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疆石河子第一中学)
从“双基”到“三维目标”,再到“核心素养”,教育已进入3.0时代。《论语》有云“勿意、勿必、勿固、勿我”,教育让学生带走的不仅是书本里的知识,更是超越书本知识的人的素养,教育培养的是以科学与逻辑、人文与审美为核心的全面发展的人。
学生不应是工业品,而应是艺术品。因此,教师不应是技术工,而应是艺术家。一位近视的老师,尚有方向,但行之不远;一位平视的老师,墨守成规,且难于创新;只有一位俯瞰教学的老师,才能达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境界。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因此,在新课标的背景下,应该更加立足学校实际和学生个人特点,始终牢牢把握住学生为主的核心思想,坚持“突出双基、注重能力、分类突破、提高素养”的原则,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能力,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和影响,充分尊重学生在备考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释放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而提升备考质量。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使学生能获得较好的成绩,教师的作用尤为重要。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教师要花大量的时间仔细研究教材和考纲,分析对比考纲的变动情况,重点研究近三年的高考生物真题,把握高考命题走向,根据本届高三学生特点制定复习计划,统一复习进度,明确复习内容。
在以学生个性化需求为主的备考思想指导下,课堂教学模式也要进行必要的转型和调整。课堂转型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课堂教学思维的转型,从知识灌输到能力培养转变。另一方面是实现教学模式的转变,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方式,进而引入合作教学、探究教学、分组教学、情境教学等多种方式,努力构建高效自由开放的课堂氛围,开启核心素养时代的“创课”。
高三的学生最易忽视的就是课本,往往在答题规范、语言表述、文字书写上扣分,所以我就更加注重对于教材知识的整理和提炼,特别是注重对教材知识的强化理解,攻破存疑的知识点,每个考点过关。针对学情,自己动脑去想,动手去编,用知识点填空、纠错卷、专题复习卷等,整个过程复习紧紧围绕教材进行。那么,如何用好教材?
1.重视深入挖掘教材知识
教材的重点并非仅仅只是知识点而已,很多重要的解题思路、思考方式等,也都可以在理论论述、解题思路、插图资料、拓展习题等中找到灵感和方向。因此,要注重对于教材的全面挖掘,从知识点以外的背景知识中寻求灵感和突破。
2.注重日常积累和总结归纳
在日常的教学和练习过程中,不要将着眼点放在某一题的教学上,而是应该从大量同类型的题目中寻求结题的一般性规律,对这些规律进行有效的总结和归纳,有利于提升结题的效率和准确率。
3.学会阅读教材
高三学生读过的教材还存在盲点或没有重点。学会阅读,就要学会找出被遗忘的、记忆模糊和理解不透彻的知识点,做好阅读笔记,逐一攻破。重点反复理解核心概念、课本经典实验、常规实验、图、表、资料、与生活社会的联系,我将有关生物学事实、概念、原理和生理过程以问题、填空、填表(对比区别)、填图等方式呈现给学生或者将重点知识勾画出来,让学生记忆。
1.尝试绘画概念图
让学生以概念图的方式,将复习过的内容直观具体地展现出来,这对于提升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是具有较为有效的强化作用的,在学生独立绘画概念图的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却是十分珍贵的,往往能够成为学生们强化理解和记忆的有益帮助。
2.利用教材看图说话
在高三复习中,教师和学生往往只是注重教材文字的回顾而忽略了插图所蕴含的信息,导致学生的图文信息转化能力极低。可在复习中,引导学生自主地对教材插图进行概括和描述,然后在比对标准的文字表述,发现二者之间的差距,锻炼学生的识图能力。
3.模仿教材画各种图
在看图说图的基础上,可引导学生进一步尝试绘图。这样学生在亲自绘图中熟悉知识点并掌握一般图、表的常规分析方法,经历这一过程,学生对于知识点的印象深刻,知识点更加牢固。
4.学会记笔记,巧用错题本
记笔记就是要求学生对教师在课堂上所讲述的重点知识,进行提炼记忆,这样有助于学生回顾课堂教学内容,抓住教学重点,抽出更多时间进行听讲、看书、思考问题,消化本节课所复习的内容。
而“错题分析本”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提升学生逆向思维的能力,避免在同类问题上犯重复错误,非常有利于归纳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平时常翻常看,定期增补,形成一个动态的错题分析本。
5.培养规范高效的解题思维
就生物这门学科来讲,学生所要掌握的解题能力是多方面的,包括阅读分析、综合运用等多个方面,考题给予的条件,既可以通过文字来表达,也可以通过图表和图像来呈现,这就要求学生有综合的分析提炼能力,因此这也要求学生在日常的训练中,要注重培养一个规范高效的解题思维,能够遇到难题不慌不急,从已知条件中寻找到解题的突破口和着眼点,进而化繁为简,逐步提升解决难题的能力和心理优势。
1.精讲。主要针对两个方面:一是围绕教材的基础知识来讲,二是要从高考的重点和特点中寻求关键环节来进行讲解,而其他知识略讲。
2.精评。讲评之前要认真分析班级数据,有选择性的讲评,题目讲解重在指导,不是重复、重演一遍,不能以题论题。在讲评中,结合高考真题,适度改编,同时要注重进行有效的知识拓展,从目前掌握的知识点拓展到可能会涉及到的其他知识点,进而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每次模考后,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总结失误的原因,存在的问题,进而调整复习策略。同时,加强学校间的信息交流,研究各地高考信息卷,加以取舍。
指导学生将错题分类归纳,组内老师分工明确,将错题汇总,结合真题,加以改编,利用自习课反复再测,夯实基础。特别注重在集体辅导的同时,加强尖子生、临界生的辅导。帮助学生填补知识的空白和克服能力的缺陷,为高考冲刺,做最后的准备。
在考试中,心理因素也是不可忽视的,要引导学生们树立积极、乐观、勇敢的心态来面对考试,实现自我突破,发挥出应有的水平。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教师,既是创造者,又是学习者;既是教育者,又是研究者;既改变旧的教育模式,也改变自己。我们应脑中有“纲”、胸中有“标”、腹中有“书”、目中有“人”、心中有“法”、手中有“技”,寻求“本土理论”,为教育理论贡献自己的智慧,努力实践科学备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