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杠杆原理”谈微型小说的特征

2019-01-31 19:11戴宏华
中学语文 2019年24期
关键词:杠杆原理支点文学

戴宏华

微型小说是小说家族的一员,亦称“一分钟小说”“小小说”或“超短篇小说”。多数微型小说,篇幅短小,构思精巧,情节简约,意蕴深长。江曾培评述说:“小说世界已经由长篇、中篇、短篇形成的‘三足鼎立’状态,变成了由长篇、中篇、短篇、微型共同组成的‘四大家族’。”这一说法,反映了微型小说创作与阅读的发展态势。作为信息时代文学领域清幽频传的“一剪梅”,微型小说除适应了碎片化、快餐式阅读的社会需求外,亦受高考命题人青睐,被列为文学类文本阅读与鉴赏的独特审美式样,一些考生也在高考中写微型小说以应对。因此,就高中阶段而言,微型小说的读写问题,是我们应该触及且必须研究的教学方向。

基于此,笔者借用物理学“杠杆原理”中的“支点”与“杠杆”这两个术语,对微型小说这一文学样式做简单透视,使我们对微型小说的显著特征有基本理解。

一、素材是微型小说的“支点”

“支点”,原指杠杆发生作用时起支撑作用固定不动的一点,引申指事物的关键、中心。就微型小说而言,所谓“支点”,指充实而有意义的生活素材。

生活素材是创作之源,选择怎样的素材,决定了一篇小说的文学质地和意义指向。中外优秀微型小说,取材多为日常生活中再平凡不过的事件,关涉家常琐事、人伦亲情、世道人心、社会关联等,总是与普通人的生活息息相关。这就体现出微型小说“接地气”的性质,文本平实质朴,通俗易懂,“就从生活中来”,既不追求宏大叙事,也不追求旁门冷道。例如,2017年江苏高考题《一个圣诞节的回忆》,写一位老人虽孤独存世,但在准备圣诞节礼物的过程中,让“我”感受到了喜悦、兴奋、热烈,有着生动的“活着”的趣味。这位老人虽是美国小说中角色,却如邻家老人一般可亲可感可敬。其次,素材得有意义。也许素材初始是零碎的、粗糙的,但作者能从中找到“亮点”或“微光”,进而放大之、扩散之。凌叔华在《小哥儿俩》中,写大乖、二乖在“一夜之间”实现了对猫由恨至爱的情感转变,其中蕴含的人性光芒眩人心目。这样的小说,素材本身具有归真、趋暖、向善的意义,至而在作家笔下化为有价值的命题。

须强调的是,微型小说的素材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允许进行合理虚构、编述,同时要尊重真实性。虚构要注意以下几点:材料要典型;这事有可能发生;这事在生活中存在,只是有些夸张;或歌颂,或讽刺,都要有现实针对性。如迟子建的《与周瑜相遇》,作为现代女人的“我”,穿越到三国,与周瑜相遇了,这当然是有悖于常识的,是虚构的;但作家用灵动的语言,展示了“我”对“英雄”这种身份的质疑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其主题又具有现实意义,具有“借古讽今”的艺术效果。多年前,轰动一时的高考满分作文《赤兔之死》同样如此。主人公是《三国演义》中关羽的赤兔马,看似荒诞;但作者详细描述了赤兔马因捍卫诚信最终死去的过程,深刻揭示了现实社会“诚信”的重要性。真实并不排斥虚构,只要合情合理就好。

生活素材弥漫了烟火气息,往往充实且富有意义。写作者依据素材,进行适度的文学加工或文学“基因编辑”,使原始素材化为小说的题材。可以说,“无素材不成欢”,用“支点”来譬喻,以彰显其重要作用。

二、加固意义表达的“杠杆”

“杠杆”,物理学上表述为“利用直杆或曲杆在外力作用下能绕杆上一固定点转动的一种简单机械”。以此比喻微型小说当中起支配作用的力量或要素,即主旨上以小见大、构思上精巧别致、叙描上关注细节的凝聚状态。

1.立好主旨,以小见大。主题,是文章的灵魂。俗话说:“一粒沙里看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法国文学巨匠巴尔扎克说:“艺术作品就是用最小的面积,惊人地集中最大量的思想。”切入口太大,势必会造成空洞、肤浅、杂乱;只有角度选得小些,才有利于在所选的这一“点”上进行比较深入的挖掘。微型小说把不为人注意的、细小的生活现象进行艺术处理,表现出深邃的内涵。从小事、小人物中确立主旨,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鲁迅先生的《一件小事》,描写的就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即车夫撞到人但在并没有被其他人看见,而且冒着被人讹诈的情况下还去帮助老人的故事。这则故事属典型的“以小见大”,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微型小说的价值在于发现“小”并集中、凝练、幽微地进行意旨阐发,撬出整篇小说的意义空间。

