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竞秋
摘要:初度作为一个极具特殊意义的日期,一直深受文人墨客创作的喜爱。初度诗在明代已经蔚为大观,而寿序此时也已经脱离了寿诗,体例完备。袁宏道作为拥有正常社交关系的文人,为他人而作的初度诗文自然也承担了交际的作用。而根据创作对象的不同可以大致分为三类,并且作品的表达方式和叙述手法也因为交际功能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关键词:袁宏道;初度诗文;社会交际
从古至今,诞辰这一特殊日期,一直是人民表达对未来一年美好希冀的精神载体之一。上至帝王将相,下及平民百姓,无不期盼自己长命百岁,因此“寿”在很多情况下也成为了衡量一个人幸福与否的标准之一。在文学上,围绕生日展开的创作不胜枚举,早在《诗经》、《庄子》等先秦经典中便有精辟的论述,及至唐宋,寿诗寿词已然成为体例完备的文学体裁。明代不仅出现了大量的初度诗,并且原本依附寿诗所作的寿序,此时也成为一种独立的文体,成为赠序中的一类。清人方苞于《张母吴孺人七十寿序》云:“以文为寿,明之人始有之”(1),明代文人创作了大量寿序,如“归震川所作寿序,不下百篇”(2)。不仅是归有光、黄宗羲、陈继儒这样的文人创作寿序,甚至连戚继光这样的军事家也参与过寿序的创作,足以证明寿序以及祝寿文化在明代的兴盛。
纵览袁宏道的创作生涯,现存的诗文集(3)中也出现了部分同生日有关的诗文创作,其中为他人生辰创作的诗作13首,为自己生日而作的诗作7首,以及寿序7篇。为己而作的初度诗,属于自我记录,充分体现了独吟诗歌所拥有的抒情风格。不一定必须有昂扬的风格和华美的文字,袁宏道更多描述了真实平易的生活场景、对生命历程的回顾以及个人情感浓厚的自我独白。但显而易见,这类的初度诗是作者对自己人生的思考,并不具有与他人进行交际的功能。而袁宏道为他人所作的初度诗文,多为酬唱应和之作,承担了诗人与初度者之间关系的艺术表达作用,目的是与人交流,因此指向性很高。
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关于生日的文学创作,都可以简单归类为“寿文学”。古人将“寿”分为上中下三个阶段,但具体年龄有多种说法,最难定夺的“下寿”的年龄不一,多在六十和八十之间争论。而在袁宏道初度诗文中,可称之为“寿”的最低年龄为50岁。因此,袁宏道具有交际功能的生日诗文就不能简单笼统的称之为祝寿诗文,二者是一种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笔者在此将其概括为初度诗文,并作为本文研究主体。
一、交际视角下的具体分类
古人在殷商时期对于出生之日的特殊性已有清晰的概念,但并未特别重视。自魏晋南北朝始,生日贺寿之礼开始频繁出现在文字记录中,而文人也开始有“仁者送人一言”(4)的举动,此时生日已经成为了文人交际的场合之一,相应的文字书写也具有了目的性和交流性。随后,与纪念初度相关的诗、词、文等,逐渐在唱酬文学中占有不小的比例。从创作时间来看,袁宏道具有交际功能的初度诗文时间跨度较长,诗作表达的内容也随着他所处的环境以及思想的变化而变化。而根据交际对象的不同,其诗文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为亲人所作,写作对象有其父亲袁士瑜、舅父龚惟长、兄长伯修、五弟袁致道等;一类是为朋友所作,但就现存资料来看,仅有三首诗作均写给曾退如;另一类则是受人之托,写给长官、或朋友的父母,如孔县令、曾退如之父曾太史、何旭如之父何孚可、沈凤翔之母等等。
