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风电产业发展与近期市场展望

2019-02-03 10:05陶冶韩雪
风能 2019年1期
关键词:分散式风电发展

本刊特约评论员|陶冶,韩雪

当前,我国风电发展已经成为驱动环境改善和经济转型的重要力量。2018年,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和发电占比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1.87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约1700亿千瓦时;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全部发电量的比重为26.7%,同比上升0.2个百分点。其中,风电为366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1%。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清洁能源消纳行动计划(2018-2020)》中,提出了七个方面的28项措施,多措并举确保具体目标实现。

2018年风电发展情况

2018年风电发展平稳,新增并网容量回升,发电量稳步增长,全国平均利用小时数大幅上升,弃风电量和弃风率继续保持“双降”。2018年,全国新增风电装机并网2059万千瓦,同比上升37%。海上风电初步进入规模化发展时代,2018年新增装机160.5万千瓦。截至2018年底,全国风电累计并网容量达到18426万千瓦。

2018年,全国风电发电量为3660亿千瓦时,在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进一步提升,由2017年的4.8%提高至5.2%。全年,风电平均利用小时数为2095小时,同比增加147小时。2018年,全国弃风电量277亿千瓦时,同比减少142亿千瓦时,弃风率为7%,同比下降5个百分点。

在提供清洁电力的同时,风电清洁供暖还有利于改善北方冬季大气环境质量。2018年,风电供暖产业已经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主要集中在内蒙古、吉林、河北、新疆、山西等北方省份。到2018年底,内蒙古自治区风电供暖项目共计64个,供热面积820万平方米,其中已投运278万平方米。新疆乌鲁木齐市、阿勒泰地区、塔城地区的多个风电清洁供暖示范项目已投入使用,供暖面积逾120万平方米。

风电装备制造业发展情况

可再生能源技术逐步成熟,基本建立起完整的风电制造体系。当前,我国风电装备制造技术创新能力和速度不断提升,产业链不断完善,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高,风电制造业的整体实力与竞争力也大幅提升。整机制造水平不断提高,大容量机型研发应用取得较大突破,陆上风电机组单机容量达到3兆瓦以上,4兆瓦已是海上风电机组目前主流机型。低风速风电技术不断突破,风轮直径最大已达141米,轮毂高度增加至140米,系统技术不断优化。风电机组智能化成为行业发展的方向,为应对未来行业需求,应对分散式及海上风电发展趋势,多家公司都陆续开展低风速区域陆上和海上大兆瓦智能机组的技术研究,以信息化创新设计研发体系,致力于提升风电机组的智能化水平。技术创新推动着我国风电发电成本稳步下降,促进风电行业的市场竞争力,加速风电成为主体能源,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推动能源清洁低碳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撑。

近年来,我国风电装机规模迅速扩大,伴随着设备升级和技术改造的需求,催生了庞大的风电运维市场需求,风电服务市场潜力逐渐显现,风电市场的重心正在由产业链的前端逐步向后端转移,服务市场规模在千亿元以上。然而,我国风电服务业还处于起步阶段,行业标准尚未建立,涉足企业也是良莠不齐,开发商、整机商以及第三方企业均在后市场中占有一定比重,集中度相对较低。风电服务体系和人才队伍的建设严重滞后,技术能力、人员素质、信息化水平、管理经验以及运维标准都与德国、丹麦、美国等国家有明显差距。如不改善,将严重制约我国风电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虽然我国风电装备制造能力大幅提升,但“走出去”还存在一定阻碍。2018年,我国新增风电机组出口装机37.6万千瓦,低于近五年平均水平。累计出口容量达到358.1万千瓦,销往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等35个国家和地区。以金风科技、远景能源为代表的一批企业已经具备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实力,但打开国际市场仍需一定努力。

2018年风电行业政策

继续推动可再生能源理性投资,落实全额保障性收购制度。2018年,国家继续施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目标引导制度》,并于2018年5月发布2017年度全国可再生能源电力发展监测评价报告,对各省(区、市)全部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情况和非水电消纳情况、风电和光伏发电保障性收购落实情况、特高压线路输送可再生能源情况、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区情况等内容进行了通报。依据弃风严重程度,按照风电投资监测预警机制,对2018年各地区风电并网和建设规模进行控制,更好地引导了风电企业的理性投资和可再生能源电力高效利用。

