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

2019-01-31 17:47汤德胜
中国摄影 2019年1期
关键词:古运河叔父底片

汤德胜

大运河对我而言,似乎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意义,也或许就是我心底那道化解不开的乡愁。

对于大运河的情结最初源于儿时的那份天真好奇,岸边纤夫的身影和号子声、那生活里的欢声笑语及船桨一声声的“吱吱呀呀”在我儿时的心灵里都留下深深的烙印。

我家世世代代生活在运河边上,八九岁时,每逢夏季,运河就成了我们最好的嬉戏场,游泳追逐、打水仗,这种欢快的景象经常会进入我叔父的镜头里。当时家里开了家照相馆,叔父和大姐是当家摄影师,闲暇之余,叔父也会捕捉大运河上的风景。平时的耳濡目染让我很早就摆弄起照相机,一些基本操作我已是手到擒来,叔父摄取的画面一次次触动了年幼的我,处于好奇和模仿的冲动,我开始偷偷地用家里的旧相机(记得是德国生产、带皮腔伸缩的老相机)拍摄同学、船工、纤夫甚至成群的鸭鹅等一切与运河相关事物。不自觉间竟然拍上瘾了,并且用叔父冲玻璃板底片剩下的旧药液偷偷冲自己拍摄的胶卷。有次被叔父看到,被他“训”了一番:“不要用旧药水冲胶卷,既然拍了就认真对待。”就这样,对摄影的热爱,促使我在不经意间与大运河结下了不解的情缘。

1965年,我从古运河畔无锡部队调至北京。因为当时掌握照相技术的战士不多,这让我很快就从连队调到机关从事摄影工作。在拍摄部队训练场景时有生第一次登上了长城,它的雄伟壮阔一下子就震撼了我,让我想起爷爷和父亲的话:“长城和大运河是中国人民最勤劳、勇敢、智慧的结晶,我们是运河人,喝着运河水长大,运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当时心情为之澎湃!瞬间理解了父辈们的那种挥之不去的情结。长城的美丽和壮观,以及它的内涵精神是根植于我们每个国人心间的,大运河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1968年的夏天,我在通州以及天津杨柳青看到古运河遗迹,往昔的繁华、热闹、声音似乎都被时间湮没了,这一通往家乡的大运河怎么会变成这样?联想到儿时曾嬉戏的运河往事,这种巨大的反差勾起我对往昔的追忆,我想必须要拿起相机,去记录那些所想所思和难以忘怀的人和事。自此,每逢部队拍摄任务的空余时间,我就到处打听哪里离运河近,想办法跑去看看。那段经历承载着我对大运河鲜活的情感和记忆。

1968年底我退伍回到家乡,1971年安排到武進县文化馆工作,在等待分配工作的这三年多时间里,我沿着家乡的运河走向,走走停停地拍摄了很多运河景象。“文革”时期的“破四旧”让运河两岸具有历史价值的文物景观被无情地破坏令我刻骨铭心;1969年至1979年,开始了大规模疏浚整治千年古运河的工程,我的亲戚朋友也积极参与其中,在这场声势浩大的工程中,我被深深的震撼了。我不由地陷入深思,运河顽强的生命力,它历经邢沟、漕运,到今天的千里京杭大运河,其丰厚的历史积淀让我痴迷,我想大运河那广阔的空间和时间跨度应该要更有计划、有步骤地去记录。这以后的连续四年,我牵头组织了一些摄影师,或骑自行车、或搭船、或徒步,沿着古老的运河来回穿梭于苏州、镇江、无锡、杭州及山东境内的运河与黄河交界处,大量记录了运河两岸的民俗人文和自然风光。1970至1980年代,我又多次追寻古运河的脉络,沿着古纤道踪迹记录了安徽、河南、河北等地运河两岸的风土人情。其间,我经常看到河道遭到破坏,原有的拱桥和文物景观被无情地拆除,心情的沉痛、惋惜无法言表,只能用拍摄和记录去化解。

与大运河结缘的50多年,我拍摄了两万多张底片,对运河的真挚情感全部溶化在这些底片里。我一边用心地呵护这些底片,一边仍在急切地关注着运河,我想在有限的生命里用自己的方式留下对运河更多的爱,也为未来留下我所历经时代最真实的记忆。老话说:“爬过山的人,知道山有多高;趟过河的人,知道河有多深。”拍摄大运河,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坚持,其间有过困难、有过弯路、也有过情绪低落。1970年代,没有像现在这么发达的交通,那时的路很简易,大部分地区没有公路,我一路自行车骑下来满身都是黄土,有时饿了就挖点地里的地瓜、萝卜充饥,渴了就近喝口运河水,困了就睡在运河的船家里。与我一起拍摄的几个伙伴先后离开了,而我能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下坚持下来,仅靠勇气和毅力是不够的,支撑我坚持下来的是那份撇不开绕不过去的运河情结。1980年代末期,因我发表《太阳与人》这幅摄影作品引发了来自全国的多方质疑和争论,我对自己的拍摄思路与方法产生了疑虑,对创作的摄影作品也丧失了应有的自信,这不可避免地影响了对大运河的持续创作,可以说那段时间相当泪丧……是父辈们的鼓励以及身边朋友们的真情支持使我从迷茫的“自我”中走出来。

大运河见证了两岸千年的历史更迭,见证了改革开放40年以来的巨大变化。它的功能和作用随着历史的进程正在发生改变,它正在以一种宁静祥和的姿态,迎接一个新盛世的到来。我已做好准备,用摄影续写与大运河的情缘。

猜你喜欢
古运河叔父底片
旧底片
东林古运河人那些幸福味儿
东林古运河人那些幸福味儿
谁认识的人多
夜游清名桥古运河
一座城的70年时光底片
由新见阳小叔父鼎看叔姬鼎等铜器及相关问题
血浓于水的亲情(中篇小说连载十)
保护光明的“底片”
云泥之外冷清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