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 滨 颜世田 车冠春
曲阜师范大学实验教学与设备管理中心 山东曲阜 273165
2018年12月26日,北京某高校发生实验室爆炸事故,3名研究生不幸遇难。此次重大事故的发生,带来了惨痛的教训,为实验室安全管理敲响了警钟。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实验室承载的教学和科研任务也越来越繁重,随之产生的安全隐患更多,也更复杂[1,2]。为有效防范各类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高校师生生命财产安全和校园稳定,必须持续不断完善实验室安全工作体系、丰富实验室安全管理内容、提升实验室安全管理水平。
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和“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的要求,构建由学校、二级单位、实验室组成的三级联动的实验室安全管理责任体系。
由于实验室按照功能划分涉及理、工、文等多个学科,学科下又分多个专业,从而造成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需求和重点有较大差异。因此,必须加强顶层设计,加强监督和协调各方面工作,既筛选共性问题,扩大覆盖面,又使工作有所侧重,关注风险点较多的实验室,如化学类和生物类实验室。
(1)设立由分管校长任组长、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参与的校级实验室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小组由实验教学与设备管理中心牵头,保卫处、科技处、研究生处等职能部门负责人参与,负责制订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相关制度,对学校实验室安全各项工作进行整体规划部署。
(2)实验教学与设备管理中心是学校实验室安全工作的归口管理部门,下设实验室安全管理科,并配置专职实验室安全管理人员,负责组织开展实验室安全教育和安全检查,督促各实验室落实安全制度等工作。
按照“压力层层传导,狠抓责任落实”的原则,建立健全院系层级的实验室安全管理组织体系,成立由院级党政领导共同负责的实验室安全领导小组,院分管领导具体开展工作,并设置由具有专业知识的教师担任安全助理,负责所在单位安全管理的日常工作,发挥“上传下达”的作用。学校与各二级单位签订安全责任书,以此进一步明确各单位的安全权利、责任和义务。
每个实验室房间确定安全责任人,负责开展本实验室的相关安全工作;科研项目负责人(实验课程任课教师)有责任对本项目(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安排防范措施,指导有关人员做好安全防护。院系与各实验室负责人签订院系实验室安全责任书。
建章立制是实施有效管理的前提,建立和不断完善总分结合的管理规章制度体系,是解决实验室安全管理中“怎么管”的关键所在。
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归口部门负责向学校提请制订和修订制度,就校级层面的实验室安全工作的职责、管理要求、事故分级与分类、应急预案等内容做出总的规定。2016年,我校出台了《曲阜师范大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办法(试行)》《曲阜师范大学危险化学品、易制毒化学品管理办法》《曲阜师范大学实验室危险废弃物处置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实验室安全管理方面的制度;同时针对实验动物管理、明火电炉管理,特种设备、设施管理等方面做了制度上的规定和要求。
在高校实验室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基层单位的安全管理制度建设要跟上实验室发展的步伐,满足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需要。以校级安全管理制度为依据,各院系应健全适合自身特点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同时,具体到每个实验室,还应制订详细的实验流程和仪器设备操作规程,并确保制度上墙。
实验室安全的归口管理部门代表学校加强督促,监督各院系、各实验室完善各类规章制度、操作规范等文件。
安全教育是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做好安全教育工作,是降低安全事故发生概率的重要途径,是增强师生安全意识、增加安全知识、提高安全应急能力的有效手段[3]。
建设实验室安全网上教育考试平台,要求新生必须接受安全教育培训,通过考试后方可进入实验室操作。针对学科特点,设置不同类别内容的学习和考试内容,如我校实验室安全教育与考试系统,共设通识类、化学类、消防安全类、电气类、网络安全类、机械建筑类、特种设备类、生物类、辐射类九大类内容。各院系根据实验室专业要求及实际需要,选择与其专业相关的安全知识题库,进行针对性教育,使实验人员精准掌握适合自身专业特点的安全知识与操作技能[4]。而且,网上学习方式灵活、内容丰富,学生可以利用计算机、平板或手机进行文字阅读、视频浏览、案例剖析和模拟考试等形式的安全知识学习和练习,强化了学习效果[5,6]。
开展丰富多彩的实验室安全主题教育活动,是教育培训的延伸和补充[7],有助于广大师生牢固树立实验室“安全红线”意识,以及“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的观念,使师生从被动管理转变为自觉遵守,获得师生对实验室安全的认同感。
(1)每学期至少举办一次实验室安全知识宣传专题展,设置实验室安全事故案例、事故发生原因分析、增强实验室安全意识的意义、实验室化学品存放等方面内容,以典型案例展示充分引起师生对实验室安全的高度重视,进而普及相关安全知识,并通过有奖竞答和签名活动,提高活动的活跃度,达到“入眼、入脑、入心”的教育效果。
(2)每年秋季,聘请消防官兵来校与保卫处、校医院等部门人员一起针对新生和一线实验教师开展消防安全教育与演练,具体内容包括:①详细讲解灭火器使用方法和扑灭初级火灾的技巧;②设置虚拟火灾场景,演练应急机制;③模拟解救被困人员和灭火过程;④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利用废旧灭火器,亲身体验灭火器的实际操作。