落实实施方案并继续改善“弃风”问题。2017年1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解决弃水弃风弃光问题实施方案》。其中明确提出了具体地区风、光、水的具体弃电的年度目标,同时对完善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机制提出具体的实施策略,全面树立能源绿色消费理念。随着实施方案各项工作的落实,弃风限电从范围和规模上均呈减弱趋势,这一现象得到控制并整体好转。

竞争性配置政策加速风电成本下降和补贴退坡。根据《关于2018年度风电建设管理有关要求的通知》,对于新核准的项目,风能资源将通过竞争性的方式进行配置(分散式风电除外),以促进成本下降,推动“平价上网”。截至2019年1月,共有广东、江苏、陕西、天津等7个省(区、市)发布了风电竞争性配置办法(或征求意见稿),通过招标等形式,促进行业竞争,有利于提升行业活力和推动成本下降。

总结与展望

2018年,我国风电行业发展平稳,新增装机规模回升,发电量稳步上升,弃风限电现象得到控制,技术创新和效率提升促进成本进一步下降。

风电新增装机容量大幅增加,扭转连续两年减少态势。随着弃风限电现象逐渐得到控制并整体好转,根据2018年风电投资监测预警结果,“三北”地区风电开发建设红色预警区域缩小,解除红色预警的省(区)恢复项目并网和核准,带动了“三北”地区新增市场。同时,江苏、广东、天津和福建等沿海省(市)的海上风电项目经过几年建设周期开始陆续并网发电。

区域风电开发重点差异化突出,电力替代作用增强。从新增装机分布来看,“三北”地区开发突出风能资源优势,千万千瓦级基地项目、平价上网项目等大规模、低成本项目主要布置在“三北”地区;沿海各省(区、市)主要沿海岸线布局陆上和海上风电项目;“三华”地区风电开发主要将以分散式为主,需通过精细化选址和开发,利用低风速风电机组等方式挖掘开发潜力。2018年,我国风电累计装机容量在当地电源装机中的比重超过20%的省份有4个,分别为内蒙古、甘肃、宁夏和新疆,黑龙江、河北和吉林的比重接近20%;2018年,全国风电发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为5.2%,比重超过10%的省份有9个,分别为内蒙古、黑龙江、云南、吉林、甘肃、宁夏、新疆、山西和河北。风电已经在这些地区的能源结构调整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替代作用日益增强。

风电产业发展面临的形势仍相当严峻。第一,弃风限电虽然得到大幅缓解,但是一些技术和体制机制的问题尚未完全解决,部分地区的弃风率依然较高,数据统计存在一定程度的人为干预,距离实现可再生能源健康发展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一些地区仍存在针对可再生能源歧视性的价格标准和运行规则,并未使风电项目通过减少弃风电量实现预期的效益。第二,可再生能源电力补贴不能及时发放,补贴缺口不断扩大。补贴的拖欠,不仅不利于存量资产的有效流动,同样抑制了部分企业对风电行业的继续投资。第三,优先利用清洁能源的观念和机制尚未完全建立。缺少对地方政府、电网企业、发电企业和电力消费者具有约束性的引导和考核机制,支持可再生能源消纳的电力市场和体制机制尚未完全建立,现有的经济激励手段无法充分挖掘促进可再生能源电力发展的潜力。第四,受到土地资源规划和能源规划不衔接、违规建设风电项目等因素影响,风电行业面临较大的环保压力,存在已建成的风电项目无法正常运营、已核准项目无法开工建设、已规划资源受环保因素影响不具备建设条件等情况。第五,风电行业和其他可再生能源产业相比缺乏创新活力。由于技术相对成熟,核心技术突破难度较大,发电技术成本下降空间有限;需要进一步加强智慧能源、多能互补、能源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和新模式的应用,扩大风电的消纳潜力和生产效率;在现有环境下,风电产业运营和商业模式缺乏创新,精细化管理模式尚需加强。第六,风电产业与当地经济发展结合程度不够高,风电开发非技术成本阻碍开发成本的持续下降。和传统能源产业相比,各个环节对当地GDP促进作用和带动就业的程度不够显著。同时,地方不合理收费等非技术成本的增加严重阻碍了风电开发成本的进一步下降。第七,在“放管服”的背景下,地方政府在本地产业发展的话语权加强,然而其管理机制和治理能力与赋予的权力存在不相匹配的现象,管理方式不利于降低风电开发的非技术成本。

