻下寸寸光阴
会员天地
交友天地
会员天地
30年,光阴的故事——企业家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