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敏
(阜新市细河区职业教育中心)
互联网时代下,计算机教学活动的开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中职院校作为人才培养基地的重要组成,其计算机教学活动的开展对学生的发展及社会的发展等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结合实际情况可知,现阶段的中职计算机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阻碍了其教学目标的完成。
1.人才培养模式的滞后性。互联网科学技术的出现及不断发展,给现代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其重要的影响。作为人才重要培养基地的中职院校,其计算机教学活动的开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作用。但在现阶段情形下,中职计算机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存在人才培养模式滞后这一特性,对计算机教学目标的实现造成较大阻碍作用。中职计算机教学人才模式滞后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一是中职计算机教学计划和人才市场的实际需求存在较多不吻合之处;二是中职计算机教学计划有“闭门造车”之嫌隙,教学内容和企业实际需求有较多不符之处。
2.计算机实践教学效果差。计算机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是整个中职计算机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计算机技能的培养和提升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但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计算机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并未达到其预期目标,学生未能真正了解和掌握计算机技能。现阶段的计算机实践教学下,教师往往将计算机教学内容及计算机原理进行演示和逐字逐句的解释,在向学生演示完某一软件的操作方式之后,要求学生上交相关操作任务,则该项教学活动宣告结束。这一实践教学下,学生未从根本层面上了解掌握计算机知识内涵,在今后的实践活动中,并不能独立自主、持续连贯的开展计算机操作活动。
3.校企合作形同虚设。校企合作模式的建立健全,是整个中职计算机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现阶段的教学情形下,校企合作形同虚设。实际教学过程中,校企合作形同虚设,其原因主要在于:一中企业实习培训活动的开展缺乏体系化,学生在实训期间不能得到很好的培训;二是学生在参与企业实训活动时,主要完成简单及机械重复化的工作,其计算机技能未能得到锻炼提升的机会;三是校企合作规模有限,仍然有大量学生未能拥有参与企业实训的机会。
1.建立以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计划。计算机专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该专业的发展时间较为短暂,但是对全球影响力却极大,互联网科学技术的出现,实则将全球带入了一个全新的互联网时代,与此同时,互联网科学技术知识变化速度较快。基于这一情形,中职计算机教学活动的开展应积极建立以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计划,使学生学习的计算机知识内容紧跟时代潮流,促进学生今后的成长和发展。以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计划的建立,其主要内容在于中职计算机教学活动的开展,应以人才市场的实际、实时需求为导向,制定并完善相应的人才培养计划,其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是专业教师应努力学习学科前沿知识,并将其知识内容传递给学生;二是院校应积极强化学生和社会之间的联系,通过增加学生社会实践的机会和平台,让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计算机科学技能。
2.校企合作模式的逐步完善。中职计算机教学活动的开展,应注重理论学科知识和实践能力两者之间的融合培养,使学生成为掌握计算机技能的综合性人才。实际教学过程中,校企合作模式的逐步完善是强化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有效手段,学生在参与企业实训活动的过程,不仅是学习巩固理论学科知识的过程,而且还是将所学理论知识转化为动手实践活动的过程,学生的计算机实践能力同时得到显著提升。现实情形下,校企合作模式的完善,应主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中职院校应积极需求校企合作机会,扩大校企合作规模,满足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实践需求;二是中职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理应承担其学生的培训计划,学校应结合大多数企业的实际情形,建立一套较具灵活性的人才培养计划,使学生在参与企业实训过程中,有目的性地提升自身技能;三是中职院校应极力注重实训过程中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要求学生定期向专业教师反馈自身的学习效果,专业教师同时给予其专业化、可操作化的有效指导。
综上所述,中职计算机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人才培养模式落后、学生实践能力匮乏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中职院校教师和管理者应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具体且有较大可操作性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