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婧
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与成长的重要时期,初中语文作为中学阶段一门重要的学科,语文素养的培养不仅为学生高中阶段进一步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也关乎着学生终身的成长与发展。伴随着新课改的步伐,初中语文教学也需要与时俱进,转变教学思路与教学方法,以适应新课改的目标与要求。
初中语文是中学阶段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新课改对初中语文教学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与目标,要求语文教师要正确把握语文教学的特点,鼓励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初中语文教学对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初中阶段的语文教材除了基础性知识,还有大量强化情感与价值观的文本,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走进文本,理解文本蕴含的情感与思想,从而内化并培养学生的品质与素养。初中语文教学对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培养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非常重要的一个目标,也贯穿着语文教学的始终。语文学习在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塑造学生人格与品质以及陶冶学生情感等方面有着许多天然的优势,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发掘与引导。
受升学考试等压力的影响,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自由开放的课堂仍比较少,大多数语文老师仍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教师的课堂讲授为主,忽略学生的感受与想法。这样的课堂形式单一,气氛也不够活跃,很容易造成老师苦口婆心宣讲,学生却听得昏昏欲睡的状态。同时,单一的教学方法也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学生没有思考与探究的时间与空间,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极为不利的。
当前初中语文教学存在的一个首要问题是大多数语文教师不是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而是单纯地进行课文教学。不少语文教师认为语文教学的任务就是把课文教好,课堂讲授紧紧抓住课文内容,而且不少课文在教学过程中被人为分割而变得细碎零散,失去了文本原有的意义,这样的教学方式很难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我们主张必须有一个实际的经验情境,作为思维的开始阶段,生活化语文教学正是一种在生活背景下的情景化学习。”语文教学也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只是单方面的传授,而需要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的情感与想法。老师可以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课文中的情感因素,通过情感来感染学生,让学生代入文本内容,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情景创设的方法是灵活多样的,需要教师根据课程内容以及学生的生活经验来灵活选用。例如在讲授《沁园春·雪》时,教师可以先利用PPT播放大雪纷飞的北国雪景图片,然后引导并询问学生“你们心目中的雪景是什么样呢?是大气磅礴还是静谧神秘的?”在学生们经过思考并回答后,已对雪景有了自己的经验与情境,此时再进行课文的学习,学生们大多是带着感情来阅读的。同时在课文之外,老师可以鼓励学生们进行扩展阅读,推荐毛泽东的其他经典诗词让学生们阅读。对于一些戏剧类课文,本身就非常适合来表演,教师可以提前引导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学生在扮演前需要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人物性格特征与戏剧冲突,在查阅的过程中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我探究与学习能力。课堂表演时老师可以进行相应的引导,表演完成后由其他学生发表看法,最后由老师进行点评与总结,经过角色扮演,可以极大地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们对文本内容有更深入的体验与理解,比单纯的课文讲授更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感情在读的时候读出来,这无非如孟子所说的“以意逆志”,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委婉……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了,无论兴味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这就充分说明了诵读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反复的诵读是培养阅读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也可以通过诵读让学生体悟文本的美感,提升学生的阅读品味,促进学生的美育。例如在学习朱自清的《春》时,文本描写的是春天的景色,但学生可以通过老师的引导,反复诵读后,从文本优美的语句中可以读出春风的温柔与春雨的绵绵,眼前仿佛是春意盎然的烂漫图画,从而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自然而然地感受到春天的美好,此时已无需老师再进行更多讲解,学生自己也已体会到文本的美感,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审美能力,给学生带来美的熏陶,心灵的净化,情感的深化。
总的来说,初中阶段是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黄金时期,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学生语文综合素养与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达到的,需要我们广大一线语文教学工作者不断探索与尝试,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寻找更多的教学思路与方法,并将这些总结为教学经验,为更好地开展语文教学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