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而足道“微”以寻径
——从高三微写作与作文素材积累说起

2019-01-31 05:24陈元英
中学语文 2019年31期
关键词:随感作文题高三

陈元英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从高考试卷的赋分来看,可以称得上是“得作文者得语文”,也就是说作文的成败决定了高考语文成绩的好坏。遗憾的是,迄今为止,作文教学仍然是耗时多,见效少。微写作相对于800 字的高考作文来说,它短小、灵活、随性、易操作。更何况,我们正处于一个微时代,微博、微信、微电影、微课……也许,微时代本身就需要微写作的能力。

其实,古人就很重视微写作,也曾从微写作中获益良多。诗鬼李贺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这些被称之为“鬼仙之辞”的诗文是怎样来的呢?“每旦日出,骑弱马,从小奚奴,背古锦囊,遇所得,书投囊中。未始先立题然后为诗,如他人牵合程课者。及暮归,足成之。”即使他母亲生气地骂“是儿要呕心乃已耳!”他仍乐此不疲。微写作的魅力可见一斑,对写作能力的提升更是毋庸置疑。

近几年,我承担的都是高三语文教学,在作文这一块,我们非常强调对作文素材的积累和整理,除了规定要看的书籍、报刊、篇目等,还随时随地做一些摘抄。但不可否认的是,有部分学生却把它看成一种负担,敷衍了事,也有学生认真地去做积累,却收效甚微。针对这一状况,在实际操作中,我较多地采用微写作这种形式,激发高三学生积累作文素材的兴趣,使他们能灵活运用素材,同时拓展他们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最终,使他们的写作能力有所提高。

一、微言微语 以“趣”激写

大凡人之常情,有兴趣,才会爱,也才易做好。如果把800 字的作文比喻为长着一副严肃的脸孔的长者,微作文就是娇俏可爱的少女,让人一见倾心。

记得有一次要求学生选一个“热词”或“热句”写300 字左右的随笔,因为有选择权,他们的兴趣很高,往往选心有所动,已触动内心情感的词和句子。有同学选“怼”如《东怼怼 西怼怼》既肯定了“怼”的价值,不同于泼妇骂街般的凶悍,反映出新一代年轻人勇于表达想法,敢于说出不满,更对当今“键盘侠”大行其道,打着光鲜亮丽的幌子,肆意地散布谣言,辱骂他人,制造无聊言论的种种丑态加以抨击,文风嬉笑怒骂,颇有鲁迅杂文的遗风;有同学选“人丑就要多读书”(《腹有读书气自华》)强调颜值自古以来就和读书相关,文中颇多引用,如黄庭坚: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王小波: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还以董卿为例,要做一个“当以玉为骨,雪为肤,芙蓉为面,杨柳为姿,更重要的是以诗词为心”的人,对名家趣闻更是随手拈来,很有谐趣。有同学选《旅行青蛙》中的“蛙儿子”探究背后“火”起来的原因,展示我们的人生百态;也有同学对“网络流行语的野蛮生长”表达一种隐忧。本来要求是300 字,结果不少同学超800 字甚至达千字。总之,作文本是学生觉得头疼的一件事,但这种微作文的形式,却使他们对每周的写作充满了期待。

巧合的是,江苏2018 高考作文题“花解语,鸟自鸣,生活中处处有语言。不同的语言打开不同的世界,音乐、雕塑、程序、基因……莫不如此。语言丰富生活,语言演绎生命,语言传承文明。”正好暗合,有不少学生在这一年高考中语文成绩出乎意料的好,也许两者是相关联的。

二、热点事件 以“感”悟理

随感这种写作方式较为自由,只要是有感而发,它可长可短,哪怕是一句话的评点也可。而高三的微写作离不开随感这种自由洒脱的形式。2019 年“翟天临学术论文造假事件”曝光后,引发不少热议,我也要求同学们写一则随感。

翟天临的学霸人设崩塌让大家唏嘘不已。野心太多,才华太少,明星人设,一言难尽。在构建人设与做自我之间,似乎会让人感到十分矛盾。然而“一涉粉饰,便伤至味”,虚浮的人设会让本真的灵魂失去庙宇。(学生作文片段)

乾隆皇帝一日与纪晓岚群臣闲话,乾隆说:“朝中之人,说你好的有,说你坏的有。”纪晓岚道:“春雨如油,农夫善其润泽,行人恶其泥泞;明月皎洁,佳人喜其玩赏,盗贼恶其光明。天且不能尽如人意,而况臣乎?”在纪晓岚看来,因为天且不能尽如人意,人更难做到,所以自我方显珍贵。陶潜有言:“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我想说,面对“人设”,也要不喜亦不惧,找到自我,抖落尘埃,还灵魂以真貌。(学生作文片段)

纪伯伦说:欺骗有时成功,但它往往自杀,讲得就是这个道理。并不是只有公众只有人设,而是几乎每个人都有;所以也并不是只有聚光灯下的人物才需要褪掉人设的虚假,普通人也是一样。(学生作文片段)

也有同学只作简单地评点:有人常言:一个人越缺什么,就越想炫耀什么。王菲的微博简介是“暂无介绍”,胡歌的简介只是简单的“演员”一字。想想应该汗颜!

