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活优化学生心灵,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回归生活的教学分析

2019-01-31 06:05
中国校外教育 2019年23期
关键词:异性诚信法治

(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朱王堡中心小学)

虽然道德与法治课程一直都是我国实施德育教学的基本途径,但是由于“应试教育”思想对我国师生的影响十分深远,导致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一直不受重视,教师也只是为了应付差事而组织小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理论知识,要求小学生反复记忆重要的理论观点。然而,小学生的心智发育水平较低,很难通过自己的想象内化这些课程观点,大大降低了德育课程的育人功效。新课改提出了由学科教学转为学科教育的改革方向,强调德智共生。因此,道德与法治课程也要顺应时代规律,突出本课程的育人作用。为此,我们必须要从小学生熟悉的周围事物入手,以生活资源与实践体验深化小学生的德育思想。

一、引导学生展开角色表演

角色表演,其实是创设生活情景的基本方式,以小学生的角色感受为基础。我们都知道,课堂教学是在学校内展开的,学生所获取的学科知识通常也是在教室内完成的。针对这一特点,我们要向组织生活化德育教学活动,就应该通过情境创设丰富小学生的学习感受,以角色扮演作为小学生思考学科问题与反思个人行为的沟通媒介,生动地再现生活问题,以便让小学生产生直观认识。值得一提的是,角色表演活动是一种寓教于乐的行为,不仅能够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思考,还可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小学生实现有意义学习做好准备。

就如在“感受诚信”一课教学中,笔者便鼓励本班小学生表演他们生活中见到过的诚信问题。比如,有的小学生以小商贩贩卖商品时违背诚信案例为主,以偷斤少两这一生活问题展示了小商贩不遵守承诺的不良行为;有的小学生则以自己与父母之间的交往问题为主题,描述了家长对孩子做出承诺但是却反悔的真实案例;有的小学生则生动展现了为了遵守承诺而承受一些负面评论,从而产生了是否应该坚守诚信这一生动景象,等等。在角色表演中,小学生能够切身处地地感受不同角色所做出的行为是否符合诚信特征,而且还能据此说出个人观点。我们班便有一个小学生指出,由于他的父母经常违背自己的承诺,所以当家长提出,如果学生取得进步便会奖励学生的时候,他们内心并不会期待,而且也会随意对他人做出自己无法完成的承诺。也有一个小学生指出,只要是自己承诺的事情就必须要做到,不管这件事情有多么艰难,其他人是否觉得自己遵守诚信的行为是否可笑、值得,都要坚守诚信。在角色表演活动中,即便笔者没有使用抽象的、规范的语言描述诚信二字,学生也能深切感受诚信的重要性与可贵之处。

二、以生活案例引入德育知识

案例教学是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与评判活动组织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活动的有效方式,生活案例则是从小学生熟悉的生活问题入手补充教材内容,以拓展资源强化德育程度,促使小学生展开积极的生活反思。有相当一部分教师会一五一十地讲解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概念、观点等理论知识,但是小学生本身是很难理解这些空泛的、空洞的大道理的,导致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效率一直十分低下。然而,生活案例是以小学生生活作为切入点,关注小学生的积极思考,鼓励小学生从各个角度分析现实问题,可以有效地将课程知识与现实生活串联起来,为小学生形成完善的德育认知做好准备。

就如在“男女同学怎样交往”一课教学中,笔者便以本班异性同学之间存在的交往问题引入了本课知识。现在的小学生从小生活在网络世界,接触的社会因素很多,所以小学生们都有早熟特征,部分小学生由于好奇与期待触碰了男女同学交往的底线,偷尝了禁果。为了避免出现无法挽回的后果,我便以Flash动画演示了异性同学越界的不当行为,通过直观的画面深度刺激了小学生。当小学生看到异性之间拥抱、牵手甚至亲吻时,都流露出了害羞、逃避等神色,但是脸上却洋溢着好奇。于是,我便为小学生讲解了异性同学之间的友爱与真诚之心,使其懂得友谊与好感的区别,阐述异性同学正常交往的尺度。同时,我还认真指出了异性同学萌生好感的美好与可贵,希望小学生可以自重、自爱与自尊,不要做出让自己后悔的事情,对自己、他人负责。然后,笔者讲述了自己在青少年成长时期遇到的异性交往问题与处理方式,同时鼓励小学生表达自己的交往疑惑。在我的鼓励与引导下,我们班的小学生大胆表述了自己的想法。比如,有个小学生讲述了自己对某位异性同学心生好感,总认为那个同学与其他人不一样,吸引着自己的注意力。对此,我先是肯定了这个小学生勇敢面对的品质,与学生一同分享了自己的心事。然后,我便引导这个小学生以平常心对待自己对异性萌生的好感,希望他可以努力学习,顺其自然,直到这份懵懂之情逐渐消失。

三、以实践体验补充课堂教学

一直以来,知行脱节问题都是我国小学教育的重大弊端,影响了小学生迁移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小学阶段的道德与发展课程本身是小学生解决成长问题的重要学科,但是却因为忽视了小学生的实践应用使得小学生依然我行我素,根本不能及时解决个人成长问题。为此,新课改提出了实践与应用教学改革要求,将实践课程与理论教学看成一个整体,鼓励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多组织实践教学。如此,我们便可以学生体验突破时空限制,促使小学生在实践体验中自然而然地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规范与约束个人行为习惯。

就如在“古代科技文化与建筑”一课教学中,笔者便鼓励小学生分组调查我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传统思想、军事力量、医学发展、建筑特色等传统文化。比如,有的小学生一直十分喜欢我国的传统服饰妆容,所以便针对我国各个历史时期的常见妆容与服饰特色展开了实践调查;有的小学生喜欢我国的古建筑,尤其是对房梁上的雕花与图腾等能够彰显民族特色与建筑思想的建筑艺术兴趣浓厚,所以他们便收集了关于我国古代建筑思想与艺术特色的相关资料;有的小学生一直都认为中国传统思想十分神秘,如尊师重道、仁爱之心、三从四德,等等,认为孔子之道流传至今必然有着自身的进步意义,所以专门研究了儒家思想,等等。待小学生完成德育实践调查之后,我便专门组织了一次实践成果展示课,引导学生共享资源,交流实践成果。如此,便可丰富小学生的学习范围,使其了解中国科技文化与建筑艺术所蕴含的民族文化。

总而言之,道德与法治课程知识肩负着开发学生智力与优化学生道德品质的双重任务,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应该以生活化教学增添小学生对本课程的亲切感与熟悉感,优化小学生的学习环境,使其在自由、和谐、亲切的环境中积极思考,为小学生的长远发展做好准备。

猜你喜欢
异性诚信法治
浦东美术馆·大玻璃·独异性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异性组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异性齿轮大赏
美好生活离不开诚信
我们和诚信在一起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Application of the Good Faith Principle to the SCS Arbitration Initiated by the Philippines Against China
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