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东省济宁市运河实验小学)
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美术课承担了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任务。良好的美术教学,不仅仅要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还要培养学生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此外,还要让学生在美的熏陶中,承担起传承文化的重任。我国民间技艺丰富多彩。如剪纸、皮影、泥塑、木偶,等等。这些民间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如何进行传承和发扬,如何用民间技艺构建我们的美术课堂,笔者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简单谈几点理解和做法。
小学生是处于发展中的人,他们也是祖国建设的希望和未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共产主义情感,是每一个老师的责任。作为美术老师,应该充分发挥美术的优势,通过学生对艺术的理解和熏陶,激发他们对美的追求。我国的民间技艺丰富多彩,光辉灿烂,是大浪淘沙留下的经典。把民间技艺引进小学美术课堂,既能增强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还能让学生感受我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提升文化自信。在文化的“感化”下,小学生能主动承担起未来弘扬传统文化,建设美丽祖国的重任。
我国的民间技艺其技法手法无与伦比,是技艺与思想的完美融合。如剪纸艺术,这是我国典型的传统民间技艺。在剪纸中,不仅有娴熟的技法,更有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体现了百姓对真善美的歌颂,这些都融合了中华民族天人合一,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的愿望。由此可以看出,民间技艺引进课堂,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有效法宝。通过对传统民间技艺的研究,学生会体会到民间技艺的丰富文化内涵,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大幅度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摒弃应试教育对学生分数的过分要求,彻底去除“高分低能”的现象。新时代的美术课不能仅仅限于简单的绘画,要全面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民间技艺融入课堂,是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民间技艺中拥有着大量的手工类作品如剪纸、风筝、年画和木偶,等等,通过这些内容的教学,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会迅速得到全方位的提升。
我国民间技艺多姿多彩,继承和发扬的第一步应该是学会对民间技艺的欣赏能力。知之深方爱之切,学生只有对民间技艺有了透彻的了解,才会感受到民间技艺的博大和精神,才会让传承和发展成为可能。小学美术融入民间技艺的第一步,应该是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而欣赏能力的提高,又建立在对民间技艺知识的了解上。在具体的教学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先对技艺的知识进行介绍。包括该技艺的历史、渊源以及文化内涵有关故事等,进行全方位地沟通。学生了解了这些知识后,去探析这些结构和美感来源,从而提升他们的艺术素养。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可以说,每一个地方都有当地的特色,如宋锦、竹编、草编、手工刺绣、蓝印花布、蜡染、手工木雕、泥塑、剪纸、民间玩具等。流传于当地的民间技艺,更应该成为教师可开发的教学资源。把当地的特色技艺,引入到美术教学中,既让学生感受到美无处不在,也能增强他们对家乡的热爱。
美术的阵地不仅仅是课堂,教师要树立大课堂的观念。尤其是民间技艺的学习,更应该突破教室的局限。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活动的开展,让学生们通过亲自体验去了解到民间技艺的魅力,从而达到传承和发展的效果。比如,对于“皮影戏”这项技艺,老师可以带领学生去参观博物馆,访问剪纸名人,开展剪纸小比赛,等等。让学生多角度地去认识和理解这些技艺的来源和发展,增强他们的自身体验,进而让他们承担起传承民间艺术的责任。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已经成为了世界各国的发展重点。基于此,小学美术教师们应当转变传统的美术教学观念,充分发掘本民族的文化基因,让自身的美术教学方式变得多元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最终达到让小学生承担起传承民间艺术文化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