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建筑产业化发展模式研究

2019-01-31 09:54:32吴迪辽宁沈阳110000
中国房地产业 2019年12期
关键词:产业化构件标准化

文/吴迪 辽宁沈阳 110000

徐昊 辽宁本溪 117000

在我国,被纳入现代发展总目标之中的建筑产业化发展与建设,具有现代性的文化属性,与我国的国情、低唱行业的成熟度有着密切联系。建筑产业化凭借其标准型、高效性及可控性,被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地产及其他建设项目中。那么,随着建筑行业生产力和技术的不断革新发展,建筑产业化模式将如何发展革新?

1、建筑产业化的基本概念

建筑产业化是我国在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背景下提出的一个结合生态设计,建筑、轻工等产业升级和我国文化传承的建设发展设想。建筑产业化项目中涉及的具体楼栋,在建设前、建设中、建设后三个阶段的相关产业和环节整合形成闭合统一的产业整体,类似于“汽车制造”一样,形成产供销的“流线型”作业方式和发展格局。主要实现方式以地产及主流建设项目的市场需求为发展方向,工厂化生产建筑配件及装配式构建施工,借助科学的管理和技术手段,将建筑相关的设计、材料生产、施工、销售等环节整合进建筑产业化链条中,形成统一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因此,与传统建筑业环节的分散、独立状态相比而言,产业化建筑具有标准性、高效性以及可控程度高等优势,成熟案例及技术在行业内的积累越来越丰富,对应的成本逐步下降,行业内的接受度越来越高。[1]

2、建筑产业化的发展

人类前工业化时代,建筑建造生产带有强烈的个性化和地域性特征,当时的建筑生产既受个人地位和审美观念主导,又受建筑材料运输和地域文化风俗的影响,导致建筑质量和功能无法得到有效保证,严重的会影响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建筑产业化就是以国家对保障人们基本生活的职责为出发点提出的建筑生产的宏观设想。

从国际角度来说,建筑产业化的发展经历了功能标准化阶段和建筑构件标准化阶段。功能标准化阶段是从整体建筑物的功能分类角度对建筑物的生产维护和建筑物的安全性、耐用性等做出规定,这一阶段的开始以德国的《住宅建设法》日本的《工业化住宅性能认证规程》等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为标志。我国也于2015 相继实施发布了《预制混凝土剪力墙外墙板》、《建筑产业现代化国家标准设计体系》等相关建筑产业化指导文件,开始建筑产业化的相关建设和发展。

建筑产业化标准的发展是逐渐深化逐渐细化的过程,技术从功能标准化向构件标准化的转变和发展,未来建筑产业化的发展趋势将专项建筑构件结构生产的标准化阶段,实现装配式建筑的标准化链接和组合,进一步实现建筑产业化的施工效率、资源集约程度的提高和建筑安全性、耐用性等方面的提升,最终拉动整个行业的发展。

3、建筑产业化未来发展模式研究

3.1 基于循环经济理念下的建筑产业化模式

传统建筑产业化发展模式中,建筑产业链主要是由建筑设计、建筑材料及建筑构件的生产、施工现场构件组装与衔接、建筑物出售、售后服务、拆除及废物回收等各个环节构成,其生产链条呈直线型,由建筑设计开始,拆除和废物回收为结尾。[2]在整条建筑产业链中,忽略了建筑节能、节水和资源的循环再利用问题,导致建筑产业化链条的运行结果中往往存在剩余的建筑材料无法重新再利用,建筑物拆除后产生的构建无法循环利用,大量建筑垃圾无处安放,资源浪费严重,给环境带来负担。

因此,建筑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加入循环经济理念是很有必要的。基于直线型的建筑产业链模式,结合循环经济理念,建立产品销售与装修的一站式服务。建筑构件标准化、工业化生产以及装配式施工也为后期建筑生产的废物回收和拆除后的建筑垃圾再利用提供便利,建筑产业化实现闭环生产模式,可以有效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建筑生产与生态、经济效益的和谐共处。

3.2 基于文化复兴的建筑产业化模式

我国建筑产业化的发展历程实质上是国家对建筑行业结构调整的过程,国家将建筑产业化发展纳入了国家现代化发展的总目标之中,可见我国的建筑产业化的文化属性具有“现代”色彩。“现代”文化属性主要是“人文主义”和“浪漫主义”的结合,因此,我国的建筑产业化发展必然需要与我国的国情文化相结合。

现代的建筑产业化发展本质上来讲是半产业化发展,即将传统的现场施工分割为工厂生产构件和建筑施工现场构件组装两部分,其中构件组装重要是在建筑施工现场施工人员通过螺栓连接、混凝土浇筑、焊接等方式保证建筑构件的连接,从而保证建筑整体刚度。虽然工作效率有所提高,但实际操作阶段依然无法完全脱离传统施工工艺。真正的建筑产业化,应该是以消除建筑构件组装的附加现场的施工工艺,就如前文所说的建筑构件组装方式标准化的阶段,可以通过建筑构件自身的形状及尺度等协调连接达到组装、保证建筑刚性的目的,中国古代建筑设计中的 “榫卯”结构就是最显著的代表。

中国建筑由传统的木结构发展到钢筋混凝土结构,虽然提升了建筑的安全性和耐久性,但是却失去了中国建筑在建筑构件方面的特点和传承。建筑产业化的发展为中国古建筑中的设计理念复兴提供机遇,建筑产业化的文化属性为传统建筑文化的复兴提供契机。因此,中国的建筑产业化发展应当表现为基于文化的复兴和发展,重拾传统建筑理念与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和优势。

结语:

本文从建筑产业化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出发,总结分析建筑产业化发展趋势,总结其发展模式:基于循环经济理念的建筑产业化发展可以很好的推进我国绿色建筑的生产建设,节约建设成本,实现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文化复兴的建筑产业化发展将促进我国建筑生产建设重拾传统,实现建筑行业完全产业化发展。

猜你喜欢
产业化构件标准化
标准化简述
非织造材料产业化新进展
观赏石产业化和金融化初探(一)
宝藏(2018年12期)2019-01-29 01:51:34
富硒有机缓释肥产业化迈出大步
标准化是综合交通运输的保障——解读《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
中国公路(2017年9期)2017-07-25 13:26:38
系统产业化之路
建筑构件
国际木业(2016年8期)2017-01-15 13:55:22
建筑构件
国际木业(2016年12期)2016-12-21 03:13:28
建筑构件
国际木业(2016年3期)2016-12-01 05:04:52
建筑构件
国际木业(2016年1期)2016-12-01 05: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