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陶瓷人物造像的历史内涵与艺术维度

2019-02-02 04:10林文才
天工 2019年9期
关键词:历史文化艺术设计

林文才

[摘要]我国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陶瓷的历史也非常久远。在漫长的历史中,我国形成了底蕴深厚、特色鲜明的陶瓷文化,也因此被冠以“陶瓷国度”的美名。可以说,陶瓷艺术是中华艺术发展史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而人物雕塑又是陶瓷艺术中一个重要门类。

[关键词]陶瓷人像:艺术设计:历史文化

陶瓷是中华文化的代表符号之一,也是工艺美术领域非常重要的一个门类,陶瓷的历史悠久,凝聚着独特而充满魅力的审美文化、哲学思考,因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社会是由人构成的,因此,人物也是陶瓷艺术表达中常见的主题之一,其中既包括平面瓷画,又包括立体的人物瓷像,呈现形式也十分丰富,无论是历史典故、宗教元素,还是世俗化的写实表达,归根结底,其艺术的本质都是对人物形象的描摹、再现。所以,对人物造型的把握,往往可以直接体现一位陶瓷艺人的水平与功底。

笔者出生于“世界瓷都”德化,毕业后从事陶瓷设计与创新三十年,创作作品以人物塑像为主,在此方面有一些积累与思考,本文立足于此,就陶瓷人物造像的历史内涵与艺术性等角度,浅谈几点自己的认识。

一、陶瓷人物造像概述

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一切艺术形式的本质都是如此,陶瓷也不例外,陶瓷人物造像,是人类历史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产生的一种反映社会、生活与思想精神的创作行为,其中,既有现实性,也有艺术性,还是特定精神、哲学以及信仰的载体。

(一)陶瓷人物造像的现实性

从物理、物质的角度讲,陶瓷艺术,包括人物造像的形成,离不开人类对物质载体的探索,离不开社会实践的进步。陶瓷艺术的必要原料,既原始,又简单,只有泥土与火窖。简单之中,却蕴含着很高的技术成分,可以说,陶瓷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因此,作为陶瓷艺术家,必须关注现实,留心生活,才能创造出好的作品。

从题材的角度看,人物陶瓷也同样具有很明显的现实源流,简单而言,这一艺术形式要表现的主题是人物,无论是神话人物、宗教人物,还是历史人物的塑造,他们的体态、相貌、神态、表情,无不是现实生活中“人”这一元素的艺术化呈现,因此,要想将人物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必须充分关注现实社会。

(二)陶瓷人物造像的艺术性

上文谈到,陶瓷人物造像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这里的“高超之处”,其实指的就是艺术性。

陶瓷人物造像艺术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艺术形式,一方面,它借鉴了中国画的艺术精华,讲求形与神的统一,另一方面,又融汇了雕塑艺术的特征,以“以形寫神”的思路为原则,这两者在历史的发展中相互融合,终于形成了陶瓷人物塑像独特的风格:即使造型摆脱了“以形写形”的束缚,不拘泥人物的标准形态、比例,又不特别看重真实,在造型中往往会用到很多夸张的手法,以此丰富和完善人像的艺术造型。

(三)陶瓷人物造像的精神意义

精神意义,是人物造像区别于其他题材艺术的一大主要特征,因此,要想把握这一技艺的要领,让作品具有“灵魂”,就必须关注隐藏于人物形象背后的精神意义。

简言之,人物造像的由来,并不是凭空而生的,这一艺术形式之所以会形成、发展、成熟,离不开人类对世俗社会之外的思考,可以说,精神寄托是人物造像艺术产生的条件之一。历史人物的塑像,是对他历史功绩、品格、精神的纪念;而民间信仰、神话题材人物的塑造,蕴藏其中的,则是人们对理想生活、幸福、好运的期盼……

这样的内涵还有很多,在此不一一列举,需要说明的一点是,身为陶瓷匠人,在制造人物造像时,须怀着一颗崇敬、谨慎、认真的心,陶艺师未必要信仰宗教,也可能在生活中很少接触民俗、历史类崇拜,但是,在技艺层面,应当对以上内容具有一定的尊重之情,谨慎设计,小心雕琢,作品要有原则性、严肃性,不能破坏人物造像特定的精神内涵。

总之,人物造像是特定历史、文化、信仰与追求的再现,是陶瓷艺术中的独特门类,这一技艺要想健康地传承,需要我们每一位从业者认真对待。

二、陶瓷人物的创作要领

在实际操作层面,我们应该如何准确把握人物造像的要领,做到胸有成竹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要点值得关注。

(一)巧用、善用夸张

艺术不等于对现实的描摹,在人物造像中,写实的成分必不可少,但是,巧妙运用夸张的手法,才是作品精彩与否的关键。

例如,在人体各部分比例的问题上,造像审美与现实就有很大的不同,这也是夸张手法运用的主要方面。传统造像讲究富态、威严,形象大多大腹便便,具有力量感,头部比例偏小,身躯占据了主体地位;而佛、菩萨造像与此不同,大多头部偏大,身材偏瘦,给人以清净的美感。

(二)注重线条的构造

在陶瓷人物造型艺术中,线条是主导,是人物造型的基本骨架。线条用得好,可以明确表现了人物的形态结构特征和形体质感,尤其是衣纹的塑造,具有强化内在神态特征的功能。同时,线条又是展现艺术家实力与修养的途径,优美的线条,可以使意与形融会贯通。

作为陶瓷匠人,应该把工笔人物画作为自己平时训练的基本功,以增强对造型的把握能力,将其运用到作品中。

(三)对色彩的把握

色彩与形体、线条相辅相成,在表现人物精神风貌方面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对色彩的运用,主要体现在协调性上,一方面,色彩与形体要协调,另一方面,主色与辅助色之间也要达到一种平衡互补的状态,注重营造意境,避免喧宾夺主。如今,材料技术的发展,使釉彩的获取不再有障碍,作为从业者,我们更应该勤于思考,多多实践。关注大众的审美需求,妥善用色,巧妙构图,做到既不突兀奇异,也不平淡无奇,创作消费者喜闻乐见的塑像作品。

[作者简介]

林文才,汉族,男,1973年出生于“世界瓷都”德化,毕业于泉州工艺美术学院。福建省民间雕刻大师,国家一级/高级技师,工艺美术师,福建省工艺术学会会员,省民间艺术学会会员,中国陶瓷艺术家,福建省德化臻宏陶瓷研究所艺术总监。

从事陶瓷设计与创新三十年来,创作作品多次获奖,其中作品《西方三圣》荣获第六届福建省陶瓷艺术与设计创新评比金奖。作品《达摩》荣获2017年中国国际《北京》陶瓷艺术家作品金奖等。

(编辑:薄跃华)

猜你喜欢
历史文化艺术设计
《自然生活》
历史文化街区环境标识系统设计初探
地方历史文化开发的媒介策略
城市化下的历史文化与现代商业共存模式研究
书封与现代艺术
河北师范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环境艺术设计辩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