2.讲究构思,精致巧妙。微型小说要达到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必须惜字如金,提高每一个字的信息质量。因此,在情节安排上必须精心设计。

微型小说的精巧构思,一般体现在以下两大方面:

突变反转的情节设置。由于容量有限,情节要集中,必须编织最具冲突性、可读性的故事情节。要学会“尺水兴波”,巧意营造出文章的波澜起伏。为此,就要灵活运用多种“兴波澜,生变化”的艺术手法,如抑扬、悬念、突转、误会、巧合、荒诞、铺垫与蓄势、伏笔与呼应、烘云托月、画龙点睛、卒章显志等。例如,王任叔的《河豚子》,可谓“尺水之中,波澜起伏”,简短的文章,竟有三次波澜:“我”弄来一篮河豚子回家,悲痛至极,却引来孩子们的欢笑;回家准备见尸体枕藉的惨状,却看到孩子们期待、欢迎的目光;全家同吃河豚子后等死,又竟然都活着。

出人意料的结局设计。微型小说的结尾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画龙点睛、首尾呼应式;戛然而止、发人深思式;意料之外、扣人心弦式。“欧·亨利式结尾”便是意料之外、扣人心弦的代名词,结尾打破读者对文章的传统理解思路,在最后一瞬间让读者瞠目结舌。《麦琪的礼物》以男女主人公为向对方赠送节日礼物为线索展开。女主人公剪掉心爱的头发为深爱的丈夫买了根与他的金表相匹配的金表链。“点穴处”,男主人公竟为了给妻子买镜子和梳子而卖掉了金表。这样意料之外的结尾一下子把小说的爱情主题呈现出来,也更能打动读者,让我们深深记住这对夫妻间暖暖的爱。诸如此类的小说还有莫泊桑的《项链》、邵宝健的《永远的门》等优秀作品,让读者在欣赏的时候,有种震撼于心之感,在为小说中主人公人生和命运感同身受的同时,更为作者的巧妙结尾拍手称妙。与很多文学样式相似,微型小说的结尾是全文感情的凝结点、主题的升华处。

3.注重细节,叙描结合。小说是写人的艺术,微型小说可以称为人物的速写,因此要用好描写人物的方法,如正面描写、侧面描写,肖像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等。仍以王任叔的《河豚子》为例。该文对孩子的语言和动作描写,虽然笔墨不多但特别传神。动作描写,比如,当父亲因穷困而打算全家自杀弄回毒鱼时,“孩子们都手舞足蹈地向前跑去”,其中的“手舞足蹈”将孩子们有鱼可吃的喜悦神态表现得栩栩如生,刻画出孩子们天真的性格。语言描写,比如,“爸爸,爸爸!什么东西呵!让我们吃哟!”作者以急促轻快的语言描写,生动传神地写出了孩子们有鱼可吃的惊喜之情。再如契诃夫小说《美妙的结局》中,列车长思特奇金虚荣而功利,作者通过矛盾性语言描写刻画人物:思特奇金说“自己受过教育”,可处处读错了常用词的发音;他说自己“有钱”,却不愿娶个“穷女人”;他说自己不会为了金钱去结婚,媒婆柳博芙打动他的正是金钱;他说自己“为人正派”,可他常利用职务之便谋取不正当收入;明明知女方经济收入有吸引力,却希望对方视自己为“恩人”。正是这些细致描述,展示出人物可笑可鄙可怜的灵魂。

综上而言,选择典型的生活素材作为小说的“支点”,架设主旨、构思、细节三者凝合稳固的“杠杆”,便会建构起微型小说独有的文学话语表达空间,并处处迸发出创意的火花,撑起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

猜你喜欢
杠杆原理支点文学
我们需要文学
假如给你一个支点
让“预习单”成为撬动教与学的支点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周文胜:在管理中反思悟道,找到成功的喜悦和支点
利用杠杆原理解决平面几何问题
利用杠杆原理,解决生活问题
由杠杆原理引发的汽车门把手的探究
巧测大气压强
我与文学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