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类型的出版社如何向融媒体转变

2019-01-31 07:19:59王一宾
中国传媒科技 2019年3期
关键词:科普出版社科学

文/王一宾

1.借势造势

融媒体是科技高速发展、人们利用各种媒介传播信息、共享信息的一种方式。它可以打破传统媒体固守、一成不变的信息交流方式,实现效益的最大化。

传统科技类型的出版社在打破壁垒的同时,利用其拥有“内容”的优势,将其传统的发行渠道与融媒体的传播手段结合起来,重新构建一种功能、手段、价值得以全面提升的一种运作模式。通过融媒体,就是要以先进技术为支撑、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在以习近平同志倡导的大文化背景下,充分利用云计算、移动物联网、物联网和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将传统科技类型的出版社拥有的内容,即:儿童儿童文学、动漫、游戏、音频、视频(大电影)、故事书、绘本等创作、娱乐、交易等等与多角度的、多端出版平台相融合。如故宫博物院在打造《谜宫·如意琳琅图籍》的时候,就将历史文化知识与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游戏结合起来,利用融媒体的优势,实现“实体书籍+线上系统” 游戏式的体检结合起来,充分地实现了传统媒体的“内容”与融媒体结合的最大优势,使预定众筹10万的目标,最后翻了近120倍,众筹款项达到1200万元。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故宫是神秘的地方。如何将这些大众所不知又对其有很多探知欲的事物结合起来,来玩一场紫禁城的历史文化探秘之旅呢?在此种情景下,故宫博物院与一家游戏公司一拍即合,在双方共同策划下,《谜宫·如意琳琅图籍》得以面世成功。

可以说,故宫博物院将自己的建筑、背景、历史人物等众多元素结合起来,构成了一幅精美的画卷,再利用游戏情节的推进,从而更大的调动了读者的“胃口”,让读者有更多的参与感。通过策划者的精心设计,读者不仅能领略到解谜游戏的乐趣,更能从中了解故宫的历史知识,破解一段尘封的历史往事。

2.借船出海

科普事业伴随着习近平主席在2016年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这是对广大科普工作者的鼓舞和激励。

科技类型的出版社要想摆脱传统出版的辖区,就要以“一个中心,两个高地”为指导。一个中心即以科学的理论为中心,用经过实践证明了的真理去指导即将走的道路,并检验自己要走的路是否适合本社发展,是否符合当下人们对科学普及工作的需要。两个高地,即科学普及、科普创新。科学普及的意义重大,只有在群众中推广科学技术的应用、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的活动,才能被群众理解、接受,才能激发他们的兴趣,让他们参与其中。开展科学普及的工作形式广泛,如进校园、进社区、进机关等等,以游戏、做手工、讲故事等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更容易贴近人们的生活。

如果出版社在自身经济实力不够强大的更可以借船出海,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的出版社是地质出版社。地质出版社在2017年出版了《D叔一家的探秘之旅·鱼儿去哪》,该书籍属于原创科普类型的青少年读物。其内容主要是讲述了生命进化的演变过程,在宇宙大爆炸发生之后的若干年,地球的水里有一种水生的脊椎动物,它是地球上最庞大的家族。从鱼类身上的每处细微变化,都意味着一个新生命时代的开启。策划者为了做一部真正属于孩子们自己的科学故事书,创作团队成员寻找一切机会零距离接触孩子们,走进校园举办“宇宙与生命进化”科普讲座、走进社区举办“科学小达人”讲故事大赛和绘科学美术大赛、走进中国科技馆举办“我们从哪里来”科普展览等等一系列活动。就在这样的亲密接触中,《D 叔一家的探秘之旅》系列少儿科普读物,开始开花结果。

策划者在《D叔一家的探秘之旅·鱼儿去哪》创作手法上采用了“故事讲科学”,在新技术应用上采用了“二维码”随时扫一扫,不仅可以免费收听《D叔一家的探秘之旅》的音频故事,也可以玩“科学小达人”职业体验,加入“一起成长”俱乐部,“赚取”家庭成长基金。科普传播专家王章俊先生对此书做了高度评价:讲故事的形式传播科学知识,情节生动,人物栩栩如生,古动物知识巧妙地展示于书中,是一部有新意和价值的作品。我相信,孩子们读后,不仅能学到科学知识,享受到阅读的乐趣,更能激发他们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究的灵感。当今社会“文学少年”多多,“科学少年”则少之又少。这部作品主要面向少年儿童及家庭成员,是一部呼唤“科学少年”之作,是中国家庭必备科普读物,希望能够成为传世经典之作,惠及当代,传于后世。”

在营销方面,该书又借用了“外部”力量,在寻找自身不足的时候,利用其他资源优势,弥补自己出版社存在的不足。在此种情况下,地质出版社采用与重庆出版社联合出版的形式,借用重庆出版集团的营销优势,从而使该书首印1万册几乎在同年就销售完毕。