无论是哪一类诗作,袁宏道都是基于自己的了解,依据自己所知道的事實来进行创作。在第一类诗文中,创作交际的对象是与自己血脉相连的亲人,因此袁宏道的文字感情充沛,真挚热切。《大人寿日戏作》是袁宏道贺寿诗中篇幅较长的一作,文字花团锦簇,用漫画般的描写手法,对寿日时的环境、场景、宾客等进行了完美再现,细节与整体处理的十分巧妙。《龚惟长侍御舅初度》中,引用蘧伯玉的故事形容舅父品行高尚;《寿洪太母七十序》历叙其弟宗中之母洪太夫人教子之功,为家族所做出的表率和贡献。《花朝日伯修初度》叙述了兄弟之情,在祝福伯修来年文采更胜的同时,也告诫其不要忘却本心。《十二月十七日五弟初度》与《五弟生日,同诸公集春草堂,得文字》夸赞五弟学识文章,又以历史名人相喻,期许之意溢于言表。对于长辈,袁宏道的诗文风格稳重,偶有俏皮之笔;面对同辈,其诗文活泼昂扬。面对至亲族人,本就是以交流为目的的初度诗文所蕴含的真情实感,不肖赘述。
而写给朋友的初度诗,则较为特殊。曾退如与袁宏道友谊颇深,袁宏道于《寿曾太封公七十序》中形容他与曾退如的关系:“曾退如太史,与余同臭味,肝胆齿颊,若共有之,谬自以为元、白、欧、梅不啻也”。可见二人情谊深厚,关系匪浅。在相识已久又性格相投的交往关系下,袁宏道为曾退如写的初度诗,内容更有针对性,常有勉励之语,比起写与家人的作品,祝寿意味并不是非常强烈。袁宏道深感官场苦痛疲累,在《曾退如、雷何思过柳浪湖,时退如初度,有诗见示,次韵答之》有云:“且与青娥删白发,休将五岳换三孤”,告诫曾退如不要过分沉迷于官场。而《五月十二日退如生辰,蒙以诗见示,聊述二章奏报》及《和退如初度,与客谈仙,次韵》都是明显的唱酬诗作,诗作内容基本都是描述其安然闲适的生活。初度,作为新岁的伊始,常常被寄予更高更美好的祈愿。但就袁宏道在诗中所描述的场景来看,他认为此时曾退如的生活已经处于潇洒安然的状态,不言庆贺而述其生活,也是一种另类的祈愿。
袁宏道曾三度任官,尽管他疲于应对宦海沉浮,但从小接受的科举教育以及长辈的敦促使他不得不反复徘徊于官场。人是处于社交中的,如果说赋闲在家时尚可以有意逃避不必要的人际交往,那么身处官场这样一个复杂多变的社交场合中,袁宏道是无法逃脱与同僚、朋友的必要相处。结合其诗文创作时间来看,受他人所托所作的寿诗、寿序,除《寿李母曹太夫人八十序》以外,其余全部作于袁宏道为官时期。“人存在于社会之中,其行为甚至思想 都非完全自由的,而是要受到社会的塑造、限制乃 至决定。因此,是否符合身份、关系、场合,亦即是否‘得体,将成为衡量酬唱诗歌的重要标准”(5),受托所作的寿诗、寿序亦是如此。此类诗文,袁宏道多有感于寿星德行品性,从内容上不难看出,他是在了解寿星本人的人生经历后方才作文。因此寿序、寿诗都带有明显的逻辑性。而正因寿者本人并非是与袁宏道朝夕相对或来往密切的亲人密友,所以行文时既要抓中寿者性格或生平最突出的闪光点称颂讴歌,又要端庄矜持,避免刻意恭维的生硬感。换言之,“诗人的社会身份与社会关系,其实比‘诗人这个‘名号显得更加重要:社会身份与关系不仅决定他参与哪种性质与层面的交往、聚会,决定他的交游圈和交际圈”(6),交际距离是此类诗文最难把握的一点。
二、交际功能下的表达方式
人际交往具有多种分类,文人之间庆生传统不仅是文化交往的必然结果,同样也是礼仪制度下的产物。那么,作为文字载体的寿诗、寿词、寿序,最能体现交往时智慧和文明的一面;为谁而作,于是何时何地而作成为文人揣度把握初度诗文的标杆。在此基础上,袁宏道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为身份地位各异的初度人群进行书写。
