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少鹏
由于2018年中国股市下跌幅度较大,甚至在全球都较为“醒目”,人们对于2019年中国金融市场的稳定非常关注。笔者认为,今年中国金融市场面临内外部多重挑战,但我们进行逆周期调节的弹药充足,支持金融稳定运行的经济基础牢固,实现金融稳定是可以预期的。
第一,强烈的风险意识是维护金融稳定的重要因素。党中央高度重视解决金融风险。从2015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三去一降一补”,到2018年上半年止,金融市场风险的排查和化解取得积极成果。无论从宏观杠杆率还是从金融杠杆率来说,总体上都处于稳健区间。2018年下半年起,“稳杠杆”成为主旋律,表明各方面对于杠杆的内涵特别是结构性调整的趋势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在金融整顿已经取得积极成果之后,高层仍然强调要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这种理性主张本身就是金融稳定的一个保障。
第二,我国经济韧性强,拥有巨大规模的内部市场,这是金融稳定的强大基础。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不仅体量巨大,而且有结构性优势,包括消费升级优势、产业配套优势、内部调节优势、对外开放优势、技术后发优势、人口红利优势、居民高储蓄优势等。以更有力的开放举措促进国内市场升级,是2019年和今后一段时期的努力方向。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了七项重点工作任务,即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快经济体制改革、推动全方位对外开放、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既立足解决中国自身的经济问题,也紧扣国际市场的节奏。中国市场的质量提升了,更加开放了,更加具有国际吸引力了,中国和世界就都赢了。
中国市场提质升级的一个重要阻碍是,个别国家正在上升的贸易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对此,需要以柔克刚,以对等开放策略加以应对。
第三,我国金融监管和逆周期调节的能力显著增强。目前,依法全面从严监管已成为金融监管常态,银行、保险、证券、期货等市场板块都更加规范。在股市下跌幅度较大时,甚至有人喊出了“让妖精回归市场”的戏言,这从侧面说明,激发市场活力的措施更需加快落地。
从货币供应和调节来看,去年央行采取了一系列逆周期措施,通过四次降准、增量开展中期借贷便利(MLF)等提供了充裕的中长期流动性,基本有效传导到了实体经济。2019年,货币政策将继续发挥逆周期调节功能,兼顾总量与结构、数量和价格的平衡。已经创设的定向中期借贷便利(TMLF),正在推进的银行发行永续债补充资本,以及可能继续推出的金融工具和手段,将对于流动性保障和逆周期调节发挥作用。
第四,以改革新举措释放红利激发活力,是稳定金融市场的有力抓手。我国是高储蓄国家,将一大部分储蓄转化为投资是必经之路、必过门槛。通过资本市场制度改革,增强市场的稳定性,增强其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十分迫切。中央决定在上交所设立科技创新板块,同时试点注册制,是对市场各方期待的响亮回答。
目前,科创板正在积极推进中。将在科创板试点的股票发行注册制,将与上市、信息披露、交易、退市等基础制度改革统筹起来,一体推进。上市标准将更具有包容性、适应性,给处于成长期的创新企业提供实实在在的市场化支持。在科创板取得的经验,将会在全市场推广。▲
(作者是证券日报常务副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