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货上行推动中国农村深层次变革《农村电商发展趋势报告》发布
近日,人民网新电商研究院发布《农村电商发展趋势报告》。《报告》指出,电商的发展将从三个维度推动中国农村的各类生产要素优化重组,在农货上行体系中,电商让小农户与大市场实现低成本对接,有望破解中国农业现代化之路上所面临的千年难题。
《报告》指出:目前,传统农产品价值链主要面临四个方面的挑战:一是小农户经营、交易成本高,传统商业模式下大资本望而却步。二是产业链过长,中间商疲于转手,消费者出高价、生产者不赚钱。三是天量生产者对海量消费者,超时空交错,物流成本过高。四是信息流失真,优质难优价,特色品牌成为“免费WiFi”。要在小农背景下实现国家现代化,必须要重组旧式、低效、高损耗、高成本的体系,建立一整套农产品品牌培育和保护的机制,确保优质优价的实现,这些都是中国农业现代化道路上必须解决的难题。
《报告》指出,经过多年发展,新农业体系的赢利点已初步显现。首先是“种菜赔,买菜贵”的难题得到初步破解。无论是基于消费者定制的C2B和C2F模式,还是经纪人、批发商、零售商直接通过线上平台销售给消费者的B2C模式,以及基于体验式消费的O2O模式,都能明确实现:生产者的利润大幅增加,同时消费者的消费体验也大幅升级,呈现出多赢的帕累托改进。《报告》分析认为,无论是哪种农货上行模式,都会大幅降低整个产业链对劳动力(分散的小商贩)的依赖程度,解放大量劳动力,从而为原价值链增加更多附加值,并由此吸引新的才能型生产要素。
《报告》研究认为,农货上行将继工业品下行之后,成为农村电商的主要发展趋势,基于农货上行模式,中国农村电商的发展将有望实现四个方面的突破:其一,有望建立“农户+经销商+消费者”的超短供应链,解决消费者出高价生产者不赚钱的难题。其二,有望建成低成本高效能的特色物流网,构建完全不同于欧美日韩的中国特色农产品物流体系。其三,有望培育既熟悉生产者又亲近消费者的“新农人”,形成中国特色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其四,有望实现线上游戏体验和线下电商消费的创新结合,创造农产品消费的“第七产业”。
肥料级氯化钾新国标发布
近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了“肥料级氯化钾国家标准GB/T 37918-2019”,并宣布于2020年3月1日正式实施。标准将氧化钾含量指标从55%-60%提升至57%-62%;水分含量缩减了2倍以上;首次出台钠离子、水不溶物这类“杂质”的含量限定指标。
与现行的“农用氯化钾标准GB 6549-2011”相比,新标准直接指向影响氯化钾产品质量、品位、成本的指标,目的在于提品位、挤水分、减“杂质”,将有助于提升氯化钾的质量、肥效。
已在2012年6月1日实施的标准将农业氯化钾分为优等品、一等品、合格品三大类。不同的是,此次新颁布的标准并未按上述等级名称进行划分,而是将氯化钾肥料分为粉末结晶状、颗粒状两大类型,对应有Ⅰ型、Ⅱ型、Ⅲ型三挡,且技术指标大幅提升。
新标准中,水分含量变化最为明显,指标成倍数缩减。农用氯化钾标准中,优等品、一等品、合格品的水分含量指标分别为≤2%、≤4%、≤6%。而新标准规定粉末晶体钾Ⅰ型、Ⅱ型、Ⅲ型水分含量分别为≤1%、≤2%、≤3%,颗粒钾Ⅰ型、Ⅱ型、Ⅲ型水分含量分别为≤0.3%、≤0.5%、≤1%。尤其是颗粒钾优等品水分含量不得超过0.3%,仅为原农用氯化钾标准的15%。
近日,贫困地区农副产品网络销售平台正式上线开通,平台是集“交易、服务、监管”于一体的电子化交易平台,集中展示832个贫困县农副产品,实现了农副产品网上交易、物流跟踪、在线支付、产品追溯的一站式聚合。该平台的建成运行,表明政府采购支持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进展。
10月22日,以袁隆平院士领衔攻关的第三代杂交稻首次接受专家测产。经专家测产,第1丘实收面积468.48平方米,实收毛谷882.8公斤;第2丘实收面积711.52平方米,实收毛谷1363.0公斤;按照标准含水量13.5%折算,分别折合亩产1034.4公斤、1058.3公斤,平均亩产1046.3公斤。
日前,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相关发言人介绍了2019年前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并答记者问。总体来看,前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结构调整稳步推进。农业生产形势较好,秋粮有望再获丰收,全年粮食总产量有望继续保持在6.5亿吨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