在语言风格方面,曾退如作为袁宏道多年挚友,与之相关的初度诗文语气轻松,祝贺的指向性没有十分明显。在三首初度诗中,袁宏道没有选择历叙好友生平,用华丽的语句描写其人生成就,而是更倾向于描写生日时所处环境,比如“一江浩雪浮箕舌,千亩深篁露顶颅”、“菖蒲弄碧柳垂轩,过雨闲看蛱蝶翻”、“竹树森疏翠绕身,与君连日坐花荫”等等。从诗作内容及标题来看,曾退如生日当天,袁宏道与曾退如等三五好友相聚,袁宏道选择描写曾退如目前潇洒自在的生活状态,来表达自己对他“便作华胥世上民”逍遥姿态的羡慕,成为一种隐晦的祝福。而为曾退如父亲所作的《寿曾太史封公七十序》也不同于一般寿序,文章通篇以袁宏道同客人在柳浪关于动静以及仙道的对话为中心,以曾退如父亲为例赞扬其人;创作时间也并未发生在寿者生日当天,而是一年后袁宏道与曾退如相聚北京时,曾退如提出自己父亲现年七十岁,袁宏道认为“此言足以寿封公”,因此将对话写下作为寿序。这篇寿序不是专门为寿而写,更多是记叙了袁宏道自己对人生的看法。结合袁宏道写给曾退如的初度诗,也正因他与曾退如感情甚笃,因此在贺生的诗文中才能够放手信笔,自在而不拘束。
与为曾退如所写的诗文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袁宏道受人所托为朋友、同僚的父母或为长官、先生而作的寿诗、寿序。袁宏道写作时多通过朋友、同事本人对寿者本人进行了解,因此语言谨慎稳妥,力求不出差错,并且常以后辈为人处世、事业成就等引出寿者本人的人生经历、德行品性。此类诗文祝寿目的强烈,但不见曲意逢迎之感,各有侧重点。例如《贞寿诗为冯太史母》云:“箧装能几何,典发买书籍。孤灯瘦形影,寒帷风雨夕”,着重描写冯太史母亲教子的辛劳;《节寿篇·为萧山沈令广乘母夫人作》侧重称赞母贞子廉的佳话,“乡邦传盛事,似作昔贤说”;《寿毕侍御两尊人》言:“臯桥只有齐眉伴,彭泽唯闻历齿儿”,突出毕懋康父母伉俪情深等等。
写给家人的初度诗文,语言真诚,作诗时的心情也同样真实。因为对方是自己至亲,写作时也不免带有自己的情绪。比如《龚惟长侍御舅初度》一诗,写于袁宏道青年时期,此时他饱受病痛折磨,因此这首寿诗虽然感情真挚,但用词并不激昂澎湃,“百年日月徒婚嫁,万里云霄有网罗”一句反而更像是对自己心中苦闷的描写。但写作对象是对自己人生和创作有颇多帮助和影响的舅父,因此他不必担心因诗作的整体基调是否会给自己的交际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另一首写给父亲袁士瑜的《大人寿日戏作》,作于任职顺天府教授时期,工作清闲兼兄弟好友相聚,此时袁宏道的生活较为舒适自在,又是为父亲所作,因此本诗情绪情绪饱满,文字巧妙,虽是“梦中”所想,却如同真实的身处寿日宴席。“或呈履与襦,或盛练与?。纷纷贫族子,趋走供鹜鹅。门下诸术人,谀口若悬河。命宫直田宅,晚子更高科。东邻老书塾,儒衫衣败荷。方丈诗一篇,高声自吟哦。社中诸法友,勉力事禅那。光阴如电掣,温言相切磋。二壻白湖来,靑衫夹两骡。入门疾奔趋,不顾坎与坡。”等等一系列庞大的人物与场景描写,无不展示着寿日的喜庆欢乐。而细节处的动作描写与修饰,则将来客的身份地位特征完美再现。本诗语言活泼热情,不难想象寿者本人看到时的反应。同辈兄弟间的初度诗,用词豪放豁达,赞美之词不吝笔墨。比如《花朝日伯修初度》中他用“一束牛腰足自骄,九陌飞尘何所慕”来希望伯修诗文来年更加精进;《十二月十七日五弟初度》他认为弟弟“读尽古人书,识遍天下事”。称誉的同时,他也不忘劝诫勉励兄弟,用“拟把一竿随丈人,不向天家作师傅”告诫伯修不要过分沉迷官场,保持自己的本心;而用“千里宿舂粮,养就天池翅”劝导五弟做事要尽早做准备,方能获得成功。拳拳之心,可见日月。
三、交际维度下的叙述手法
