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明兰
语文学习任务群4“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直接对应了语文学科四大核心素养中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该任务群贯穿整个高中阶段,其中在必修和选择性必修阶段均安排了学分,而且在这两个阶段的学习过程中,贯穿其他所有的学习任务群,与其他任务群的语文活动有机结合在一起。从该任务群与其他任务群的关系来看,可以说它处在基础的位置,其他任务群的学习都在直接或间接地为该任务群提供个性化的实践活动,形成个体的言语经验,促进语言素养的发展。但是,学习任务群这种全新的结构课程内容的方式,与传统的选文式教材、依靠篇章教学相比,是革命性的变化,会让人觉得无从入手。“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无处不在,内容又极为繁浩,更需要开发若干专题,从“专题学习”中了解相关语法知识,在真实具体情境中归纳语用规律,在实践活动中认识言语现象,从而内化语言素养。
语文学习任务群4“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学习目标,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1.在语文活动中,积累汉字、汉语的有关现象和理性认识,了解汉字在汉语发展和应用中的重要作用,巩固和加深义务教育阶段所学的汉字知识;体会汉字、汉语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关系及汉语的民族特性,增强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
2.通过在语境中解读词汇、理解语义的过程,树立语言和言语的相关性和差别性的观念。
3.通过文言文阅读,梳理文言词语在不同上下文中的词义和用法,把握古今汉语词义的异同,既能沟通古今词义的发展关系,又要避免用现代意义理解古义,做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品的准确理解。
4.在自主修改病句和分析句子结构的过程中,体会汉语句子的结构特点和虚词的作用,进一步领悟语法规律。在学习文学作品时,观察词语的活用、句子语序的变化等,体会文学语言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5.在运用口语和书面表达的过程中,对比两种语体用词和造句的差别,体会口语与书面语的风格差异。
6.反思和总结自己写作时遣词造句的经验,建构初步的逻辑和修辞知识,提高语用能力,增强表达的个性化。
2.1 生物多样性保护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的定义,自然保护区是“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由此可见,在生物多样性不断丧失的今天,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方法。
“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的学习内容包括汉字、词汇、古汉语语法、现代汉语语法、语体、修辞、逻辑等语法知识、语用规律和语言现象。这其中蕴含大量专业知识,而诸多专家、学者对此有全面的研究和系统的讲解。因此,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针对学习内容,可通过专门文章的阅读,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整本书阅读”是专题学习的必需。许慎的《说文解字》、万献初的《<说文解字>十二讲》、左民安的《细说汉字》等可以带领学生走入汉字的世界,领略汉字的独特魅力。张联荣的《汉语词汇的流变》、徐默凡和刘大为的《汉语语用趣说》、张中行的《文言和白话》,可以让学生了解古今词义的流变、语义语境的关系、语言运用的规范、语体风格的差异。布莱登《一本小小的蓝色逻辑书》和威廉姆·沃克的《逻辑十九讲》可以为学生打开奇妙的逻辑之门,让学生拥有初步的逻辑推理能力。
除了这些专业书籍,还可以选择一些语料充分、具有启发性的文章让学生阅读,“群文联读”也很有必要。如蒋勋的《甲骨》、石安石的《语境与语义》、吴礼权的《消极修辞与积极修辞》、曹炜的《现代汉语口语词和书面语词的差异初探》等等。
阅读相关书籍和文章,一方面开拓学生的视野,为他们提供知识储备,另一方面,也能培养学生的资料检索意识,让他们开始学习资料查询的方法。但是,这些文章专业性很强,对学生来说,阅读和理解难度较大。因此,在阅读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扣住专题的主题,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比如,“根据文章内容,请用100字概括xxx的含意。”在阅读关于“词义的变化”的文章后,可以用表格的形式列举教材中的古今异义词,让学生分析。阅读关于“熟语与典故”的文章后,可以提问“搜寻你的记忆库存,你是否听到过有关xxx的谚语、俗语和歇后语?请写几条。”
