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训恒
(山东省莱芜师范附属小学)
班级教育作为文化传承的一个重要途径,是班级全体成员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生成出来的。用文化的理念统领班级工作,用文化的氛围来熏陶学生,用文化的互动来影响学生,最终会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新课标》强调:“教育面对的是一个个具有独特个性的学生,教育应促进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发展。”班级作为学生彰显个性、实现发展的重要基地,我们需要确立学生在班级文化建设的主体地位,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到班级文化的建设、策划、管理和评价之中,真正促进学生身心健康自由地发展。
本课题研究是在我校已有班级文化建设成果的基础上,按照新课程所倡导的班级文化价值取向,从物质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三个维度,具体通过改善环境的布置、各项活动的推进以及新型班级制度的建立,从而导向学生的行为,改变学生的观念,发展学生的素质。
树立“为了学生健康持续发展”的教育思想,建立文明、整洁、优美的班级环境,建设科学完善的班级制度,探索富有人性化的教育教学方法,努力在班级内为学生创建一种民主和谐、宽松活泼和协作奋进的理想学习乐园,以优秀的班级文化凝聚人心、规范言行、引导成长,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
班级文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具有多侧面、多角度、多层次的特点,在注重学校周边环境、校园整体环境建设的研究与实施基础上,我校主要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个方面,对班级文化建设进行了深入研究与探索。
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发挥环境育人功能,必须建设文明、整洁、优美、有序的班级物质环境,营造浓郁的班级文化氛围。
1.创编班报。让学生编写小报,不仅能让他们施展各自的才华,倾诉自己的心声,更能促进同学之间相互交流,促进同学们去摄取方方面面的知识。班报主题由学生自己决定,教师可针对各班的具体情况以及四季时态特点适时加以引导。
2.创新墙饰。“让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尝试让学生自己讨论设计墙饰,把主动权还给学生。具体做法如下:第一步是自主分组。按照四至六个人一组的原则,分成若干小组。每一组负责设计一面墙的墙饰。第二步是集体讨论。在组长的带领下,确定设计的主题、具体的思路和内容。第三步是搜集和查找资料。各组员根据自己组墙饰的主题,通过各种途径去查找资料,调动多种感官去吸收信息。第四步是整理和组织资料。各组员把自己搜集和查找到的资料进行汇总、整理、归类,然后组织成系统的资料,制作成一个可供展示的板块。第五步是民主竞选。各班以小组为单位,展示各组的主题板块,让全班同学作评委,投票选出板块设计最佳小组。第六步是上墙。将选出的板块进行排列组合,粘贴上墙。
3.创建植物角。综合《道德与法治》《品德与社会》《科学》等学科内容,利用教室空间,布置班级植物角,引导学生自种盆栽或花木,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科学管理,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每个学生制作《观察记录》,进而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美化教室环境,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1.制定公约。组织学生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针对学校和班级实际情况,讨论并设立各个岗位,制定每个岗位每日、每周、每月、每学期常规要求和目标。
2.竞争上岗。引入竞争机制,实行班干部竞争上岗。通过自荐、推荐、民主评议产生,让学生民主推选出他们心目中的榜样,并设置多种岗位,定期竞选轮岗。如“值日班长”“纪律检查官”“图书管理员”“种植小能手”等岗位。
班级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核心。我校主要从创设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和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这两方面来进一步丰富班级精神文化。
1.创设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1)师生之间:理解+沟通。走近学生:古人云“亲其师,则信其道。”学校注重提醒教师时刻把学生当作朋友,真正走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尊重他们的人格,聆听他们的心声,理解他们的需求,和学生建立平等的人际关系,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欲望;走近老师:在加强对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同时,学校通过设置校长信箱以及学校公开电话和网络等多种形式,广泛听取学生及其家长对学校和任课教师的意见和建议,从而在解决问题和交流过程中,让学生去更深入、更全面地理解老师;善待学生:教师在学生犯了错误时,实行换位思考,体验学生的心理,采取学生能够理解、能够接受的方式对待学生,做到批评的方式、语言、时空都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对待不同类型的同学,要有不同的衡量尺度;对待有缺陷的同学,要采取宽容、帮助的态度。优化评价:实施以激励为主、注重过程、多元评价的评价策略,主要采取内差异评价的方式,将评比对象的现在与过去进行纵向比较,或者将评价对象的若干侧面进行比较,这样的评价每次都会产生良好的效果。(2)生生之间:竞争+互助。在班级中倡导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合作,在学习和比赛中竞争。班主任要以信任的态度对待学生,及时处理学生间的矛盾,化解学生间的误会,使学生间的相互信任得到增强。同时,充分挖掘和利用班级中那些具有正能量的学生,树立正面典型,发挥引领作用,开展各种互助活动,带动全班同学共同进步。
2.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1)竞赛类活动。开展知识竞赛、才艺竞赛、劳动竞赛等活动,让不同类型、不同特长的学生有了相应的用武之地。(2)社会实践类活动。及时引领学生面向社会、面向他人、面向家庭,参加社会公益劳动、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学习劳动技能,树立为集体、为家乡、为社会服务的思想。每学期评选一次“我是小主人”“争当自理小能手”“环保小卫士”等。(3)节庆类活动。每逢节假日,及时开展相关的班级活动,丰富其生活,愉悦其身心,陶冶其情操,提高其素质,促进其树立远大的理想。(4)娱乐类活动。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注意劳逸结合,及时开展一些娱乐性活动,让他们在学中乐、乐中学,调节活跃班级气氛。
良好班级文化的建设,拉近了师生的距离,明确了学生行为的导向,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树立了班主任的威信,形成了热爱集体、团结协作、关助他人的良好班风。同时,培养了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健康的审美情趣、优秀的人格品质和积极进取的学习态度。
总之,注重人本思想,进行交互性班级文化建设,增强管理者与管理对象的互动与交流,是优化班集体建设的有效途径。班级文化建设,不仅能为形成一个勤奋向上充满活力的班集体起着桥梁纽带作用,提高班级凝聚力,还能在班级文化的舆论引导作用下,为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创建良好的氛围,张扬学生个性,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与可持续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