在诗文的叙述手法上,袁宏道也自有章法。风格各异的初度诗,各自具有不同交际目的,所以袁宏道在有限的篇幅中多采用正面描写。例如《贞寿诗为冯太史母》目的是为了讴歌冯母的伟大,所以全诗基本是其一生抚育孩子的写照,“宝髻暗尘灰,双凤啼晓额。举眼望愁空,苍苍不如石”描写了劳苦为她带来的变化。而为五弟写的两首初度诗中,为了凸显其学识文章,描写其文采是“家世安国学,铁砚工文字”,“偶然笔落珠成字,误被人呼凤作群”。在寿序中,因体例相较寿诗而言宽松自由,袁宏道采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例如《寿李母曹太夫人八十序》中,首先正面描写曹太夫人“精神炯炯如壮年”,再写友人李献夫“早有文誉”,“为人开爽敏捷,果于任而敢于言,胸中有蓄,吐之唯恐不尽”,通过赞扬友人来表达对其母的敬佩:“唯母之凝结,乃献夫之所以发舒也”。又以“仁”字概括曹太夫人,运用孔子对仁与寿的观念来表明自己相信曹太夫人仁而必寿,从而达到贺寿的目的。在《寿何孚可先生八十序》中,袁宏道先是用不少笔墨来记叙赵文肃的学识品行,大加赞赏,然后引出同事何旭如之父何孚可曾是赵文肃学生,并且认为何孚可继承了赵文肃的为人和学识。接着又正面描写何孚可的生平,认为他是“儒而隐者”。全篇通过对赵文肃的赞赏,侧面烘托出何孚可的优秀卓越,“幸緣旭如以淑公,因得窥文肃之一二”,不失为一种恭贺之法。
此外,袁宏道也常用对比突出的方式来对寿者进行赞扬,力求做到不刻意的称颂。比如《寿刘起凡先生五十序》中,言自己轻谈天下事,行为不够稳重,对比描写刘老先生“端凝简静”,因而刘氏一族“盛且久”,认为颜氏可以与之相比。《寿邹南臯先生六十序》中,通过比对其他“海内名公卿”,赞扬邹老不靠所在之地也不依家姓门族,而是靠自己的学问和品行为世人称颂。而《寿孔大令》全诗都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冰崖”与“焰井”、“一”与“千”、“谒舍”与”衙参”、“苔常满”与“鸟不喧”等多组词形成的鲜明对比,都能够突出孔县令为人善良,为官勤勉。因此,虽是寿官之作,但全无曲意逢迎之感。
为长辈而作的祝寿诗文中,母亲形象占了相当一部分比例。总体来看袁宏道为这类人群创作的作品,基本拥有一个固定的套式。一类寿诗中首先记叙母亲们含辛茹苦,为子付出一生的场景,最后描写孩子们不负期望终有成就,比如沈凤翔母子“乡邦传盛事”,冯有经之母“廿年立孤成,名字照丹册”。苦尽甘来,是这类母亲的真实写照,袁宏道在作诗时自然也遵循这样的写作顺序。另一类寿诗则是喜庆欢欣,因此袁宏道作诗时多使用景色描写来衬托,并且化用长寿意象和典故来进行书写。《寿雷元亮母太宜人》中用“树树新莺啼晓晖,春风南国笋初肥”描写寿日的环境,用“红云”形容寿星身上衣物,喜庆之意溢于言表;而“老鹤”二字一出,则充满吉祥之意。在寿序当中,袁宏道则不再着力于描写母亲们的艰辛,而是将母亲对于孩子乃至家族的影响置于全文中心。事实上,第一类寿诗通过描述母亲辛劳而想要表达的思想也是如此,但因篇幅和文学体裁的限制,无法直接表述。在《寿洪太母七十序》中,袁宏道记叙了洪太夫人整理家宅内务,抚养子孙,好善乐施,为全族人做出了优秀的表率,因此袁氏才能繁衍不息、家族兴旺,正所谓“世不乏贤,而昌其年者多在母氏”。《寿李母曹太夫人八十序》中,他讲母子的关系比喻为根与木,认为只有根长得好才能孕育出强壮的枝干,友人李献夫高才,“为世显儒,以母则式”。
在文学史上,为庆生贺寿所作的诗文常因堆积溢美称颂之词而显得内容空洞,不出新意为人诟病。但袁宏道的初度诗文则力求突破固有的弊端,抓中写作对象的身份、地位、人生经历等特点进行赞美,从而达到社交的目的。
四、结语