2.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合作探究,学习文章内容。例如在《现代汉语口语词的识别与运用》专题学习中,活动可分为三个阶段。
(1)通过百度网盘发布学习资料;
(2)发布学习任务,学生组建四个学习小组,阅读网盘中教师上传的共享资料,做阅读笔记,提出感兴趣的问题,并尝试解决。学生还可以通过线上线下其他方式查阅“语体”“口语”“书面语”“方言”等概念,并进行近义概念的区分。一周时间内由组长组织组员上交电子档;
(3)优秀作业和优秀小组展示。选取优秀作业和优秀小组,由组员分工,制作、讲解现代汉语口语、书面语PPT,并向其他同学讲解、展示。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18个语文学习任务群构成内容标准,倡导以语文核心素养为纲的专题学习,在真实语文生活情境中深度学习、教学过程以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为中心。专题学习设计流程主要包括“学习情境预设—学习任务驱动—语文实践活动—学习成果化与经验分享—学习延展与教学补偿”等环节。
下面以张永飞老师设计的专题学习 《修辞——让广告悦耳入心》为例来说明。
1.学习情境预设。学习任务群视野下的专题学习活动,需要设置真切的活动情境,以保证学习活动真实、充分地展开。情境包括社会生活情境、个人体验情境和学科认知情境。社会生活情境是当代社会的语言现象,“当今社会,广告无处不在,影响着每个人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我们生活在广告这一语境中,专题学习就要让学生关注广告,置身现场。“高一学生小蔡报名参加了学校‘广告创意写作’选修课程,懂得了优秀的广告语往往离不开修辞的恰当运用,而周末,小蔡到广告公司实习,他将要将这些知识用于实践。”这就是个人体验情境。学科认知情境是语文实践活动展开的背景。专题学习开始时让学生猜商品的广告语是情境导入,结束时“可欣姐姐美甲店需要一个新店名”和“农民推销土鸡蛋需要一条广告语”也是学会运用修辞的情境。情境中暗含问题或任务,学生为解决问题,必须在情境中学习。
2.学习任务驱动。新型的学习驱动机制,要学生根据情境的需要来实施具体的课程内容学习。这样的学习,把生活需要与课程学习的需要紧密结合,把语文学习和社会生活联系起来。这种样态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生活语文化和语文生活化。“小蔡组织同学搜集广告语,并精选出喜欢的2—3句,开展广告语点评交流活动”这就是任务驱动。
3.语文实践活动。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需要复合听说读写思等行为,进行综合性学习。专题学习“修辞——让广告悦耳入心”的活动有搜集广告语,开展广告语点评与交流,思考广告语中所用的修辞手法,探究广告语获得好的广告效果的原因,以及为美甲店老板可欣姐姐重拟店名,帮农民李某推销土鸡蛋写广告语等。从外显的活动看,汇报、思考、讨论、记录、写作均有涉及。从活动的价值看,有引领学生深度学习的探究活动。这个专题最有价值的探究活动就是发现、讨论、概括提升广告语语言表现力的修辞手法,在语文技能的训练上很有效果。
4.学习成果化与经验分享。专题学习有没有效果,主要看学生对该专题是否形成建构。不管是学术性的项目探究,还是社会化的实践活动,学生经过学习后,对该专题都要形成系统化、条理性、相对完整的认知体验和价值认同。它的外在标志,就是有一个可视化的学习成果。所谓可视化,就是该成果不管以什么形式出现,能保存、可检测、有评价。当然,成果可以有优劣,有大小,有精粗,一则笔记、一篇文章、一次发言、一种制作、一次活动,均可以是成果。在专题学习“修辞——让广告悦耳入心”中,同学们为美甲店新拟的店名和帮助农民推销土鸡蛋所写的广告语就是学习的成果。
5.学习延展与教学补偿。这个环节是指在任务完成并且进行集体交流和评价之后,针对暴露出的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所进行的学习。小蔡发现有些同学把修辞说法说错了或说漏了,就用分组竞赛、抢答的形式组织同学进行了一次“辞格大闯关”,给大家补上了修辞格这一课,这就是补偿学习,这时教师辅导要跟进。这也可以成为下一次专题学习的缘起。
语文学习任务群4“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的“专题学习”的基本价值导向包括:其一,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扭转重教轻学的倾向。其二,突出语文课程的实践性与综合性,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发展语文素养。其三,突出语文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通,注重学生社会参与能力的发展。