也曾让他们就“禾花雀被吃到只剩九只”的事件写随感,有同学犀利地质问:禾花雀的灭绝,谁之过? 指出禾花雀快要灭绝的背后不仅有无良的商家,还有貌似无辜的消费者,更有政府的监管缺失和不作为;也有同学发出疑问:吃剩灭绝,禾花雀之后又该是谁?表达对社会人类的一种忧思,认为国人真的该为自己敲响警钟,而不是成为只顾吃不买账的“吃货”。还有同学提倡在当今纷扰喧嚣的社会中更要选择低欲望的生活方式,不妨“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

通过诸多这样的微写作,不仅使他们贴近生活,不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与社会脱节的书生,更重要的是能引发他们对社会对人生的思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是是非非面前能够明辨,有自己的眼光,有自己的思想,而不是人云亦云,无病呻吟,从而最终使自己的作文能言之有物,言之成理。

三、小新闻、微片断 以“静”促动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当高三学生有了足够的素材积累之后,可能遇到的困境仍然像无米的巧妇一般,无米下锅。经常有学生向我倾诉苦恼,为什么在考场上看到作文题或写作文时总觉得无材料可用,只能东拉西扯一些没营养的话,等听老师讲评作文时,才发现原来积累的素材有许多都是可以用的,那些得高分的作文中用的好素材,自己的素材本里也早有了的。这种现象的背后,其实就是作文素材与作文写作还是油是油,水是水,还未能水乳交融。所以,微写作中,借助小新闻、微片断的思维和写作训练,使素材积累本上静态的素材动起来,活起来。

以2018 年10 月20 日的《新闻周刊》中的一则新闻为例:

西部大凉山区民众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满足赶集、上学等各种交流。每天一趟,平均时速40 公里,逢站必停,最低票价2 元,火车上除了人和货物,还有鸡鸭鹅猪狗羊等等,营运47 年,常年亏本但会继续开下去。(快时代的慢火车)

2017 年江苏高考题:车来车往

2018 年南京模考:江浙民谣:做天难做四月天,蚕要温和麦要寒,秧要日头麻要雨,采茶姑娘盼阴天。

2015 江苏高考题:智慧是一种经验,一种能力,一种境界……

如同大自然一样,智慧也有其自身的景象。

2017 年北京高考题:

纽带是能够起联系作用的人或事物。人心需要纽带凝聚,力量需要纽带汇集。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文化的交流、历史的传承、社会的安宁、校园的和谐等都需要纽带。请以“说纽带”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通过这样的思维训练,使学生明白,同样的一则素材,它可以使用在不同的场合,然后再要求学生从提供的作文题中挑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作文题,进行片断写作。经过几次这样的写作训练,有较多学生能很快打通作文题与作文素材之间的经络,使已积累的素材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成为他们笔下的源头活水。

“诸凡日常所见、所闻、所感所经历和所企盼的文字记述,都认为是写作的形式与成果,把日记、书信、札记、摘抄、批注、残篇、新片以及山寨诗和顺口溜,哪怕是只言片语,也统统都包括在内。这样的写作我称其为‘小微写作’”我国著名图书馆学家、北京大学教授周文骏老先生如斯说。可见,微写作并不需冠以多高深的内涵,只需取其自由灵活的表达方式即可。高三的学生需面对高考的繁重压力,如果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见缝插针地运用好微写作,运用得当,运用得巧妙,那么微写作即使再“小”也值得“道”,再“微”也堪大用,使之不失为高三作文教学一条更有效更高效的路径。

猜你喜欢
随感作文题高三
2021年《路》刊高考作文题全覆盖
2022年全国新高考Ⅱ卷作文题解析及佳作展示
高三一轮复习检测题(选修3—1、3—2)A卷
可为与有为——2021年高考全国甲卷作文题评析
顶天立地的女人们 印度写生随感之一
随感
2018年高考全国卷Ⅱ作文题解读
高三·共鸣篇
“涌动”产生的艺术之美——读林德冠先生花鸟画随感
我把高三写成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