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泰元
2018年6月12日的新加坡“特金会”前夕,美国第一千金伊万卡以一句伪“中国谚语”发送推文,引来了诸多热议。她的原话是“Those who say it can not be done, should not interrupt those doing it.”该句或可理解为“那些说事情办不成的人,不该阻碍那些正在做事的人”,后来有网民把它译为中式英语,成了“You can you up, no can no BB”(你行你上啊,不行就别乱喷)。
此举着实搞笑,堪称神来之笔。然而仔细推敲,似有“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影子。此话怎讲?伪中国谚语宛如假中文,在中文里根本不存在,通过英文这个媒介传播,中译时找不着这句谚语,无法精确回译,于是用相当于假英文的中式英语回敬,向这个假中文的源头致意。假假相报,令人拍案。
中式英语(Chinglish)就是中国式的英语(Chinese English),单词Chinglish是个混成词,由Chinese的前一半和English的后一半缩合而成。顾名思义,Chinese English就是明显带有中文特色的英文。
中式英语由不谙中文者观之,就是一种有问题的假英文,经常会让外国人感到不知所云。最经典的例子之一,是正式收录于多部英文词典、已入籍英文成为英文一分子的long time no see(好久不见)。long time(长时间)的英文没问题,是地道的说法。no see(不见)则直译自中文,语法不对。把long time no see这四个词串起来,中文味十足,像英文却又不是英文。
“中式英语”这个词迄今仍不见收于任何中文词典,却早在15年前就进驻了英汉词典。由李华驹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21世纪大英汉词典》,在Chinglish这个词条下提供了两个中译──“中式英语”和“洋泾浜英语”。
“中式英语”的英文对应词是Chinglish,多部英文词典都查得到。《牛津英语词典》(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即OED)于2004年12月收录、发布,当时还引发了媒体的报道和社会的关注,然而OED却不是最早收录Chinglish的英文词典。我手边的资料表明,最早收录Chinglish、给它“身份证”的英文词典,应该是1997年澳大利亚出版的《麦夸里词典》(Macquarie Dictionary)第3版,它对Chinglish的定义比较简单:
any variety of English strongly influenced by Chinese【明显受到中文影响的一种英文】
OED 對Chinglish的定义最为详尽,巨细靡遗的程度居各英文词典之首:
A mixture of Chinese and English; esp. a variety of English used by speakers of Chinese or in a bilingual Chinese and English context, typically incorporating some Chinese vocabulary or constructions, or English terms specific to a Chinese context. Also: the vocabulary of, or an individual word from, such a variety【.中文和英文的混合语,特指中文人士所用的一种英文,或在中英双语的环境下所用的一种英文。这种混合语通常包含一些中文的词汇和结构,或是在中文的环境下才使用的英文词语。也指这种混合语的词汇或个别词语。】
综上所述,我们不妨如此理解Chinglish:中式英语是一种融进中国语言特色的英文,以英文为表,中文为里,依托着英文词汇的载体,包装的是中文的词语与结构,并且多为中文人士所用。
中式英语有哪些?当然不只有地位已稳固确立的long time no see(好久不见),其他常见的例子还有不少。
比如,文初提到的you can you up(你行你上啊)和no can no BB(不行就别乱喷),还有people mountain people sea(人山人海)、give you some color to see see(给你点颜色瞧瞧)、no zuo no die(不作不死)、good good study, day day up(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这些都是几年前红极一时的例子。这几个中式英语虽号称收录于词典,然此词典却并非传统、正规的词典,而是一个在线的美国俚语词典Urban Dictionary(多译《城市词典》),内容由广大的网民众筹而来,权威性不足,可信度不高,对于中式英语的收录,不足为训。
那有没有如long time no see这样收录于传统、正规词典的中式英语?答案是有的。我研究《牛津英语词典》多年,对这部规模最大、权威性最高的英文词典作过梳理,发现里面的中式英语起码还有十多个。
知名度最高的long time no see当然名列其中,OED的词源清楚载明,此乃洋泾浜英语(Chinese Pidgin English),译自中文的“好久不见”(或“好久没见”),并驳斥了源自北美印第安语的论点。long time no see于1894年首度见诸英文文献,至今仍广泛使用,是个口语的、非正式的说法。
然而知名度最高的long time no see却并不是最早的中式英语,先于它进入英文的还有好几个,比如lose face(丢脸)。OED明载,lose face直译自中文的“丢脸”或“丢面子”,1834年就已有英文文献的记载,比long time no see还早60年。与lose face密切相关的save face(保全面子)也直译自中文,1870年首见于英文,也比long time no see来得早。有趣的是,lose face和save face在当今的西方语言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双双被纳入语用学,成为学科术语。由中式英语到学术殿堂,lose face和save face的华丽转身,不由得让人称奇。
另一例有历史的中式英语no can do(没办法,不行)亦为OED所收录,词源明载是洋泾浜英语,译自中文的“不可以”,1868年始现身英文。no can do是个表否定的短语,其肯定的对应词是can do(能行,可以),其历史比否定的形式更悠久,1845年即见诸英文,OED 的词源表明,这个can do同样是洋泾浜英语,译自中文的“可以”。can do和no can do都是口语的说法,正式的场合不宜使用。值得一提的是,否定的no can do颇为给力,以连写的Nocando之姿,成为美国当今饶舌歌手詹姆斯·麦考尔(James McCall)的艺名。另外,No Can Do也是英国女子流行演唱组合甜心宝贝(Sugababes)的知名歌曲名称。中式英语跨界进入英美流行文化,生命力可谓惊人。
除此之外,chop-chop(赶快,快点)也是个有历史的中式英语,亦为OED 所收录,1834年就已经现身英文。OED 指出,chop-chop不是望文生义的“砍砍”,而是个洋泾浜英语,源自官话的“快快”,是个口语的说法。另一本知名的语文词典The Phrase Finder(《语典》)进一步指出,chop-chop其实根植于粤语的“速速”。不管是“快快”还是“速速”,这个chop-chop的生命力跟no can do一样旺盛,在英语世界的流行文化里俯拾即是。
还有一个look-see(看看,查看)也值得稍作介绍。OED 的词源指出,look-see也是个洋泾浜英语,明显有着汉语“动补结构”(resultative construction)的特征,可能与“看见”有关,1862年首见于英语。look-see用作动词、名词皆可,然现在以名词更为常用,比如have a looksee(看一看)。look-see也是个口语词汇。
OED 另收了10个直译自中文的词语,用以描述特定时空下的中国社会与文化,如iron rice bowl(铁饭碗)、red-cooking(红烧)、snakehead(蛇头,人口贩子)、running dog(走狗)、barefoot doctor(赤脚医生)、paper tiger(纸老虎)、work point(工分,劳动工分)、struggle meeting(批斗会)、walking on two legs(兩条腿走路)、both red and expert(又红又专)。
这10个中式英语是描述当时中国社会情形的中性词,与前述中式英语的口语特性相比,似乎略有不同。有些中国学者另起标签,把它们称之为“中国英语”(China English),以与带有贬义色彩的“中式英语”(Chinglish)作出区分。
然而迄今为止,“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这样进一步的细分,在英语这个语言中还没有正式加以认可,英语词典也无一收录,目前的主流依旧是统称为Chinglish或Chinese English。中国学者的创见与努力,除了国际学术圈的辨证与检验之外,仍然有待被广大英语世界看重与接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