3.内容+技术共融

内容是根本,技术是手段。我国的传统的科技类型出版社应该加强内部改革机制,积极运用各种新兴媒体融合技术,以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的运用作为支撑,以媒体融合类型的出版人才为抓手,结合各个出版社自身的出版优势,运用互联网思维,用科技加互联网手段快速占领主要阵地,保障出版社自身发展需要。同时,将已有的内容进行二次或者多次开发,使呆板的、陈旧的知识以一种适合现在读者水平、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形式呈现出来,让知识变得更有意思,才能让更多的读者去接受、喜欢,从而达到融媒体时代下对出版社发展需求。以国家出版广电总局融合发展(武汉)重点实验室的成立来说明,融媒体时代下于融合技术编辑创新来说,更是改变传统思维,适应融媒体时代发展的一个典型案例。编辑该如何走出传统出版的误区,该如何利用新技术产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对于编辑来说是一个划时代的转折点。国家出版广电总局融合发展(武汉)重点实验室开展的“出版融合技术编辑创新大赛”更是将以二维码技术为入口,设计能够应用于移动互联网服务端、有别于传统纸质书的可交互、可延展的具有盈利模式的出版融合创新大赛,更是将传统编辑向复合型战略人才转变的培养方式。

4.敢于创新

在21世纪出版的今天,不缺乏好的选题,这主要考验策划编辑如何从众多选题中选出最优秀的、最适合读者需求的选题。要做到这点,就需要编辑勇于创新。创新包括内容创新、产品形态创新、创作手法创新、融合技术创新、产品服务创新等。做到了这几点创新,也便从传统类型的出版、发行转变成了融媒体时代下的出版、发行,从而适应融媒体时代对出版发展的需求。

以《生命进化简史》为例,该书在出版上就实现了温度、宽度与深度的融合创新。 “温度”是热度的体现,也是人文情怀的体现。 “宽度”是科技与人文相结合的体现,让读者成为一个对科学有浓厚兴趣的学习者、发现者、创造者;同时,注重科学精神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加强思维的宽度和广度;采用“故事+科学知识+传统文化+心理艺术”的四位一体的定位,弘扬科学精神。“深度”是科学知识完整性、系统性的体现,是科学探索精神的内在体现。以求做到见人见物见精神。

从传统出版到数字出版再到融媒体出版,体现了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文化出版的大繁荣。科技类型的出版社在经过数字出版发展的过程中,在未取得转型成功的情况下,可以在融媒体的时代背景下,抓住机遇。利用移动互联的优势,例如可以开发、维护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和订阅号、微博以及头条号等,将读者与专业领域、专业知识联合起来,向读者定时发送所需的知识内容,并向其收取一定费用,这将是融媒体时代背景下,传统科技类型的出版社发展的一个大的变革。通过融合促进服务企业、服务社会的能力,运用传统出版的内容优势和渠道优势,发挥新兴出版的新媒体优势和技术优势,同时,将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作为未来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向,作为“互联网+”时代,传统出版实现技术迭代、新兴出版开辟新领域的重要抓手。坚持融合发展为“一体”,以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为“两翼”,充分运用新技术,创新出版方式、提高出版效能,在专业出版、科普出版融合和地球生命科学文化产业园等方面持续发力,进一步掌握网络空间话语权,进一步提高出版社在出版行业的影响力、传播力和竞争实力。以地质出版社为例,按照“创新、改革、合作、融合、双效”的发展理念,奉行“创新驱动发展”和“项目驱动发展”的双驱动战略,重复发挥财政项目在融合发展推进中的重要作用。2015年,地质出版社与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共建融合出版基地。同时,地质出版社与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大学、中国地质博物馆等建立了产学研共建基地,这也是地质出版社融合出版队伍建设的创新型布局。在创新方面,《会飞的恐龙》属于创新的跨界融合发展产物。它实现了动漫IP创意与运营平台走出去,实现同英国、法国及非洲、阿拉伯等16个国家和地区的媒体资源交流与互换;加强与央视、卡酷、炫动等国内300家省市电视台媒体合作并发行资源;同时实现媒体广告收入与置换。

总之,从传统纸媒向融媒体转变,就需要创作者在形式上竭尽创新、编排时尚、插图精美,只有把知识“活”起来,才能创造经典力作,惠及当代,传于后世。

猜你喜欢
科普出版社科学
内卷
科教新报(2024年4期)2024-03-17 09:48:21
我等待……
读者(2021年5期)2021-02-05 02:52:39
科普达人养成记
学生天地(2020年23期)2020-06-01 02:13:30
科学大爆炸
小小艺术家(2019年6期)2019-06-24 17:39:44
今日華人出版社有限公司
华人经济(2017年6期)2017-08-18 04:10:14
科学
科普连连看
科普连连看
科学拔牙
石油工业出版社
全国新书目(2014年7期)2014-09-19 20:4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