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妮 邓晏郦 薛旭东 郭胜男 王浩
摘要:文章分析了陕西省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处置现状、存在问题,并对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及行业发展提出了4点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对策建议
“十三五”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决胜期。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飞速发展,农村居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农村生活垃圾产生量逐年增加,垃圾成分日趋复杂,从菜叶、稻草、秸秆等向废纸、塑料包装等多种成分组成的混合垃圾转变,分类、处理难度加大。
1陕西省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现状
根据《2017陕西省统计年鉴》,陕西省共有行政村22825个,乡村人口1703万,占全省总人口3813万的44.66%左右。岳波等人的调研表明,西部地区村庄生活垃圾产生量为0.51kg/(人·d)[1],而陕西省农村地区1a生活垃圾产生量可达317万t。赵晶薇等人的研究表明陕西关中地区农村生活垃圾产生量为0.86kg/(人·d)[2],关中地区集聚了全省约60%的人口,据此计算农村生活垃圾产生量更多。
陕西省高度重视农村环境问题,积极响应国家政策,积极争取国家农村环保专项资金的支持,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2008年启动了农村环境保护工作;2009[CD1]2011年使用农村环保专项资金用于农村生活垃圾填埋设施建设;2012年被列入第3批全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省,计划于2012[CD1]2014年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在全省43个示范区300个乡镇3000个行政村实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2015[CD1]2017年继续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计划完成重点区域、重点流域环境问题突出的280个镇3000个村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投入中省资金加大对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处置,计划2017年前50%以上的乡镇建成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生活垃圾集中处置的行政村覆盖率达到50%。
截止2017年,陕西省约有生活垃圾填埋场360个,其中村镇生活垃圾填埋场约为250个,约占全省乡镇数量的17.88%。大部分生活垃圾未得到有效收集、转运和处理,直接排放在环境中,影响村容村貌,滋生蚊虫,还可能对水体造成潜在污染。
2陕西省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存在问题
环保部门实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和综合整治项目之外,住建部门为确保村庄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于2014年全面启动了农村生活垃圾5a专项治理;农业部门实施乡村清洁工程志于实现农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目标;水利部门实施的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将农村垃圾污染治理作为解决流域面源污染的主要目标[3]。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处置机制仍然不完善。法规标准缺失、创新模式空缺、资金保障欠缺、市场参与不足等问题成为限制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2.1法规标准缺失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有关污染防治、工程建设的法规标准体系比较健全完善,但是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缺乏专门的相关法规标准,农村生活垃圾技术标准体系仍不完善。2005年《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修订后首次将农村生活垃圾纳入公共管理范围;2007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意见的通知》指出要大力推进农村生活污染治理,因地制宜开展农村垃圾污染治理;2009年印发的《中央农村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对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明显的村庄实行“以奖促治”;2014年通过的环保法修正案才明确了政府对农村生活垃圾处置的责任[4]。《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49条指出,农村生活垃圾污染环境防治由地方性法规规定具体办法,实际上近2年才有若干省份制定了地方性法规,我国农村目前仍缺乏专门的生活垃圾法律法规[5]。从地方试行标准看,宁夏、安徽、广东、广西等省份率先公布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技术标准[3]。截止2018年,陕西省农村污水处理方面还存在“空白”,2018年将制定出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但是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方面的标准仍未出台,亟需适合陕西省情的相关技术标准出台。
2.2创新模式空缺
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处置大多参考城市生活垃圾处置模式,忽略了农村生态系统,尤其是农业生态系统自身对有机垃圾的降解能力,忽略了在源头创新生活垃圾分类回收、资源化利用方式,加大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处理处置压力的同时,也造成有机资源的浪费。此外,陕西省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处置大多采用国家推荐的“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模式,远离县城的镇村推广“户分类、组收集、村转运、镇处理”模式。这类模式在关中地区较为适用,但是在人口密度小,空间聚集度低的陕北和陕南地区有一定的困难性和局限性。具体表现为陕北地域广阔,陕南农村山区受地形、地理情况所限,镇与镇之间的距离较远,镇转运的收集、运输成本较大,照搬该模式,处理费用偏高,管理要求也偏高。
2.3资金保障欠缺
目前农村环保专项资金主要针对生活垃圾处置场建设,基本不用于后期运营维护,运营资金欠缺。镇村是推行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处理处置的实施主体和责任主体,由于农村经济基础相对薄弱,该体系面临资金困难。有些工程更因为建设规划选址不合理、垃圾转运成本高等原因,没有正常运行管理或实际处置能力远低于设计能力,成为面子工程、晒太阳工程。
2.4市場参与不足
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处置具有规模小、分布散、运输成本高、利润薄、投资回报时间长等特点,市场投资回报机制尚不健全,商业化运作模式还不成熟,行业发展处于探索起步阶段。
3陕西省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及行业发展对策建议
3.1研究制定具有陕西特色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技术标准体系
总结2012年来全省各地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和综合整治示范项目实施情况及好的经验做法,出台具有我省特色的农村生活垃圾收集与处理处置技术标准体系,因地制宜选取相应的收集与处理模式,执行相应的污染控制标准。从垃圾处理技术规范选取(前期)、工程建设投资(中期)、设施运营操作(末期)等方面出台地方标准,并针对陕西省农村自然地理特征、气候条件、经济社会条件、生活垃圾产生和污染特征、生活生产方式等因素,推荐适宜不同地区的处理技术,规范填埋、堆肥、厌氧发酵等处理技术的适宜性。同时国家层面应尽快研究出台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处置技术规范、污染控制标准等相关标准和规范。
3.2推广实践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减量化分类回收、资源化回收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处置的“3R”原则
基于“3R”原则的垃圾处理是未来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发展趋势[2]。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终极目标是从源头上实现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实现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各地要积极探索,大胆尝试,出台农村垃圾分类回收的优惠政策,鼓励条件好的地方率先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政府层面应制定有利于农村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的經济、技术政策和措施,鼓励从源头对生活垃圾实行分类、回收和利用;要加大陕西省环保专项资金对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技术研究的支持力度,技术研发要本着“3R”原则,充分考虑将研发技术的推广应用情况作为环保专项资金考核验收的重要指标。
3.3保障经费,建立完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长效运行机制
各级人民政府、相关部门要结合实际,加大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投资力度,调动村民参与积极性,优化农村环卫保洁制度和垃圾收集转运机制,建设相对稳定的环境保洁队伍,配备必要的垃圾收集工具和转运车辆,建立稳定的长效运行机制。
3.4加快培育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市场主体
政府通过委托、采购等途径向社会购买服务,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处置管理重心从“前端建设”向“后端运营”转移、从“补助建设”向“奖励运营”转变[4]。鼓励县级购买社会服务,由第3方机构负责项目设计、建设和运营全过程,创新建设运行管理模式,探索适合陕西省的BOT及衍生模式。
参考文献
[1]岳波,张志彬,孙英杰,李海玲.我国农村生活垃圾的产生特征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4,37(6):129-134.
[2] 赵晶薇,赵蕊,贺艳芬,王森,安勤勤.基于“3R”原则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模式探讨[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24(5):263-267.
[3] 王波,王夏晖,郑利杰.我国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行业发展路径探析[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16(5):37-42.
[4] 黄开兴,王金霞,白军飞,仇焕广.农村生活固体垃圾排放及其治理对策分析[J].中国软科学,2012(9):72-80.
[5] 鞠昌华,朱琳,朱洪标,孙勤芳.我国农村生活垃圾处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安全与环境工程,2015,22(4):99-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