(3)组织专家制作《高校实验室安全手册》,用图文并茂的方式为学生传达实验室安全常识、安全防护知识及安全急救等内容,使各实验室安全教育有据可依,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实验室安全技能,提高了实验操作能力和风险防范能力。
实验室安全风险在日常实验教学和科研活动中客观存在,必须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理念,正确选择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风险点,认真加以防护,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导致人身伤害、财产损失事故发生的概率和损伤程度。
危险化学品(以下简称“危化品”)通常指带有毒害、腐蚀、易燃、易爆、助燃等性质,对人体、设施、环境等具有危害的剧毒化学品和其他化学品,易引发安全事故,因此,必须加强对危化品的管控。以源头控制为抓手,以降低存量为目的,实现对危化品的跟踪监管。
目前高校多采用相关学院统一申报计划,学校采购中心通过政府采购集中招标的方式,确定供货商,购置包括危化品在内的实验耗材。针对本购置方式,具体开展的工作如下。
(1)学院须根据各实验室开设的实验课程和学生数量,准确统计学期内化学试剂需求量,由学校归口部门汇总后,编制采购计划。
(2)通过招标,选择资质全、信誉好的供货商,并要求其按照需求计划多次供货,做到用多少送多少,规避了实验室长期存放有毒有害试剂的风险[8]。这样,通过减少单次供货量和增加供货次数,从源头上控制了危化品进学校的数量。
(3)建立化学试剂管理系统。对进入学校的化学试剂建立清晰的电子台账,对交付给各学院的危化品进行跟踪监督,清楚记录危化品的来源、时间、流向、使用情况。
(4)重视危化品的校内调剂[9,10]。依据化学试剂管理系统内的数据,定期盘查危化品的存量情况,将存量较大、未开封、未过期、保存完好的试剂,先在本院系内部各教研室内调剂,仍无法消化掉的,再跨院系流转;对质量无法保证的试剂,学校归口部门,按相关规定集中进行处置。
除按照计划集中采购化学试剂外,还存在部分做科研的教师自行采购试剂的现象,使得采购源头多元化,不利于学校归口部门监管,在一定程度上留下安全隐患。对此,可以通过财务制度约束,即报账前,需要将所购试剂信息录入管理系统,凭借归口部门打印的入库单进行报账,逐步强化化学试剂购买渠道的正规化,对一次性购买大量危化品的实验室进行重点监控,如发现实验室内超量存放危化品,归口管理部门及时予以收缴转移。
高校实验室在日常教学和科研实验中产生相应的废弃物,若储存和处置不当,将对学校周边环境造成污染,对学校人员造成危害[11]。因此,高校必须分类收集、储存和按要求及时处置实验室废弃物,避免污染和危害。
为有效强化师生员工的环保意识,降低危险废弃物安全风险,学校在制订实验室危险废弃物管理规章制度和加强宣传教育的基础上,还设立专项处置经费,从废液桶、废物袋等包装物的购置,到废弃物的处置费,全部由学校统一设立经费,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避免了各实验室随意倾倒危险废弃物的现象。
同时,向本地环保部门进行危废申报登记,严格执行月报、季报、年报和台账制度;执行转移联单制度,与有资质处置公司签订危险废弃物处置协议,按照正规渠道处置,自觉遵守国家及相关部门出台的对危险废弃物管理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气瓶属于移动式压力容器,盛装的气体包括惰性气体、可燃气体、助燃气体和有毒气体等,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大量不安全因素[12],是国家特种设备监管和危险化学品监管的重点对象,必须从购买、运输、存储、使用等方面加强管理,降低安全风险。
(1)对学校实验用气情况进行统计摸底。我校实验教学与设备管理中心负责统计工作,内容包括气体名称、用气实验室名称、使用教师、使用周期、气瓶数量、有无固定气瓶设施、供货商等内容。
(2)参考上述统计数据,加强气瓶源头管理。比照危险化学品管理的方式,录入化学试剂管理系统,掌握进校的瓶体制造商、气体供应商、购置时间等安全信息,确保气体供应商资质齐全、运输过程安全、台账清楚。
(3)加强实验室用气安全培训,确保使用过程安全。针对用气人员开展气瓶安全知识专题培训,提高气瓶使用者的安全操作能力和事故应急能力。使用中,气瓶必须做到有效固定,防止气瓶倾倒后砸伤他人或造成化学品大量泄漏;对盛装有毒气体的钢瓶,须放置在装有独立通风系统和气体泄漏报警器的气瓶柜中[13]。
按照“发现问题不放过,隐患即事故”的原则开展安全检查,是及时消除事故隐患、防止伤亡事故发生的有效手段。
(1)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对实验室进行检查监督,可以发现安全管理体系、安全管理制度中的不足,可以促进制度体系趋向完善。
(2)在安全检查过程中向师生传输安全教育内容,宣传国家和学校的有关法律法规,达到以查促改、以查促教的目的[14]。
(3)在安全检查中,紧盯重要危险源和敏感风险点,认真梳理汇总检查结果,以书面形式发放到相关院系和实验室,要求限期整改,并对其整改情况进行复查,如果复查发现未整改重大安全隐患的,学校有权封闭实验室直到整改合格[15]。
新的安全形势下,围绕高校培养人的根本目标,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科学有效的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以适应实验室发展的新特点和新形势。通过组织体系落实安全责任,以规章制度规范约束各方行为,通过教育培训提高实验人员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以定期和不定期的实验室安全检查进行监督和落实整改,形成各环节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的闭环管理体系,并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增加监控的风险点和完善管理体系内容,以期为实验教学、科研及社会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安全可靠的实验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