2019年和2020年是风电产业发展的关键期,风电行业的竞争将愈加激烈,行业也会通过优胜劣汰实现产业升级。在推动可再生能源成本下降和“平价上网”的大背景下,风电开发和应用市场与政策环境的改善、风电技术的创新和效率提升、风电开发与运行模式的创新和优化以及产业发展新空间的拓展将是这个时期主要特点,可再生能源行业管理模式和政策框架也将面临着转轨与过渡。面对这段变革时期,装备制造企业和开发企业考虑到未来市场的不确定性、补贴下降的趋势和竞争性风险,将在短期内形成较强的开发意愿。

2019年,随着“三北”更多地区红色预警的解除,风电基地陆上风电和沿海海上风电存量项目的建设完成,新增并网装机规模将会大幅增长,预计全年新增装机会达到2500~2800万千瓦。

展望2019年,《关于实行可再生能源电力配额制的通知》《关于积极推进风电、光伏发电无补贴平价上网有关工作的通知》等相关政策的陆续下发和落实,将引导我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和应用的市场环境持续改善,保障可再生能源的全额保障性收购,为我国风电规模扩大和成本下降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与政策环境。随着国家的一些审批和行政许可事项持续精简,地方政府在当地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中的话语权逐步凸显并强化,其需要提升行业管理能力,突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特色对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带动作用,建立和完善竞争性配置资源、可再生能源配额实施等多项地方性可再生能源行业管理机制,形成有效的行业管理体系,优化当地可再生能源发展模式,推动可再生能源因地制宜高质量发展。

通过提升风电产业自身发展的质量和竞争力,将有助于实现其健康稳定高质量发展。通过风电平价上网示范,以及实施竞争性资源配置方式将加速技术优胜劣汰和产业升级,推动风电产业成本下降;地域性差异化的开发特征将继续保持,伴随低风速和海上风电机组技术的进一步成熟,投资和运营模式也将更加清晰。一些规模化项目将继续在弃风情况改善的地区落地,通过招标等竞争性资源配置的方式,将有效降低开发成本,并同时扩大规模;同时,一批海上风电项目将开工建设,预计到“十三五”末期,海上风电完全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

风电装备产业的智能化和全产业链发展将是2019年的鲜明趋势。大数据、智慧能源等技术会更加广泛地应用到风能资源的精确获取,风电机组的设计,风电场的开发、管理和运维等各个环节,智慧风电机组、智慧风电场、“互联网+”等创新的应用场景和商业模式将成为引领风电成本下降和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特征。EPC模式的完善以及运行维护和服务平台的壮大,会成为风电装备企业2019年的着力点。未来风电运维后市场竞争愈发激烈,随着行业标准的制定、人员素质的提高和行业管理的规范,我国运维能力和水平以及市场的集中度有望得到提高。

产业的良性发展需要积极开拓新的增长空间。海上风电、分散式风电和国际新兴市场将是未来重点拓展的市场空间。2019年,海上风电发展将加速,一方面,装备制造和建设水平快速提升,海上风电机组单机容量达到8兆瓦,运输吊装设备进一步专业化;另一方面,沿海省份积极推进海上风电发展,2018年共有超过3000万千瓦的新增海上项目完成核准。在新形势下,我国风电产业的发展需要持续优化产业布局,重视分散式风电的开发。2018年,一些分散式风电项目投入运行,中东南部分散式风电市场潜力巨大。2019年,在落实《分散式风电项目开发建设暂行管理办法》的基础上,通过创新进一步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提供综合服务的能力,创新开发和运营模式,充分调动更多利益主体的积极性,将有望实现分散式风电开发的突破。我国的风电企业对国内单一市场的依赖不利于行业的稳定、可持续发展,应围绕“一带一路”进行国际市场布局,在国际新兴市场积极开拓。

猜你喜欢
分散式风电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欧洲分散式风电启示
海上风电跃进隐忧
分散式风电破“局”
风电:分散式风电政策利好 加速发展可期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风电:弃风限电明显改善 海上风电如火如荼
分散式风电卷土重来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重齿风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