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华盛顿邮报》2月2日文章,原题:教中国如何回收(垃圾),一村又一村 直到上世纪80年代,中国仍没有多少垃圾。但此后的经济繁荣为中国带来堆积如山的消费垃圾。如今,随着外卖和网购流行,中国又出现新型垃圾。尽管中国人均产生的固体垃圾量约为美国人均的一半,但中国人口远超美国,每天丢弃约6000万个外卖食品容器。然而,中国尚无真正的回收系统,而是存在一种非正式的“拾荒者”群体。这意味着回收仅在他们能从废品中获利时才会存在,例如油价较低时许多塑料瓶被填埋到地下。
中国政府正采取措施改变这种现状,包括禁止“洋垃圾”等。“回收问题很紧迫。”某环保组织驻京人员埃里克·刘说道,“政府已出台相关政策和口号,但在这个城市看看就发现所有垃圾仍被混合在一起。”一些分析人士称,有些部门非常擅长撰写但不太擅长执行规则。即便是一些居民区已经配置分类垃圾箱,但居民很少分类,因为他们知道清洁工并不在意。2017年,中央政府宣布全国城市将在2020年全面推行垃圾分类制度,违反者将被罚款。中国塑协回收业务负责人弗兰克·陈表示,改变这种根深蒂固的习惯将需要很长时间,或许要到下个世纪。
在一家非政府组织工作的陈决心在她长大的村庄一试身手,她在上大学时就积极参与环保活动。陈及其团队为该村每个家庭发放两个垃圾桶,分别用于盛放厨余垃圾和一般垃圾。陈在第一个村待了两个月帮助人们学会垃圾分类。但她无法跑遍每个角落,为此,她已经动员一些如今已能腾出手的农村人员:村里的妇女主任。“她们以前负责计划生育,但如今已不必这么做。”▲
(作者安娜·菲费尔德,丁雨晴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