袁宏道的初度诗文数量虽然不多,但贯穿他了青年至晚年时期。作为一个拥有正常社会关系的文人,袁宏道为他人所作的初度诗文自然也就带有目的性和交际性,成为社会交往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根据创作对象的不同,交际目的差异,袁宏道初度诗文在表达方式和叙述手法上也有不同的表现。这些诗文无一例外都体现出袁宏道情感上的真实,写给亲友的诗文情真意切,不矫揉造作;受他人所托而作诗文,则有感而发,敬佩之情溢于言表,跃然纸上。语言用词巧妙精彩,恭贺情绪饱满但不见阿谀。在逻辑上又严密谨慎,虽偶有套式,但诗文的侧重点和个人情感又根据交际对象的不同而变化。
注释:
方苞著,刘季高点校.《方苞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出版,第206页。
黄宗羲著,陈乃乾点校.《黄梨洲文集》,中华书局2009年版,第508页。
袁宏道著,钱伯城笺校.《袁宏道集笺校》,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本文所引所有袁宏道诗文均出自本书,下不赘述。
王肃著,王国轩,王秀梅译注.《孔子家语》,中华书局2011年出版,第129页。
吕肖奂,张剑.《酬唱诗学的三重维度建构》,《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2期。
吕肖奂,张剑.《酬唱诗学的三重维度建构》,《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2期。
参考文献:
著作
[1]袁宏道著,钱伯城笺校:《袁宏道集笺校》,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2]许维遹著:《吕氏春秋集释》,中华书局,2016年版。
[3]周群着:《袁宏道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4]曾纪鑫:《晚明风骨:袁宏道传》,陕西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学术论文
[1]刘浪:《论归有光寿序的写作策略》,《写作(上旬刊)》,2018年第1期。
[2]李爱贤:《明代寿序文勃兴之原因初探》,《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年第17期。
[3]吕肖奂,张剑:《酬唱诗学的三重维度建构》,《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2期。
[4]周裕锴:《诗可以群:略谈元祐体诗歌的交际性》,《社会科学研究》,2001年第5期。
[5]赵厚均:《赠序源流考论》,《文艺理论研究》,2008年第4期。
[6]赵乐:《元白唱和诗研究》,《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6期。
[7]李瑄:《文人小集在明清文學思想研究中的价值——以袁宏道<敝箧集>为例》,《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4期。
[8]李红霞:《论南宋寿词的分型及特征——兼论祝寿文学的历史演进》,《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3期。
学位论文
[1]孙硕宇:《归有光赠序文研究》,广西师范大学,2017年硕士学位论文。
[2]涂小伟:《宋代祝寿诗研究》,西南大学,2012年硕士学位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