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北省乐亭县毛庄镇毛庄中心小学)
小学期间是心理发展、性格养成的关键时期,是情商、智商逐渐提高的重要阶段,是建立人生观、世界观的第一阶段,在这人生重要的阶段,需要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走出心理上的困境。可以说,小学生的心理素质是跨世纪人才成长的关键。
然而,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令人担忧。2010年7月,陕西省杏林镇的五名六年级小学生来到古庙喝农药并自杀。幸运的是,他们被村民发现后及时送到了医院;根据2011年开展的一项大型调查,我国小学心理基本健康的比例约为80%,心理问题异常的比例为14.2%/16.4%,心理行为问题严重的比例为2.5%/4.2%。进一步分析发现,小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数据表明,有厌学情绪的小学生占总数的5%~10%。小学生们刚刚由自由散漫的时期过渡到被要求强制学习,因而有的学生对学习并没有兴趣,他们还停留在幼年时期自由游戏,进而导致跟不上老师讲课的进度,对学习失去了兴趣。
当前小学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因此,孩子在家庭中往往以自我为中心的,任性,固执,依赖性强等等,当他们进入一个新的集体,但仍以自我为中心与人无法沟通,遇到困难无法克服,缺乏信心,使学生不能也不会与正常人交往。
有的学生由于出身贫寒、吃穿可能觉得比不上人家,从而产生自卑心理,自我封闭,不愿意与同学、老师接触。长此以往,这些学生就会产生自弃的心理,干脆就“破罐子破摔了”。
这一现象在小学生中较为普遍,危及他们的心理健康。也就是说,当事情出错时,他们常常心里恐惧,害怕挨说。自责的根本原因是失去关怀而引起的不安。当学生感到被父母、老师和朋友忽视时,他们往往会感到自卑;家长、老师对孩子过于苛刻和专横,孩子的心里就会失落,从而出现自卑心理。造成小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道德修养、教育水平、教育方式和家庭环境条件对学生的道德素质和心理成长有着直接而显著的影响。一方面,单亲家庭,问题家庭、特殊家庭等不断增加,导致大量儿童留守在家,接受隔代培养;另一方面,大部分家长心理学和教育学方面的知识非常缺乏,对自己孩子的心理需求知之甚少甚至一无所知,不少家长与孩子的沟通方式不利于学生的心理成长。
目前,许多学校,特别是农村中小学,强调智力教育,轻道德教育,学校生活的内容和方法都是单一的。许多学生感到无聊,乏味,心理恐慌,缺乏对学习的信心,认为课堂就像监狱,把学习作为一项苦差事。同时,学校也并不重视对学生心理问题的观察与解决。
很多教师并没有经过系统、专业的心理学教育培训,对学生的心理状况很少进行积极的关注,忽视学生的心理特点,学生不当的教育措施体罚、精神惩罚学生,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许多学生有孤独,自卑心理。一些后进生更抗拒老师,自暴自弃。同时,在各方的压力下,小学教师的心理状况也不容乐观,有的教师存在情绪波动、焦虑、抑郁等问题,经常给学生带来不稳定的情绪,从而造成学生的心理问题。
社会上的一些负面影响,近年来一直是一个对学生产生巨大影响,和一些不健康暴力视频,大大影响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青少年由于缺乏辨别能力,盲目模仿,导致一些学生的变态心理。例如,有一则新闻,报道了两名小学生,因为看了穿越的电视剧后,认为跳河就可以穿越回古代,于是相携跳入了家乡的小河中。
正是由于以上的原因,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也引起了社会与国家的广泛关注,为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可持续发展,为他们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础。具体包括:(1)使学生学会学习和生活,正确认识自我,提高自主自助和自我教育能力;(2)增强情绪调节能力,抵御挫折,适应环境,培养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人格素质。
在这样的背景下,在社会与国家的广泛关注与支持下,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更显得尤为重要。教育要对我们的孩子身心健康负责,对孩子的成长负责,对社会负责,对国家负责。所以,我们要致力培养出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要培养出真正对社会有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